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紫茎泽兰原分布于中美洲,传入我国后,先是在云南疯长蔓延,现已扩散至广西、贵州、四川等多个省份,对当地林木、牧草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在《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榜首。
讨论:1.紫茎泽兰在原产地没有大肆繁殖,为什么在入侵地可以疯长蔓延?
2.我国曾引入紫茎泽兰专食性天敌——泽兰实蝇来防治紫茎泽兰。泽兰实蝇也是一种外来生物,对这种方法,你怎么看?
繁殖、适应能力很强,没有天敌等制约因素
泽兰实蝇可以抑制紫茎泽兰生长,但是泽兰实蝇是一种外来物种,也有可能影响入侵地的生态系统,因此在释放泽兰实蝇之前,应做好相关研究,如泽兰实蝇的生物安全性研究,野外如何布点释放泽兰实蝇,定点释放的虫量应当为多少等等,即在确保利用泽兰实蝇的安全性后,再利用它进行防治。
问题探讨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与紫茎泽兰入侵不同,对比千百年以来地球上的许多生态系统在受到有限的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生态平衡。
什么是生态平衡?
问题探讨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美丽的大兴安岭森林
呼伦贝尔草原
01
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结构平衡
生态系统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2)功能平衡
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
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3)收支平衡
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量,
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什么调节机制实现的呢?
生态平衡的特征
1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负反馈调节
实例1、在一片草地上,如果兔大量增加,草就会被大量啃食,兔种内竞争加剧,同时,捕食者狼因食物(兔)丰富而数量增多,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兔的数量又会恢复或接近原来的水平。
兔子数量增加
兔子数量减少
(恢复原水平)
草数量减少
狼数量增加
群落内部负反馈调节的实例
草
兔
狼
小组合作,尝试用文字、线框、箭头等符号,简要描述上述例子中的负反馈调节的过程
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2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概念 :
——负反馈调节
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2
兔子数量增加
兔子数量减少
(恢复原水平)
草数量减少
狼数量增加
草
兔
狼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实例2、在森林中,随着植被的大量生长,森林逐渐变得郁闭,林间阳光减少,制约了林下树苗的成长,还导致枯枝落叶的积累,不久,一场森林火灾发生了,灾后由于光照更加充足,土壤的无机养料增多,于是许多种子萌发,幼苗迅速成长,森林面貌逐渐恢复。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负反馈调节的实例
种群密度降低
种群密度升高(郁闭)
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阳光、养料充足
火灾
森林火灾(左)和火烧后的恢复(右)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原方向
发生偏离
负反馈调节
回到原来方向
改邪归正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负反馈调节的重要意义
总结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有一个湖泊受到了严重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活鱼就更少了。
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调节:
实例:
湖泊受到了污染
鱼类等生物死亡
鱼类等尸体腐烂
结果:
加重污染
更多鱼死亡
+
污染更重
——正反馈调节
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2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正反馈调节的意义
原方向
发生偏离
正反馈调节
偏离原来方向
愈演愈烈
总结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原因
基础
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1)概念:
(3)机理:
生态系统稳定性
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
(4)自调能力有限: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破坏。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2)两个方面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02
二、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苏州——“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
水乡人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为何仍能保持清澈?
抵抗力稳定性
1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自身净化(如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二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1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1)含义:
(2)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
___________。
往往相反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火后森林重恢复
恢复力稳定性
2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生物种类
多
营养结构
复杂
强
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高
热带雨林
恢复力稳定性
低
生物种类
少
营养结构
简单
弱
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高
低
恢复力稳定性
人工林
比较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高低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弱
森林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
强
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
恢复力稳定性较______
恢复力稳定性较______
弱
强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区 别 实质
核心
影响 因素
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生态系统中物种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生态系统中物种少,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稳定性
营养结构复杂程度
一般存在相反关系
恢复力稳定性
归纳: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生物种类_____
少
营养结构_____
简单
弱
自我调节能力____
抵抗力稳定性____
低
低
恢复力稳定性____
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生活。地衣大面积破坏,生态系统会崩溃。
生存条件极其恶劣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特例:北极苔原生态系统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总结
草原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03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处于生态系平衡的生态系统
能够使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环境保持稳定
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生活所需
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1
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利用生态系统。
合理放牧
封山育林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农田施肥
“生态屏障”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04
四、探究实践: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1.基本原理
(1)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
(2)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
(3)应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探究实践
2.材料用具
(1)材料:玻璃板、粘胶、石块、沙土、含腐殖质较多的土、鹅卵石、假山石、自来水等。
(2)供选择的生物:(不宜太多,不宜太大)
鼠妇、蚰蜒、地鳖、蚯蚓、蜗牛、虾、小鱼、小乌龟等;黑藻、金鱼藻、苔藓、铁线蕨、浮萍、珍珠草、鸭拓草、马齿苋、金鱼花、罗汉松、翠云草等。
地鳖
珍珠草
鸭拓草
蚰蜒
金鱼花
翠云草
金鱼藻
罗汉松
探究实践
3.实验步骤:
(1)用玻璃板和粘胶制作生态缸的框架。
(2)在生态缸内底部的一侧铺垫几块石块作
为基垫,再铺上一层颗粒较细的沙土,厚度为
5~15cm,在沙土上铺一层含腐殖质较多的土,
厚度为5~10cm,铺垫好的土和石块整体呈坡状。
(3)在土坡上放几块有孔的假山石,可作为小动物栖息的场所。
(4)向缸内倒入自来水,水位高5~10cm,在水中放几块鹅卵石。
探究实践
(5)在土坡上选择苔藓、铁线蕨、鸭跖草、马齿苋、罗汉松、翠云草等进行种植,放入鼠妇、蚰蜒、蚯蚓、蜗牛等小动物;在水中放入浮萍、金鱼藻等水生植物,放入虾、小鱼和小乌龟等小动物。
(6)盖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
(7)每个星期至少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生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并且进行记录。
3.实验步骤:
探究实践
4.结果和结论:
(1)人工生态系统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但不是永久。
(2)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
探究实践
设计要求 分析
生态缸是封闭的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
生态缸的材料须透明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水量应占其 容积的4/5,要留一定空间
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
选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温;便于观察
减少对O2消耗,防止生产量小于消耗量
生态缸的设计制作要求及分析
探究实践
结构平衡
决定
功能平衡
收支平衡
生态平衡
食物链、食物网
渠道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类型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设计制设计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负反馈调节
保证
基础
影响
自我调节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堂小结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