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分析
《次北固山下》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4 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三首,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代表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还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古诗有一定的阅读体验,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古诗鉴赏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联想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
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1. 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想象法:通过想象,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讲授法: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5.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有关江南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介绍:介绍王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先天元年(712)进士,曾任荥阳主簿。他的诗以五言律诗著称,《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的代表作,写于诗人游历江南之时。据《唐才子传》记载,王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轻重音和语调的变化,更好地表现出诗歌的情感。
理解诗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例如,问学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教师可以讲解这句话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理解整首诗歌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写江南残冬早春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一句,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他远离家乡和亲人,在青山绿水之间漂泊,感受到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写出了江水上涨,船行顺畅,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喜悦,反而更加思念家乡。他看到了大雁北归,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更加思念亲人和朋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是这首诗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他看到了海上日出,想到了自己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时间匆匆而过,让他感到无限的惆怅。
整首诗通过描写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分析诗歌: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方面,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例如,分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句话中的“阔”和“悬”字的妙处,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是起兴,引出主题;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承接,描写了江水上涨,船行顺畅的景象;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转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合拢,诗人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从韵律上看,这首诗运用了五言律诗的韵律格式,平仄相间,韵律优美。全诗押 an 韵,韵脚分别是“前”“悬”“年”“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感。
从意象上看,这首诗运用了一系列的典型意象,如青山、绿水、潮平、岸阔、风正、帆悬、海日、江春、归雁等,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这些意象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情,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就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比较阅读:将《次北固山下》与其他描写江南风光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进行比较阅读的描写江南风光的诗歌: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春》(杜牧)、《梦江南》(皇甫松)、《菩萨蛮》(韦庄)。
这些诗歌都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情,描写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方面。与《次北固山下》相比,这些诗歌在表现手法、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例如,《忆江南》通过对江南美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和眷恋之情;《江南春》则通过对江南春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赞美和敬仰之情;《梦江南》则通过对江南女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和人文的深深热爱和向往之情;《菩萨蛮》则通过对江南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写一篇关于思乡之情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1)回顾诗歌内容
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强调诗歌特点
其次,让学生注意这首诗的特点,包括对仗工整、用词准确、寓情于景等。
(3)体会诗歌情感
最后,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选取一幅自然景观,模仿这首诗的风格和手法,写一首五言律诗。
(3)收集其他有关思乡之情的诗歌,并与这首诗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诗人在表达思乡之情时的不同方式和情感表达。
教学反思
在教授《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时,我注重了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讲解诗歌内容时,我注重了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我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在作业布置方面,我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诗歌的内容和语言。总的来说,这堂课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