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2-19 14:41:50

文档简介

课件58张PPT。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全球气候变暖基 础 自主 梳 理1.表现:过去的100多年中气温明显____________,到目前已升高____________。
2.主要原因:
(1)人类大量____________,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2)毁林。燃烧矿物燃料0.3~0.6℃上升基 础 自主 梳 理3.影响:
(1)直接后果: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导致海平面上升。
冰川消融  海水受热膨胀海水倒灌风暴潮 洪涝灾害厄尔尼诺拉尼娜二、臭氧层破坏1.臭氧层的作用: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____________。
2.现状:全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____________的臭氧层破坏最明显。
3.原因:____________的大量使用。
4.影响:
(1)危害____________。
(2)影响农作物和____________的生长繁殖。基 础 自主 梳 理地球的保护伞南极上空氟氯烃化合物人体健康海洋生物基 础 自主 梳 理1.大气污染。
(1)污染源:燃煤产生的废气和汽车排放的__________。
(2)危害:带来其他____________问题,如酸雨。
2.酸雨。
(1)定义:pH小于____________的降水。
(2)成因:生产、生活中排放的____________与水汽结合后形成的。三、大气污染与酸雨环境尾气5.6含硫污染物基 础 自主 梳 理 (3)危害:毁坏森林,使河湖水酸化;腐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减产。
(4)主要分布区:欧洲、北美和我国____________地区。长江以南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知识点一  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1.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怎样做到既能保持社会发展进步,又不对环境、资源造成巨大压力,这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互 动 释疑 解 惑探究活动互 动 释疑 解 惑尝试探究:人们是否可以不顾一切地发展经济? 不可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问题严重、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互 动 释疑 解 惑知识归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造成的,其成因及表现具体分析如下: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互 动 释疑 解 惑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互 动 释疑 解 惑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 互 动 释疑 解 惑互 动 释疑 解 惑 1.读以下人地关系模式图,完成(1)~(2)题。强化训练互 动 释疑 解 惑 (1)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2)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港澳沿海水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赤潮”,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其根本原因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  )
A.① B.②
C.③ D.④CD互 动 释疑 解 惑 人地关系模式图中,箭头①、②、③、④的含义分别是: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②环境对人类的影响,③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④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知识点二 世界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属于环境污染吗?为什么?
不属于。二氧化碳不是污染气体,只是温室气体的一种,它能导致全球变暖,其含量增加属于生态破坏。互 动 释疑 解 惑探究活动 由于人类活动向环境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产生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列表分析比较如下:互 动 释疑 解 惑知识归纳互 动 释疑 解 惑互 动 释疑 解 惑互 动 释疑 解 惑互 动 释疑 解 惑互 动 释疑 解 惑特别提醒: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异同。
水土流失是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地质地貌条件及人为植被破坏导致的。现代水土流失主要的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严重植被破坏形成的。而在干旱地区,植被破坏会导致沙土暴或土地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都属于生态破坏问题。互 动 释疑 解 惑强化训练2.2008年2月28日,中国首次大学生北极考察队从北京出发,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阅读考察期间获得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冰雪之都”奥斯陆以前2月的平均气温是-2 ℃,而2008年2月的极端最低气温仅-2~-3 ℃;去年的几个星期,从挪威海域通过北冰洋,再到白令海峡,出现的无冰地带,比前些年同期宽了不少。互 动 释疑 解 惑材料二 北极上空存在臭氧洞,科学家预测未来15-20年臭氧洞还将扩大。
材料三 北极熊的栖息地日益缩小;冰鸥、贼鸥等极地动物在近20年中数量锐减;北极熊体内积累的多氯联苯等物质使其免疫力、繁育能力每况愈下。在考察期间队员们没有见到一只北极熊。互 动 释疑 解 惑 (1)北极上空臭氧洞的出现,会使地球上的生物更容易受到____________的伤害。臭氧洞出现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____________层。紫外线平流互 动 释疑 解 惑 (2)北极熊的数量明显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其生存环境恶化 ②海水变得越来越咸导致其饮用水源缺乏 ③有毒的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其健康 ④考察人员使用的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危害其生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D互 动 释疑 解 惑(3)根据材料,考察队获取的全球变暖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应对全球变暖,1997年《京都议定书》提出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001年《波恩协议》又提出可以用增加森林植被量来抵消二氧化碳排放指标,提出这项决定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温升高,海冰减少 出现无冰地带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第(1)题,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臭氧主要的作用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使北极熊失去原有的生存环境;另外,根据题干信息,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危害北极熊的健康。第(3)题,根据题干信息,该区域气温明显升高,海洋冰融化,出现无冰地带。第(4)题,因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够通过叶绿素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学 业 达标 演 练互 动 释疑 解 惑教材案例探究毛乌素沙地,深居内陆,降水量较少,在400 mm左右。沙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即滥砍滥伐、过度开垦、破坏植被。读以下气温变化图,完成1~2题。学 业 达标 演 练学 业 达标 演 练1.造成图示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增加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C.大气中的氟氯烃增加
