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6 13:1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用“√”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嗜好(sì shì) 眼睑(jiǎn liǎn) 垂蔓(wàn màn)
镜匣(xiá jiá) 眸子(móu mú) 待会儿(dài dāi)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应练习。(10分)
我爱白鹭。爱它钓鱼时的优雅身姿,如同一幅qiàn( )在玻璃kuàng( )里的画,爱它站立于小树绝顶悠然 wàng shào( )的身影。它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ēn huì( )。
我爱花生。花生味道美、价钱便宜、可以zhà yóu( ),还具有可贵的品质,让人心生爱暮。妈妈fēn fu( )我们开辟一块空地种植花生,经过bō zhǒng( )、绕水,不久便收获了。
1.根据拼音写字词,填在语段中的括号里。(6分)
2.上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
3.下列句子中的“开辟”与语段中加点的“开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B.这家航空公司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国际航线。
C.中国航天人正在开辟太空新时代。
D.一些企业开始考虑开辟农村市场。
三、选一选。(8分)
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 。
(2)国旗手以立正的 站立在旗杆旁。
(3)冰是水的固体 。
A.姿势 形态 姿态 B.姿态 形态 姿势
C.形态 姿势 姿态 D.姿态 姿势 形态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美中不足的是它不会唱歌。
B.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珍珠鸟亲近的情意。
C.他已经85岁高龄了,但依然精神抖擞,神气十足。
D.秋天,果实都成熟了,一阵风吹来,香飘十里。
3.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白鹭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
B.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C.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D.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4.下列句子中,描写事物的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B.月光是柔和的,它不似阳光那样耀眼夺目、热情四射。
C.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D.春天的雨细腻妩媚,不像夏天的雨粗狂热烈。
四、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7分)
1.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分别写句子。(4分)
算账:①计算账目;②吃亏或失败后和人争执较量。
(1)意思①: 。
(2)意思②: 。
2.花生让我们想到了那些默默奉献的人,如被称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暴雨洪灾中的解放军战士……下面这些事物让你想到了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写一段话。(3分)
太阳 竹子 路灯 小草

五、根据课本内容填空。(13分)
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 ,那铁色的长喙,那 ,增之一分则嫌长, , , 。
2.《落花生》运用 的写作手法,向我们讲述了 、收花生、
和 四件事,其中详写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3.唐代诗人虞世南在《蝉》这首诗中,用“ , ”两句诗表达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依靠外力也能声名远扬的观点。
六、口语交际。(4分)
王老师最近很苦恼,他注意到近日来有同学上下楼梯时相互追逐打闹,不靠右侧行走,这样非常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还有同学在教室里大声喧哗,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和休息。请你帮王老师想想办法,制定两条班级公约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
① 。
② 。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5分)
(一)桂花雨(节选)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用“ ”画出表示桂花用途的句子。(1分)
2.选文中加点字“浸”的原意是 ,用在这里的好处是 。(3分)
3.阅读第二自然段中母亲所说的话,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1)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母亲对桂花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人闲桂花落 B.桂子飘香月下闻
C.冷露无声湿桂花 D.月是故乡明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母亲的话的理解。(3分)

4.作者在选文结尾写自己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目的是( )(3分)
A.突出桂花雨的美丽。
B.表现自己童年生活的欢乐。
C.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
(二)故乡的石磨
回乡下探望岳父母,在他们家的院门口发现了一对石磨。
石磨很大,由红褐色的花岗岩制成。它们各自躺在大门两侧的柿树下,被一些碎木棍半掩着。石磨上的沟槽清晰可辨,雨水把它朝上的一面冲刷得干干净净。每逢夏秋季节,三三两两的村民来此纳凉,喜欢坐在石磨上谈天说地。有人建议把石磨砌进路沟的护坡,省得碍眼碍事。岳母不同意。我知道,她对石磨怀着深深的感情。凡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不会忘记石磨的功劳——石磨方便了农民的生活,咿咿呀呀转动的石磨成了历史的剪影,定格在一代两代人的心中。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广大农村,每个村庄都有一两盘石磨。靠着这石磨,金黄的麦子才变成了白花花的面粉,做成了令人眼馋的馒头。我们村只有一个磨坊,两盘磨轮流“上岗”。那时磨面得提前“挂号”,轮到了就使劲磨上一套,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经常是五更起磨面,天明正好卸磨,不仅磨了面,还不耽误白天下地干活。轮到磨面的前几天,母亲淘了粮食,在苇席上摊开,晒到轻轻一咬“嘎嘣”一声就收起来。既不能晒得太干,也不能晒不干。太干了磨出来的面黑,不干出面率低。磨面的时候,要给驴子套上夹板,戴上蒙眼(一块透光性不好的黑布),这样驴子就只知道围着石磨转圈,不会偷嘴吃。筛面是在一个大木箱里进行的,箱子里架两根圆木杆,手抓着筛圈在上面来回滑动,雪白的面粉就会从筛底漏下,堆在面箱里。麦子经过几遍研磨,最后剩下的是麸(fū)子,可以喂猪养鸡。卸磨后,不能急于赶驴走,要抓几把草木灰撒在地上,待驴翻来覆去地打几个滚后,才能牵出去喂养。
如今,石磨早已退役,我们吃的面粉都是面粉厂加工的,许多农民甚至把小麦存到面粉厂里,需要时直接去取,少了存储的麻烦。现在,在农村很少见到石磨了,退到幕后的它们自甘寂寞,任凭人们冷落和处置。也许,它们明白,完成了应尽的历史使命,适时谢幕就是最大的幸福。
那些曾经装点了我们的生活的石磨啊,虽然走出了历史的舞台,却走不出我记忆的长河,它永远是其中的一朵耀眼的浪花。
5.画“ ”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2分)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讽刺
6.仔细阅读短文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5分)
(1)根据提示,将母亲磨面的事情补充完整。(2分)
淘晒粮食——( )——( )——卸磨
(2)联系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磨面的事情?(3分)

7.本文借石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表达了对故乡及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B.表达了对和石磨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的赞美之情。
C.表达了对人们不爱惜石磨的惋惜之情。
8.为什么说石磨“虽然走出了历史的舞台,却走不出我记忆的长河,它永远是其中的一朵耀眼的浪花”?(3分)

八、习作。(3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东西,也许是你最爱的玩具小熊,也许是你亲手做的风筝,也许是妈妈给你买的“温暖牌”保温杯……请选择一个你钟爱的东西,将它的样子、特点和你们之间的故事写出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 shì jiǎn màn xiá móu dāi
二、1.嵌 框 望哨 恩惠 榨油 播种 吩咐
2.暮 慕 绕 浇
3. D
三、1.D 2. C 3.A 4. A
四、[示例]1.(1)古时候人们用算盘算账。
(2)这盘棋算你赢了,明天我再找你算账。
2.路灯:看到路灯,我就想起了保家卫国的战士。因为路灯在黑暗中为我们带来光明,给我们安全感,就像战士一样一直默默地守护着我们。
五、1.流线型结构青色的脚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借物喻人种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议花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六、[示例]①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能在楼梯上追逐打闹。②不准在教室内大声喧哗。
七、(一)1.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2.泡、使渗透“浸”字将无形的花香写得可感可触,突出了花香的浓郁。
3. (1)D
(2)在这句话中,母亲比的不是桂花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4.C
(二)5.B
6.(1)磨面 筛面
(2)作者写母亲磨面的事情,表现了石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突出了石磨的功劳。
7. C
8.因为石磨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人们提供了生活所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石磨装点了“我”的童年生活,承载着“我”儿时的回忆,“我”对它有着特殊的情感,永远也不会忘记。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