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二年级开学考
存在一定差异”。
(摘编自郑伟《全面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
语
文
材料二:
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推进共
考生注意:
同富裕是在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的,要实现更为高远的战略目标。面对环境和目标两者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的新组合,需要深入准确研判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现状特征,特别是深刻把握这-一事业面临的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挑战,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形成回应方案提供逻辑起,点。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3
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首先需要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在内外部经济环境
发生转变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迫切需要进行转换,即从主要依靠要素密集投入的粗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型方式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集约型方式,促使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为关键的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作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苏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实践来看,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最
增长背景下形成的经济制度和政策安排具有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特征,这对新发展动能的形
材料一:
成和扩展带来了明显挑战,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和进程急需加快。
“共同富裕”顾名思义,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富裕”,二是“共同”。“富裕”侧重经济效
铷
率,强调“做大蛋糕”,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达到一定水平之上,进入较为发达国家行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的
列。衡量“富裕”的常用指标主要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总收入等。“共同”侧重社会公
矛盾,不平衡发展的一个表现是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发展成果分享的较大落差,城乡差距、地区
平,强调“分好蛋糕”,要求我国不同区域、群体和城乡之间的居芪收入差距降到一定水平之下,
差距、行业差距依然突出。以城乡差距为例,2022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为2.45倍,这明显高于
戡
进入收入差距较为合理国家行列。衡量“公平”的常用指标主要有基尼系数、收入倍差等。
主要发达国家,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更是超过0倍,城乡基本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置的落
长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要避免对共同富裕的误读。常见的误读有三个:一是认为共同
差也较为突出。这种分配差异不仅仅来源于社会成员的人力资本等差异,也来源于经济体制转
富裕任务清单仅剩“共同”任务;二是认为共同富裕是同步富裕:三是认为共同富裕是同等富裕。
型期的户籍、土地、社会保障制度因素。除了工资收入,以城市房地产、金融资产等为主要载体
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以下我们逐一进行讨论。
的资产因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趋于增强,农民工进入城市之后普遍面临着身份转换和城市融入
首先,在任务清单上,既有“共同”任务,也有“富裕”任务。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
问题
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探索“富裕”的任务完成较好,探索“共同”的任务的完成还有待加强。
新时代我国推进共同富裕,本质上是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形成高水平组合。基于此:
杯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深索“富裕”的任务完成较好,但“富裕”仍是未完成的使命。因此,在推进共
在实践中必须审慎关注和处思这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如果过度强调机会公平,则公平包含着
同富裕的过程中,一方面“共同”固然是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富裕”也不可忽视。也就是说,我们
“奖勤罚懒”的激励效应,从而与效率提升相一致,但这很可能导致结果的“贪富悬殊”;如果过度
不仅要强调“分好蛋糕”,同时仍要继续“做大蛋糕”。
强调结果公平,则公平包含的“平均主义”可能会对效率提升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尽管人们在
其次,在进度上,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有先后的富裕。把共同富裕片面理解为同步
发展成果获取上的落差相对较小。在实践中,现阶段我国需要将公平包含的机会公平、结果公
富裕,不仅不是科学的态度,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在现实中也行不通。总书记指出,
平结合起来,警惕出现“公平抑制效率”或者“效率替代公平”这两种情形,在公平和效率两者中
我们实现11亿人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时间上会“有先有后”,“不可能齐头
进行任何一种“单项选择”都会影响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这意味着我国的共同富裕制度和政
并进”。
策必须凸显组合特征,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体现机会公平,通
最后,在程度上,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而是有差异的富裕。如果把共同富裕片面理解为
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相对贪图问题等体现结果公平。·
同等富裕,则不仅不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还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级大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高帆《共同富裕: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夹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千问题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的决定》,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
A.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富裕,主要看这个国家不同区域、群体和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是
郭
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
否合理。
合理拉开差距”。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是“所有地区
B.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探索“富裕”的任务完成较好,但“富裕”的最终目标仍未完成。
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而是不同人群“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
不可忽视。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1-25B·
【高二语文第2页(共8页)】
·24-25B·新高二年级开学考
语文参考答案
1.A(“主要看这个国家不同区域、群体和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是否合理”错误,衡量一个国
家是否富裕,“常用指标主要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总收人等”)
2.C(“工资收入和城市房地产、金融资产等资产因素是影响差距的主要因素”错误,原文是“除了工
资收入,以城市房地产、金融资产等为主要载体的资产因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趋于增强”)
3.C(“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意思是如果要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再做官的人。这句
话体现的是对人才的选拔标准,没有体现对共同富裕的期盼)
4.①材料一采用先立论后驳论、以驳论为主的方式进行论证。②材料一先阐释共同富裕的内
涵,指出要正确理解其内涵,是立论;然后对共同富裕的三个错误认识逐一进行讨论,是驳论。
(每点2分)
5.①推进共同富裕需要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急需加快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
度和进程。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合理
分享发展成果。③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形成高水平组合,审慎关注和处理这两者之间的
复杂关系。(每点2分)
6.C(“原因是这与列兵的经历相似”分析有误,从文中“记忆就像在一条长路的尽头被一堵高墙
挡住”的信息及相关描述来看,原因应是对班长的思念)》
7.A(“引起了其他列兵的埋怨”分析错误,文中无此信息)
8.①与前文列兵站哨难熬,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形成对比,突出了列兵心理变化。②引出下文对
班长与列兵之间的事情的叙述。(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小说情节主要集中在白天和夜晚站哨这两个场景之中并将两者进行对比,使情节紧凑集
中。②将现实与回忆相结合交叉叙述,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让现实故事主线清晰,又补充交
代了故事的起因和背景,使故事更丰富、完整,增强了小说的张力,还增加了叙事趣味和阅读
体验。③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真切地表现列兵由埋怨到思念的心理变化过程。(每点3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DG[(原文标点)杞极恶穷凶,百辟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何可复用?]
11.C(“陛下欲与之”中的“与”意思是给予,“失其所与”中的“与”意思是结交)
12.A[“颇为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必定会再次入狱,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却并不像他事先所预
料的那样”错误,由“未几,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可知,“吾必再人”是卢杞认为他一定
能够再次回到朝廷,被委以重任]
13.(1)(唐德宗)派人对袁高说:“朕慢慢考虑你说的话,确实是极为恰当的。”(“徐”“诚”“至当”
各1分,句意1分)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4-2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