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中考“古诗词鉴赏”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一、《课程标准》诗词鉴赏 考点要求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和诗歌意境
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
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二、考题特点:
1.重在考查语言品味、内容理解、情感把握、技巧赏析能力;
2.题型以填空题、简答题居多;
3.题材大多选用课外的绝句,涉及各种主题。
三、常见题型:
3.理解意境(氛围类):
例:“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启发读者去想象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具体描述。
例: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例:(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风景”的哪些特点?
(2)在“缓步徐行静不哗”一句中,既表明军队正在行进,又给人静悄悄感觉的短语是-------。
1.寻找意象(物象):
2.描写画面(想象描述类):
5.体会情感(主旨类):
例:(1)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4.赏析词句(表达技巧类):
例:(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东风忽起垂杨舞”一句极为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6.语言特色: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四、解题方法:
1.寻找意象 类题型的解答:
意象也就是融入诗人情感的“物象”。
读诗作
解诗意
找物象
2008年中考语文试题卷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词的上片写了夏夜特有的哪些声音 写这些声有何作用
第一问:蝉鸣、鹊啼、蛙叫、人声。
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2.描写画面 类题型的解答:
(1)抓准意象,抓住特点(色彩、形状、动词等) ;
(2)展开联想(渲染环境、补充心情等),形成画面;
(3)运用恰当的修饰语或修辞通顺流畅地表达。
中考语文试题卷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3、理解意境 类题型的解答:
方法:
(1)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语,再现画面;
(2)运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特征。
﹙3﹚答题格式:所写的意象+意象特点+艺术效果+表达的情感
“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品味意境就是仔细体味诗词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睡醒。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1分),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1分);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1分);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1分) 。
4、赏析词句 类题型的解答:
A.字词 的赏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词的一般含义 和 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 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词 展现了怎样的情景 或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
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孙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1)“湿”,本意为湿润,在本诗中为打湿。 (2) 诗人通过烟雨打湿黄昏的情景, (3)生动可感的写出了雨中黄昏 清幽润泽的韵味。
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阔”更好。
(2)“阔”有开阔、空旷的意思。“失”是消失、看不见的意思。
(3)“阔”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4)“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因此“阔”比“失”好。
B.鉴赏句子 的表达技巧
常见的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①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②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叙议结合 、情景交融、 化虚为实、虚实结合、 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视、听、嗅)、以乐写哀、对比映衬、化用典故、 小中见大 等
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顶针、通感 等
答题方法 :明确指出所使用的修辞 或 表达技巧,阐述这种修辞 或 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 或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或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达了﹙怎样﹚思想、情感。
【题型示例】分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 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 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诗人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因感叹时事,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使悲更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 样的道理。
中考)阅读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把 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 比作 连小船都无法承载的具体的东西,
形象的写出内心哀愁的沉重。
5、把握情感 类题型的解答:
(1)从题眼(起概括作用)入手。
(2)从关键诗句入手。
(3)从作家的相关背景入手。
(4)从意象的象征义入手。
(5)从诗歌的题材入手。
解答时可从以下角度思考:
意象也就是融入诗人情感的“物象”。
蝉——高洁
莲花——不染
松柏:坚贞、孤傲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
杨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鹤、松、菊、东篱、桃源、采药等象征脱俗的隐士人格。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4)从意象的象征义入手。
(5)从诗歌的题材入手。
写景诗:
送别诗:
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向往之情 , 对(恬淡、自由、乡村等)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分别的悲伤;劝勉安慰的
豁达(乐观);坦陈心志(抱负)
的告白。
边塞诗:
行旅诗:
……
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 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中考题)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⑴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惊”字写出了诗人见到春色来临的新奇、惊讶、欣喜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提示:1、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2、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3、“安史之乱” 后王维对官场的心灰意冷,精神苦闷
此诗的感情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蕴含着对远行者处境的忧虑、和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深挚中含有凄凉。
6.语言特色: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
鉴赏古代诗歌常用词语
平淡 :(质朴):不加修饰,平易近人。
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词藻华丽,富有文采。
明快: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意在言外,引而不发。
洗炼: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语言风格
回顾归纳本节课学习的技巧内容
意象
画面:意象+特点 +想象+形容词、修辞
意境:所写的意象+意象特点+艺术效果+ 表达的情感
情感:题眼+类别+意象+生平经历
+ 时代背景
炼字词: 本意+句意+还原+意境
表现手法:常用的名词术语
表达技巧+意象特点+情感
语言风格:常用的名词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