D.工业排放的烟雾增加
2.图示现象将会带来的影响有(  )BD学 业 达标 演 练①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②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变得湿润 ③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④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图示反映了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造成的。全球变暖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干旱、半干旱地区因蒸发加剧,会变得更加干旱;海平面上升,使港口、航道功能受到影响。学 业 达标 演 练学 业 达标 演 练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结合下图完成4~7题。学 业 达标 演 练4.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5.臭氧层位于(  )
A.对流层顶部
B.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界处
C.平流层中
D.高层大气中BC学 业 达标 演 练6.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A学 业 达标 演 练7.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C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是南美洲的南端。56°S靠近南极洲。南极臭氧层空洞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位于平流层的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近年,由于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时,排放的大量氟氯烃化合物使南极上空的臭氧大量减少,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学 业 达标 演 练学 业 达标 演 练8.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空洞 ⑥潮汐 ⑦大脖子病 ⑧富营养化
A.②⑥ B.⑥⑦
C.①③⑤ D.④⑤⑧B 潮汐是一种天文现象,大脖子病是原生地理环境对人的身体素质所造成的影响。 学 业 达标 演 练学 业 达标 演 练分析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完成9~11题。学 业 达标 演 练9.上述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污染物是(  )
A.臭氧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10.这一时期北京大气首要污染物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  )
①冬季燃煤取暖 ②汽车尾气排放 ③北京春季干旱
④冷锋活动频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BB学 业 达标 演 练11.为降低上述首要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北京市采取的措施有(  )
A.限制使用私人汽车 B.控制城市发展速度
C.减少城市人口数量 D.大力开展绿化工程D 第9题,酸雨的形成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有关。第10题,观测时段内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这是由于观测时间是在北京的冬春时节,此时气候干旱,且多大风,造成地面尘埃多。第11题,植树造林可起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学 业 达标 演 练12.读图,分析图中数码代表的含义。学 业 达标 演 练(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 业 达标 演 练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垃圾、污水、噪声、汽车尾气、交通拥堵等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问题的两个表现及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无论是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人类过度地索取物质和过度地排放废弃物。不同的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不同。学 业 达
标 演 练13.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学 业 达
标 演 练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
(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填选项字母)____________。
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
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学 业 达
标 演 练全球变暖B海水入侵海洋污染 (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填选项字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
B.容纳、净化污染物
C.增加河流水量
D.保护生物多样性
(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学 业 达
标 演 练B  D (4)减轻了淡水变咸;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
通过理顺图中的知识关联,学生不难得出结论,海岸带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河流的沉积作用和海水的侵蚀作用,两种外力作用如果能达到平衡状态,海岸带也就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如果其中一个失衡,那么可能的结果是海岸后退或海岸带不断向海洋延伸。学 业 达
标 演 练地理·必修2(中图版)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读以下江西省1990-2005年的“三废”排放变化特征图,完成1~2题。
1.江西省21世纪工业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是(  )
A.工业废水 B.工业废气
C.固体废弃物 D.没有
2.江西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在21世纪迅速上升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城市发展使绿地减少
