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第一单元 复习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第一单元 复习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6 10:5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复习课件
复习目录
重点词语
02
文学常识
03
字音字形
01
复习目录
课文主旨
04
重点难点
05
名著导读
06
01 字音字形
字音字形
莽莽(mǎng) 分外(fèn) 妖娆(ráo)
稍逊(xùn) 风骚(sāo) 成吉思汗(hán)
今朝(zhāo) 汹涌(yǒng) 刮着(guā)
腐烂(fǔ) 娉婷(pīnɡ) 鲜妍(yán)
冠冕(ɡuān miǎn)浮动(fú) 呢喃(ní)
字音字形
丰润(rùn) 红晕(yùn) 忧戚( qī )
枉然(wǎnɡ) 谐奏(zòu) 飘逸( yì )
坦荡(tǎn) 摇曳( yè ) 翅翼( yì )
sī( 嘶 )哑 hóu( 喉 )咙 悲fèn( 愤 )
lí( 黎 )明 邮piào( 票 ) 坟mù( 墓 )
字音字形
海xiá( 峡 ) 云yān( 烟 ) 轻línɡ( 灵 )
庄yán( 严 ) 柔nèn( 嫩 ) é( 鹅 )黄
liánɡ( 梁 )间 nínɡ( 凝 )望 màn( 漫 )游
吹xī( 熄 ) 沉zuì( 醉 )
02 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须晴日:等到。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略输文采:这里是“差、失”的意思。
重点词语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天骄:天之骄子。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重点词语
激怒:停止、停息。
温柔:温和柔顺。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重点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03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宋词
词,又称长短句。源于唐末,兴于宋。是配乐而填写的歌诗。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但必须有词牌,如果有题目,则写在词牌的后面。词谱的数目繁多,到清代康熙时期,总数应在一千以上,如《如梦令》、《西江月》、《蝶恋花》、《念奴娇》等。 “词”按字数一般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到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
宋词主要有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与豪放。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李清照”“柳永”“秦观”为代表。
文学常识
现代诗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歌特点有:(1)形式自由。(2)内涵开放。(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文学常识
本单元作者作品
1.《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2.柯岩(1929—2011),现当代作家,诗人。本名冯恺,满族,原籍广东南海,生于河南郑州。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50多部。主要作品有《周总理,你在哪里》《小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队员听》等。
文学常识
本单元作者作品
3.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诗集有《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 等。“土地” 和 “太阳”是其诗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意象。
4.《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文学常识
本单元作者作品
5.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县,1928年生于南京,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主要诗作有《乡愁》等,著有诗集《莲的联想》《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等。
6.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
文学常识
本单元作者作品
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7.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04 课文主旨
课文主旨
1.《沁园春·雪》这首词通过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表达了他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周总理,你在哪里》本诗通过对高山、大地、大海、森林的追问及回答,说明周总理的足迹踏遍了中国的各个角落,表现了总理为革命呕心沥血,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倾诉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怀念和热爱,抒发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思想感情。
课文主旨
3.《我爱这土地》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通过鸟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之中的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和决心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4.《乡愁》诗人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借助时空的变化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自己无尽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自己以及台湾人民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课文主旨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人借用“四月天”,这一温馨美好洋溢生机的意象,轻灵欢快的节奏,书写着对生命的赞歌,抒发了诗人内心满满的爱意、温暖和对新生事物的希望。
6.《我看》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思想感情。
05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1.结合《沁园春 雪》全词及当今时代,说说“风流人物”的内涵。
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更伟大的人,具体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是作者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重点难点
2.柯岩在《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中,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的不朽业绩巧妙地结合起来,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哪些是虚写?哪些是实写?有什么作用?
“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这些是艺术想象,是虚写,虚写寄托了对周总理的怀念;而山谷、大地、森林、大海的回音所展示的一幅幅画面,又正是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是实写,歌颂了周总理一生为人民的崇高品质。
重点难点
3.“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中“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用“嘶哑”来修饰喉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这只鸟所经受的苦难以及它不屈的精神,说明它的歌声是用生命唱出来的。诗人用鸟的不屈与抗争表达了对祖国真挚的爱。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诚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重点难点
4.《乡愁》的第四节能去掉吗?为什么?对诗意的拓展有什么作用?
不能。如果去掉第四节,这首诗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重点难点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运用了十二个“你”字,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诗歌读起来亲切、无拘束,“你”的使用也让诗人情感的表达与抒发更加顺畅、自然。十二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这是一种形式美与内容美的深层次结合。
重点难点
6.第六课的标题是“我看”,然而诗歌第三、四、五节都非诗人所见,这样拟题合适吗?
合适。因为诗人在前两节描绘了“我看”到的景物,极力渲染了景物的静谧美好,展现了中国北方原野的生机与活力。后三节是诗人面对美景的思索,诱因是眼前的美景,这三节虽然没有写看到的景物,但是由“看”引发的思考与呼告,仍然和“看”有联系,因而这样拟题是合适的。
06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
作品概述
《艾青诗选》收集了艾青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作品。艾青早期的诗歌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困难和不幸。新中国成立后,艾青的诗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本书真实反映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
名著导读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达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就是人民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不仅流露出艾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还有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
名著导读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在诗人眼中,“太阳”这一永恒主题,是中国光明前途、也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它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写的最好的光明颂有《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