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达标选题含答案
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发生爆炸
2、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如图所示,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被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发生燃爆后容器内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5、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 )
A.C+O2CO2 B.Mg+2HCl===MgCl2+H2↑
C.CaO+H2O===Ca(OH)2 D.CO2+C2CO
6、最适合作清洁燃料的是( )
A.氢气 B.汽油 C.柴油 D.煤
7、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实效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8、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盛有水的纸杯,一直到水沸腾而纸杯仍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C.纸杯中的水汽化吸热,使纸杯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酒精灯加热纸杯后纸杯的着火点升高
9、为了防止天然气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如图安装位置最合理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以上各处都可以
10、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说明白磷有可燃性、红磷没有可燃性
D.烧杯中的热水有提高温度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11、化石燃料资源将日趋桔竭,太阳能、风能、氢能和核能等新能源的使用范围将越来越广。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B.风力发电时,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C.太阳能发电时,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D.煤和石油都是化石燃料
12、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C.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D.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13、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着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14、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对该海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所以应禁止开采海底石油
B.可以用燃烧法处理泄漏的石油,既快速又无污染
C.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D.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可以无节制的使用石油资源
15、对照性原则是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种重要的要求。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蜡烛熄灭顺序说明CO2具有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B.通过两支试管气体的体积对比说明a管产生的气体的质量大于b管 C.通过两支试管产生气泡速率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D.通过木条的变化说明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A.A B.B C.C D.D
16、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B.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C.少量的汽油着火,用水浇灭
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的原理是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二、填空题。
17、中国古代很多发明创造与化学有关。
(1)豆腐是由两千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在制作豆腐块的过程中涉及豆腐与水分离的环节,该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
(2)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雁鱼灯造型优美,设计精妙。雁鱼灯出土时表面某些部分存在绿色锈蚀,它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雁鱼灯的灯罩可自由开合,将灯罩合住即可将其熄灭,其原理是__________ 。
18、渝东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我市提供了能源保障.
(1)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填序号)。
A.煤 B.天然气 C.乙醇 D.石油
(3)氢气燃烧的产物是_____,因此它是最清洁的能源。
19、如图所示装置从左到右依次为小真、小善、小美三位同学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当人体吸入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末时,其能与黏膜表层、眼、皮肤中的水反应,对局部有强烈的腐蚀、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五氧化二磷和冷水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和热水反应生成无毒的正磷酸)。根据图中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应选择 同学的实验装置,不选择其他实验装置的理由是 。
(2)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浸在热水中的白磷却不能燃烧,说明了:
。
(3)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4)小美进行的实验中,较大烧杯里的现象为: 。
20、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_____ 的接触面积。
(2)下列工厂中需要时刻注意避免此类爆炸事故的是_____ 。
A.面粉厂 B.镁铝等金属材料加工厂
C.煤矿 D.炼油厂 E.大理石加工厂
21、酸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汽车尾气是 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 转化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和CO2。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反之则为氧化剂。那么上述反应中的NO是______剂。
(3)上述反应产生的CO2大量排放会导致____________,植树造林、低碳环保刻不容缓。
22、能源和环保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我国正在推广家庭中用天然气逐步代替煤作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含硫煤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其中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 。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向煤中掺入生石灰(CaO)来吸收二氧化硫,已知该反应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措施,乙醇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
三、实验题。
23、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及爆炸的部分实验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写出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
(2)实验2观察到先燃烧物质是______,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
(3)实验3将蜡烛(足量)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______ ;
A曲线①表示O2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没有耗尽
(4)下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容器盖被弹起,蜡烛熄灭。
①该实验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 ;
②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
四、计算类综合题。
24、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有煤、 和天然气等,它们是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某工厂每天燃烧的煤含硫0.16 t,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工厂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达标选题含答案
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发生爆炸
【答案】B
2、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A
3、如图所示,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被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发生燃爆后容器内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答案】B
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D
5、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 )
