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成为声源
B.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应该在听到发令枪声后才开始计时
C.小刚向山崖喊话,经过0.4s听到回声,小刚与山崖间距离约为136m
D.空气传声是空气形成的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2.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在大街小巷两旁植树种草
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
C.在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仪
D.在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
3.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发声体只能是固体
4.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温度相同)( )
A.各种频率的声速相同
B.超声波的声速最大
C.次声波的声速最大
D.只有在人耳能辨别的声音频率范围内的声速才相同
5.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这个实验表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C.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6.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D.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来防止上课时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
7.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B.钢轨的长度为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D.钢轨的长度为(v2﹣v1)t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m/s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生活中的“光污染”,主要是镜面反射造成的
D.道路两旁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9.声音在下列哪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 )
A.空气 B.木头 C.铁管 D.水
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道路某处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减弱噪声
B.在高架桥两侧安装隔音板,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C.某昆虫的翅膀2s内振动700次,发出的声音频率是人耳听不到的
D.吹竹笛演奏音乐,是利用空气柱振动发声
二、填空题
11.古筝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弹奏时琴弦 发声。声音以 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12.考试铃声敲响时,我们听到了铃声,这是由于铜铃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我们是根据 来判断是铃声而不是锣声.
13.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置有声呐,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秒钟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 km。这种回声测距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
14.如甲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音叉 时,与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 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如乙图所示,小明敲响右侧音叉 时,与左侧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也 会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声波具有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乙图实验,则 (还能/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15.某中学八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以后,A同学只听到一次响声;B同学听到2次响声;C同学听到3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700m/s,在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铁=5100m/s。若A、B、C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分别为,则它们的大小分别满足的条件是 ; ; 。(请按照的顺序填空)
16.出现灾情后,在搜救过程中,被困人员应敲击身边硬物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这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 ,同时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 (选填“一样”、“更好”、“更差”).
17.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激光从地面发向月球,被月球表面反射回地球,总共用了2.56s,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km(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18.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三、作图题
19.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四、实验题
20.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3)此“土电话” (选填“能”或“不能”)在月球上使用;
(4)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参考答案:
1.D
2.C
3.A
4.A
5.C
6.C
7.B
8.A
9.A
10.D
11. 振动 声波
12.振动;空气;音色
13. 0.6 真空不能传声
14.振动;能量;不能
15.
16. 信息 更好
17. 光速大于声速 3.84×105
18. 振动 空气 不能
19.
20. 固体能够传声 不能 不能 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