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入
网上有句话非常火的话“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写出了我们身为中华儿女的骄傲与自豪,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深沉,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唯一未断绝的五千年文明积淀。
本节课就让我们穿梭时空,回顾历史,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导入
先秦时期(距今约200万年前一公元前221年),我国从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产生,阶级和早期国家形成、发展,引发了中国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一、石器时代
新、旧石器时代划分标准: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
一、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特征
1、原始社会分期: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二、从部落到国家
部落联盟
(1)三皇五帝:远古祖先,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厚。
(2)华夏始祖: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3)尧舜“禅让”: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
“万邦”时代
(1)时间: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
(2)特征:邦国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
二、从部落到国家
国家产生
(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地位: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3)统治
①中央:夏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②地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三、西周的统治
三、商和西周
1.商朝的统治
三、商和西周
2.西周的统治
(1)王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史称西周。
(2)政治统治:分封制和宗法制
(3)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4)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
三、商和西周
西周的政治经济制度
(1)分封制度——天下归一
分封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前朝贵族。
(2)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礼乐制度——天下归序
严格的等级秩序规范社会行为。
(4) 井田制度——天下归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三、商和西周
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1)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2)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3)分封制下周朝的思想文化被传播到各地,促进了文化认同观念的形成,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和华夏民族及国家意识的形成。
(4)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归纳总结
巩固练习
史学界对我国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研究有一个不断深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基础作用的是( )
A.实用科技的不断进步
B.对神话传说的再挖掘
C.对古文献整理的深人
D.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
C
巩固练习
下面属于商朝都城遗址的是( )
A.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B.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C.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D.浙江良渚古城遗址
C
巩固练习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揖让之礼分为三种: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面致于前;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与此礼仪有密切联系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王位继承制
B
巩固练习
《诗经》中有“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孟子》中有“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等记载。据此,对井田制理解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崩溃
B.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
C.孟子主张恢复商周井田制
D.“私田”是井田的组成部分
D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