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4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教案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1.4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教案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06 10:0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描述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两栖类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并关爱我们人类自身生活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描述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 教学难点:关注生物的生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青蛙生殖与发育过程的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动物,它在西方童话里曾经变化为王子,它在我们中国古代具有田园情怀的诗词人笔下总是和青草池塘相映成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它们的高声鸣叫和丰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种动物是什么?它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哪一类?
(二)互动授课
1. 播放青蛙生殖与发育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1~22页的“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青蛙鸣叫时伴随着什么动作的发生?是不是所有青蛙都能鸣叫?青蛙鸣叫有什么意义?
学生:青蛙鸣叫时,青蛙口角的鸣囊,鼓起来又瘪下去。只有雄蛙才有鸣囊,雄蛙以鸣叫声招引雌蛙前来抱对,利于繁殖后代。
(2)在视频中可以看到雌蛙和雄蛙分别排出了什么?又排在了什么地方?
学生:雌蛙排出卵细胞,雄蛙排出精子;雌蛙和雄蛙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在水中。
(3)卵细胞与精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4)青蛙是以什么方式生殖的?为什么?
学生:青蛙是有性生殖;因为雌雄蛙有抱对现象,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了受精卵。
(5)青蛙在生殖过程中进行体外受精,请同学思考为什么是体外受精呢?
学生:因为雄蛙将精子排在水中而不是排在雌蛙体内,雌蛙也将卵细胞排在水中,精卵的结合在水中进行而不是在雌蛙的体内进行,所以是体外受精。
2. 播放蝌蚪发育过程的视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了什么?
学生:蛙的受精卵在胶质膜中发育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成有尾的蝌蚪。
(2)蝌蚪的形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是什么?用什么呼吸?
学生:蝌蚪有头、尾,没有四肢;生活在水中,以游泳的方式生活;刚孵化出来的蝌蚪用头部两侧的外鳃呼吸。不久,蝌蚪的外鳃消失,长出内鳃,用来呼吸。
(3)蝌蚪长大的过程中慢慢长出了什么?蝌蚪的尾巴和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和鳃逐渐消失,肺逐渐形成。
(4)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
学生:蝌蚪最后变成了青蛙。
(5)青蛙生活在哪里?
学生:青蛙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中生活。
(6)从蝌蚪到青蛙的发育过程变化大吗?
学生:从蝌蚪到青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有头有尾无四肢的蝌蚪变成了有头无尾有四肢的青蛙。
(7)青蛙的发育过程称作什么?
学生: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主要是在水中进行的,其过程要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等主要时期。
受精过程发生在体外的方式,叫做体外受精。
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发育类型,称为变态发育。
两栖类的受精过程一般在水中进行,幼体也生活在水中,生殖与发育过程不能完全摆脱水的束缚,所以,它们的生活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也是在温暖和潮湿的地方有较多两栖类的原因。
3. 总结: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因此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一旦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力,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就会受到影响。
青蛙作为农田中的有益动物,呼吁学生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保护我们的家园的情感和意识。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