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愚公移山[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9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3-29 15: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愚公移山《列子.汤问》
本课件由
李景山制作读准字音 rèn yū chéng sè zēng jīběn 仞 迂 惩 塞 曾 箕畚 hè shuāng chèn sǒu kuì cuò 荷 孀 龀 叟 匮 厝 yōng wú lǒng 雍 亡 陇 牢记实词 方:见方,指面积 且:将近 惩:苦于 指:直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损:削减 且:况且 焉: 疑问代词,哪里 诸:之于 荷:挑 反:同返 易:交换 彻:通 穷匮:穷尽 苦:愁 惠:通“慧”聪明 其: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强反问语气的 作用 操:持,拿 厝:同“措”放置 陇断:即垄断,高而不相连的土墩子 重点句意面山而居:向着山住着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杂然相许:纷纷地表示赞成
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分析段意一段:写故事背景,句句与下面情节有关
二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四段:写愚公愿望的实现愚公形象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
二是他对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中心思想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地道理
难点透析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反应了什么?
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讨论明确智叟和愚公的话反应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智叟对愚公的讥讽态度是因为他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条件无法改变,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从而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而愚公则从发展的观点出发来看问题,所以坚持移山。讨论明确1 其妻献疑带有关心的语气她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智叟则是讥笑责难甚至是有意挖苦课后练习1 熟读课文,背诵“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亡以应”一段。背诵时,要注意对话双方的语气 ,智叟的话,句句是嘲讽;
愚公的话,则先斥后驳。

归类掌握1 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2 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且焉置土石
3 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成语
争论不( ) 移风( )俗 诉( )法律
原形( )露 鞠躬尽瘁,死而后( )
拓展训练1 毛主席曾经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鼓舞中国人民挖掉了头上的三座大山,今天我们是否也需要这种精神.
2 有人说:“谁说愚公不愚 ?我看就很愚!
高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很傻,为什么还要叫子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道或搬家不就行了吗?”你对此是怎样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