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一节 反应热
第2课时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学习目标
1.能解释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原理;能根据实验中测定并记录的数据计算反应热。
2.会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并不断完善和改进测定方法。
学习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热实验测定、原理分析,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素养目标
情境引入
反应热
1.含义: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测量仪器:
量热计
测定原理: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变化,根据有关物质的比热容等来计算反应热。
2.测定方法:
简易量热计
全自动等温量热计
保温杯式量热计
教学过程
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实验原理是什么?应该测量哪些数据?如何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反应热?为了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思考交流:
教学过程
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实验用品
仪器:简易量热计
试剂:0.50 mol/L 盐酸、
0.55 mol/L NaOH溶液
简易量热计
教学过程
使反应物迅速混合,使反应充分进行,保持体系的温度均匀。
测量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
反应容器
起保温作用
防止热量散失
为了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起保温作用
保温
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
2.实验步骤
a. 用量筒量取50 mL 0.50mol/L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用水冲洗干净温度计上的酸。
(1)反应物温度的测量
b. 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mol/L 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
防止残留的酸与碱反应,
导致测量的t2 数据不准。
NaOH稍过量,确保盐酸完全反应
NaOH稍过量,确保盐酸完全反应
教学过程
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立即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用玻璃搅拌器匀速搅拌。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将最高温度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t2)。
(2)反应后体系温度的测量
减少热量散失
教学过程
需要记录哪些实验数据?如何处理这些数据?
①取盐酸温度和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记为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1)。计算温度差(t2-t1),将数据填入下表。
②取三次测量所得温度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③根据温度差和比热容等计算反应热。
(3)处理数据
实验次数 反应物的温度/℃ 反应前体系的温度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温度差
盐酸 NaOH溶液 t1 / ℃ t2 / ℃ (t2 - t1)/ ℃
1
2
3
教学过程
【计算反应热】
(1)以三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为计算依据。
(2)为了计算方便,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近似为1 g/cm3。忽略实验装置的比热容。
(3)盐酸质量为m1、NaOH溶液质量为m2,反应后溶液比热容c=4.18 J/(g·°C),则实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m1+m2)·c·(t2-t1)=0.418(t2-t1)kJ,生成1 mol H2O时的反应热为:
教学过程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大量实验测得,在25℃和101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
教学过程
(1)测量盐酸的温度后,要将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后,再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避免酸、碱在温度计的表面反应放热而影响测量结果。
(2)实验中要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0.1~0.5 mol·L-1)。
(3)测定中和热不能用弱酸或弱碱,因弱酸、弱碱电离时吸收热量而使测量数值偏低。
(4)中和热的数值是57.3 kJ·mol-1,测定时与强酸、强碱的用量无关。
(5)加过量碱液使酸完全反应,碱过量对中和热测定没有影响。
(6)数据处理时,相差较大的数据可能是偶然误差引起的,应舍去。
3.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1)装置中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能否用金属(不与酸、碱反应)质环形搅拌棒代替?为什么?
(2)能否用浓硫酸代替盐酸?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3)能否用醋酸代替盐酸或用氨水代替KOH溶液?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4.思考讨论
不能。原因是金属质环形搅拌棒易导热,造成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
不能。浓硫酸溶解于水时放热,所测ΔH 偏小,即ΔH<-57.3 kJ·mol-1
不能。弱酸、弱碱电离吸热,所测ΔH偏大,即ΔH>-57.3 kJ·mol-1
教学过程
5.误差分析
以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反应为例
引起误差的实验操作 温度差 放出热量
保温措施不好
搅拌不充分
所用酸、碱浓度过大
用同浓度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
用同浓度的醋酸代替盐酸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小
偏小
教学过程
典例1.
课堂练习
关于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反应进行得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B.为了使反应充分,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C.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实验结果与所用酸、碱的用量和种类均无关
D.用铜丝代替玻璃搅拌棒,会使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值偏大
【答案】A
【解析】为了使反应进行得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A正确;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会导致热量损失较多,使实验误差过大,B不正确;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实验结果与所用酸、碱的用量无关,但是与所用酸、碱的种类有关,C不正确;用铜丝代替玻璃搅拌棒,铜丝是热的良导体,造成热量散失过多,会使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值偏小,D不正确。
典例2.
课堂练习
下列有关中和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l)+OH-(l)=H2O(l) ΔH=-57.3 kJ·mol-1
B.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至少需测定温度4次
C.玻璃搅拌器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量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小
D.若稀酸溶液中H+与稀碱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所测中和热数值更准确
【答案】C
【解析】A项,H+和OH-不能用l符号,应该用aq,错误;B项,每次实验中需要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盐酸的温度,和反应后的温度,一般实验要重复操作,所以至少6次,错误;C项,铜容易导热,使热量损失,所以测量的中和热数值偏小,正确;D项,当酸和碱中的H+和OH-物质的量相等时,实验过程中稍有误差就不能确定产生水的量,一般都是有一种物质稍微过量,错误。
典例3.
课堂练习
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与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时,测得生成1 mol液态水时的ΔH>-57.3 kJ·mol-1,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实验用NaOH溶液的浓度过大
B.实验时搅拌速度慢
C.分2~3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量取完稀盐酸的量筒直接量取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NaOH溶液浓度过大,稀释过程释放热量,导致测得生成1 mol液态水时的ΔH<-57.3 kJ·mol-1,A符合题意;实验时搅拌速度慢,导致热量散失较多,测得生成1 mol液态水时的ΔH>-57.3 kJ·mol-1,B不符合题意;分2~3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导致热量散失较多,测得生成1 mol液态水时的ΔH>-57.3 kJ·mol-1,C不符合题意;用量取完稀盐酸的量筒直接量取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部分被反应,导致测得生成1 mol液态水时的ΔH>-57.3 kJ·mol-1,D不符合题意。
实验 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3 20.3 24.2
4 20.5 20.6 23.6
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课堂练习
典例4.
【解析】四次实验(t2-t1)的值分别是 3.15、
3.1、 3.9、 3.05,
第三次数据明显偏大,故存在误差而舍去,则最终取第1、2、4 组三组实验的
平均值,为3.1,将其代入公式
计算即可。
ΔH=-51.8 kJ·mol-1
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典例5.
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测得起止温度差的平均值为4.0 ℃。近似认为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实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 则计算得ΔH= (取小数点后一位)。
(3)上述实验结果与-57.3 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刻度线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溶液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课堂练习
【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 (2) -53.5 kJ/mol (3)acd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环形玻璃搅拌棒。(2)ΔH=-
kJ/mol≈-53.5 kJ/mol。
(3) -57.3 kJ/mol<-53.5 kJ/mol,则ΔH偏大。a项,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则温差偏小,ΔH偏大;b项,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刻度线读数,NaOH溶液体积偏大,释放的热量偏多,ΔH偏小;c项,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在加入过程中导致热量损失,ΔH偏大;d项,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因温度计上附着的NaOH溶液与硫酸反应放热,导致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最终温度差值偏小,ΔH 偏大。
课堂小结
感 谢 倾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