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案(表格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案(表格式)(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07 15:4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单元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教学内容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2、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意义(重难点); 3、会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重点). 教学过程 1.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充分条件的意义,理解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 2.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 核心素养 会根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关系判断是否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强化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概念的概念的理解; 难点:1. 必要条件的理解 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 ”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十分牢固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学生通过故事,从这个小故事咱们发现一问题,在有狼的情况下,要想不丢羊,修理好羊圈是必要条件。 通过设计故事,引入本节课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知讲授 【知识一:命题】
【练一练】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A.梯形是四边形 B.作直线AB C.x是整数 D.今天会下雪吗 2.下列“ 若p,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 (1)若两个三角形全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若x>5,则x>10. 在命题(1)(4)中,由条件p通过推理可以得出结论q,所以它们是真命题.在命题(2)(3)中,由条件p不能得出结论q,所以它们是假命题. 练一练:1 A 2.真命题、假命题 通过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探索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提高学生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一般地,“若p,则q”为真命题,是指由p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这时,我们就说,由p可以推出q,记作p q,并且说p是q的充分条件(sufficient condition),q是p的必要条件(necessary condition). 如果“若p,则q”为假命题,那么由条件p不能推出结论q,记作p q.此时,我们就说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 例1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若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若四边形为菱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若a=b,则ac=bc。 (6)若x,y为无理数,则xy为无理数。 例2.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 (1)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2)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 (3)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四边形为菱形。 (5)若ac=bc,则a=b (6)若xy为无理数,则x,y为无理数 【解析】(1)这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2)这是一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3)这是一条菱形的性质定理, 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4)由于(-1)2 =1,但是-1≠1,p 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5)由等式的性质知, 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6)为无理数但是有理数,p 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解析】(1)这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p q,所以 q是p的必要条件。 (2)这是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定理,p q,所以 q是p的必要条件。 (3)如图,对角线垂直,但不是菱形,p q,所以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4)显然p q,所以 q是p的必要条件。 (5)由于 ,但,p q,所以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6)由于为无理数,但不全是无理数,p q,所以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深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培养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课堂练习 1.下列“ 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1)若平面内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则PA=PB; (2)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边所对的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周长比的平方. 2.下列“ 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 (1)若直线 l 与⊙O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则 l 为⊙O的一条切线; (2)若x是无理数,则x2也是无理数. 3.如图,直线 a 与 b 被直线 l 所截,分别得到了∠1,∠2,∠3和∠4. 请根据这些信息,写出几个“a//b”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1)是、(2)不是、 (3)是 2.(1)是、(2)不是 3.解:充分条件: ∠1=∠2,∠1=∠4, ∠1+∠3=180o. 必要条件: ∠1=∠2,∠1=∠4,∠1+∠3=180o
课堂小结 1.定义法判断充分条件的步骤: 2.集合法判断充分条件 3.定义法判断必要条件的步骤: 4.集合法判断充分条件 5.利用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用集合法求解,步骤 学生思考回答,其他同学与教师补充。 1.(1)分清“条件”与“结论”. (2)判断条件能否推出结论. (3)下结论:若“条件结论”,则是的充分条件;若“条件结论”,则不是的充分条件. 2.已知满足条件,满足条件.若,则是的充分条件. 3.(1)分清“条件”与“结论”. (2)判断条件能否推出结论. (3)下结论:若“结论条件”,则是的必要条件;若“结论条件”,则不是的必要条件. 4.已知满足条件,满足条件.若,则是的必要条件 5.(1)化简集合和; (2)根据与的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等),得出集合与之间的包含关系; (3)列出相关不等式(组)(也可借助数轴); (4)化简,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并给出思考题。
作业设计 对应分层作业 完成作业。 完成课后作用,巩固回忆知识。
板书设计 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判别步骤: 3、判别技巧. 例1 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