A.C+O2CO2 B.Mg+2HCl===MgCl2+H2↑
C.CaO+H2O===Ca(OH)2 D.CO2+C2CO
【答案】D
6、最适合作清洁燃料的是( )
A.氢气 B.汽油 C.柴油 D.煤
【答案】A
7、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实效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答案】D
8、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盛有水的纸杯,一直到水沸腾而纸杯仍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C.纸杯中的水汽化吸热,使纸杯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酒精灯加热纸杯后纸杯的着火点升高
【答案】C
9、为了防止天然气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如图安装位置最合理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以上各处都可以
【答案】A
10、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说明白磷有可燃性、红磷没有可燃性
D.烧杯中的热水有提高温度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答案】C
11、化石燃料资源将日趋桔竭,太阳能、风能、氢能和核能等新能源的使用范围将越来越广。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B.风力发电时,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C.太阳能发电时,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D.煤和石油都是化石燃料
【答案】C
12、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C.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D.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答案】B
13、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着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答案】C
14、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对该海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所以应禁止开采海底石油
B.可以用燃烧法处理泄漏的石油,既快速又无污染
C.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D.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可以无节制的使用石油资源
【答案】C
15、对照性原则是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种重要的要求。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蜡烛熄灭顺序说明CO2具有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B.通过两支试管气体的体积对比说明a管产生的气体的质量大于b管 C.通过两支试管产生气泡速率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D.通过木条的变化说明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A.A B.B C.C D.D
【答案】A
16、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B.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C.少量的汽油着火,用水浇灭
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的原理是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答案】B
二、填空题。
17、中国古代很多发明创造与化学有关。
(1)豆腐是由两千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在制作豆腐块的过程中涉及豆腐与水分离的环节,该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
(2)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雁鱼灯造型优美,设计精妙。雁鱼灯出土时表面某些部分存在绿色锈蚀,它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雁鱼灯的灯罩可自由开合,将灯罩合住即可将其熄灭,其原理是__________ 。
【答案】(1)过滤 (2)N2 (3) +2 隔绝氧气(隔绝空气)
18、渝东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我市提供了能源保障.
(1)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填序号)。
A.煤 B.天然气 C.乙醇 D.石油
(3)氢气燃烧的产物是_____,因此它是最清洁的能源。
【答案】(1)CH4+2O2CO2+2H2O (2)C (3)水
19、如图所示装置从左到右依次为小真、小善、小美三位同学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当人体吸入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末时,其能与黏膜表层、眼、皮肤中的水反应,对局部有强烈的腐蚀、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五氧化二磷和冷水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和热水反应生成无毒的正磷酸)。根据图中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应选择 同学的实验装置,不选择其他实验装置的理由是 。
(2)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浸在热水中的白磷却不能燃烧,说明了:
。
(3)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4)小美进行的实验中,较大烧杯里的现象为: 。
【答案】(1)小美 小真、小善设计的实验装置不够密闭,白烟会逸散出来
(2)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3)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较大烧杯内液面上升
20、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_____ 的接触面积。
(2)下列工厂中需要时刻注意避免此类爆炸事故的是_____ 。
A.面粉厂 B.镁铝等金属材料加工厂
C.煤矿 D.炼油厂 E.大理石加工厂
【答案】(1)面粉与氧气 (2)ABC
21、酸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汽车尾气是 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 转化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和CO2。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反之则为氧化剂。那么上述反应中的NO是______剂。
(3)上述反应产生的CO2大量排放会导致____________,植树造林、低碳环保刻不容缓。
【答案】(1)2CO+2NO N2+2CO2 (2)氧化 (3)温室效应
22、能源和环保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我国正在推广家庭中用天然气逐步代替煤作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含硫煤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其中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 。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向煤中掺入生石灰(CaO)来吸收二氧化硫,已知该反应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措施,乙醇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
【答案】(1)混合物 (2)CH4 酸雨 CaO+SO2CaSO3
(3)可再生 12∶3∶8 C2H5OH+3O22CO2+3H2O
(4)太阳能(或风能,合理即可)
三、实验题。
23、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及爆炸的部分实验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写出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
(2)实验2观察到先燃烧物质是______,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
(3)实验3将蜡烛(足量)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______ ;
A曲线①表示O2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没有耗尽
(4)下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容器盖被弹起,蜡烛熄灭。
①该实验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 ;
②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
【答案】 燃烧需要可燃物 白磷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BC 吹散面粉,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面粉发生爆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不足,无法支持蜡烛的燃烧,所以蜡烛熄灭
四、计算类综合题。
24、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有煤、 和天然气等,它们是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某工厂每天燃烧的煤含硫0.16 t,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工厂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及解析】(1)石油 不可
(2)设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O2SO2
32 64
0.16 t x
x=0.32 t
答:该工厂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0.32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