B.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把部分产业迁往江西
C.机动车增多
D.完善能源消费结构
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工业固体排放在2002年后基本为零,得到了有效控制。第2题,完善能源消费结构会使工业废气排放量得到控制,而不是迅速上升。
答案:1.C 2.D
3.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①使用太阳能、核能,不会产生二氧化碳。②降低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会导致化石能源的消费增加,从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③森林的光合作用会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④提高单位GDP能耗,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答案:B
4.(2013·惠州高三第三次调研)“生物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传统生产主要以甘蔗、玉米、薯类为原料制取,目前已研发出由木质纤维素(如秸秆)炼制乙醇。对比传统生产,新制取方式的意义不含(  )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综合利用资源
C.缓解“与人争粮”的矛盾
D.降低原料成本
答案:A
2010年6月6日,“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发出“保护臭氧层,从小事做起”的倡议。下图为南极上空臭氧总量变化的示意图,完成5~6题。
5.世界上离南极空洞最近的大陆是(  )
A.非洲大陆 B.澳大利亚大陆
C.南美洲大陆 D.欧亚大陆
6.下列有关臭氧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硫、氮氧化物,造成臭氧层空洞出现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易被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将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办法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5~6.解析:从南半球各大洲的最南端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南美洲大陆与南极只隔德雷克海峡相望。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主要由冰箱、空调释放大量氟氯烃化合物破坏形成空洞。温室效应将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答案:5.C 6.D 
(2013·深圳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开发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一大趋势,完成7-8题。
7.下图为2012年欧洲四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其中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  )
A.减少灰霾天气 B.减少紫外线辐射
C.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D.消除酸雨危害
7~8.解析:第7题,图中四个国家,丙国水电比重量大,化石能源比重低,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第8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减少的排放,减少灰霾天气,对紫外线辐射没有影响,不能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
答案: 7.C 8.A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下图,完成下题。
9.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递增
解析:从已知的9月份臭氧层分布的坐标图中,提取:臭氧层总量逐年减少;中高纬度减少幅度大;中纬度300~500左右,减少幅度较小;臭氧层总量最小值出现在极地地区且位置正逐渐北移;峰值出现位置也日趋北移。
答案:C
2012年2月2日,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全球主题是“湿地与旅游”。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10~11题。
10.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森林破坏 ③滥捕乱杀
④兴修水利 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11.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10~11.解析:滥捕乱杀主要影响生物多样性,兴修水利有利于湿地保护,山区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过度发展种植业。
答案:10.C 11.A
12.读“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示意图和“世界CO2排放量最多的10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
世界CO2排放量最多的10国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
(1)图中C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所示10国中,CO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最少的亚洲国家是________。
(3)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________,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__为主。
(4)你认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濒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
(5)要降低大气中CO2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两条)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象反映的问题,分析不同国家CO2排放多少不同的原因,掌握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答案:(1)欧洲 北美洲 亚洲
(2)美国 印度
(3)中国 煤炭
(4)世界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城市被淹,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5)减少CO2大量排放,推广绿色能源(如水电、风能、太阳能等)。
13.下面是欧洲某年降水pH值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把选定国家的代码填在横线中)。
A.西班牙 B.瑞典
C.德国 D.冰岛
E.意大利
(2)产生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欧洲某年降水pH值等值线图,明确酸雨的定量标准。从图上看,西班牙的pH值为5.3,冰岛的pH值为5.4,意大利的pH值为5.1,瑞典和德国的pH值均为4.3,因此,酸雨最严重的两个国家为瑞典和德国。
答案:(1)B,C
(2)工业废气中含SO2等有害气体
(3)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 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