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同类诗歌拓展阅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同类诗歌拓展阅读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6 09:3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必下:黄山谷的诗歌《登快阁》同类诗歌拓展阅读
作者名句,激发兴趣
知人论世,翻译诗歌
诗歌练习,深化赏读
对比阅读,拓展阅读
一、作者名句,激发兴趣
黄庭坚最出名的诗词名言名句,你知道哪句?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海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贫贱交情富贵非。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自成一家之言,谓之本色。
二、知人论世,翻译诗歌
作者: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背景:此诗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有感而发。
《登快阁》
翻译: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
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
三、诗歌赏析
1.①.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 落木、千山、天、澄江、月
②.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简洁、辽阔、空旷、明净的特点
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景物的描绘衬托诗人胸襟的开阔,胸怀的远大。
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领联。
(1)①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
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③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
3.清代诗人查慎行评价此诗“三四句极似杜家气象”。请结合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加以分析。
①意象都很宏大。都选取宏大意象烘托意境,如千山、无边落木等。
②意境都很开阔。诗人视野宏阔,都以天地视角营造了开阔的意境。
③格律都很谨严。两联对仗都相对工整,读来平仄铿锵、节奏和谐。
④情感。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4.五、六二句用什么手法,表达作者什么形象?
五、六二句,巧用两个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因为知音不在,我不再弹奏,只有清樽美酒,聊以解忧。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厌恶官场、欲求知音,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5.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用典: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直抒胸臆:诗人因在现实生活中抱负得不到施展,胸怀无人理解感到痛苦,而向往一种纯朴的没有猜忌的与世无争的归隐生活。这生活在人间社会得不到,只有驾小舟访白鸥,到江海去度余生了。
6.有人说这首诗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
①作者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③“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④“弄长笛”"与白鸥盟”表明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
7.简析本诗的抒情方式。
①直接抒情。“了却”直接点明作者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轻快心情,表达诗人了对官场的厌烦。“倚”指斜靠栏杆远眺晚晴余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②借景抒情。颔联抓住典型景物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澈,夜月清明,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投身自然的喜悦心情。
③用典抒情。颈联用伯牙捧琴谢知音,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感叹自己心怀志事却无知音,写出了诗人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而借酒解愁的苦闷和感慨。
④用典+直接抒情,写“长笛”“白鸥”是为了表明自己意欲归隐的志趣。
8.此诗歌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照应题目,写登楼一事。
写景,描写登楼所见美景。
抒情,抒发登楼所生之感。
述志,弃官归隐,向往自由。
这一首著名的七律是诗人任太和县知县时登快阁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倚阁观望江、天的描述,勾勒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为官在外的一种失意无聊和归隐的情怀。
四、诗歌练习,深化赏读
五、对比阅读,拓展阅读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自叙
(唐)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黄诗颔联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登高所见的秋景,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下像一道白练。
B. 黄诗尾联以景结情,流露出辞官还乡、回归自然的愿望,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
C. 杜诗首联概述诗人的境遇和处世态度,“酒瓮琴书伴病身”形象逼真地勾画出一个当时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的知识分子形象。
D. 杜诗以议论为主,直中见曲,议论同形象相结合,又饱含着浓郁的感情,字字句句沛然从肺腑中流出,充满悲切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