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06 12:5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 标: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⑵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过程与方法
⑶设计并进行实验,测定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⑷培养学生用密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密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的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物理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开头用一段文字,从总的方面介绍密度的应用,接着运用数学知识,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让学生从理论上知道怎样求密度、质量、体积。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活动1:“查密度表”。通过查表使学生知道,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加深认识和理解,知道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然后又安排了“活动2”,让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的密度。紧接着安排了生产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密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虽然比较普遍,但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确比较少,对密度表以及测定物质的密度也比较陌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通过动手实验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同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故事激趣:播放“阿基米德测皇冠”的故事。
2、公式变换:密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人们可以根据密度大小鉴别物质,也可根据产品制造需要选用不同密度的材料,在科学研究中还能通过测定密度的方法发现某些新的物质。为了应用的方便,密度公式可以进行如下变换:
v=m /ρ
m=ρ.v
二 、新课教学
(一)查密度:
1、活动1:查密度表
(1)学生自学阅读密度表,教师提问:
①金、铜、铁、冰、水银、水、氩、氮的密度各是多少?它们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学生回答,师生评价)
②金与铜、冰与水、氩与氮相比较,哪种物质的密度大?(学生回答,师生评价)
2、学生计算并完成表格左边空格。(学生回答,师生评价)
3、算一算:请你计算教室中空气有多重?(学生回答,师生评价)
(二)测密度:
A 测固体的密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石块、一元硬币、铁块
3、请以测石块密度为例,叙述侧固体密度的步骤,并写出密度的表达式。
(1)用天平测出石的质量m 。
(2)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 。
(3)将矿石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矿石的总体积V2 。
4、矿石密度表达式:
5、学生分组实验,测出一元硬币、石块、铁块的密度。
B 测液体的密度
1、实验原理:
2、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待测液体、烧杯
3、请将下面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补充完整。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1。
(2)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
4、盐水密度表达式:
5、学生分组实验,测出清水、盐水、牛奶的密度。
(三)算密度
1、教师示范
已知:纪念币的质量m=16.1g,纪念币的V=1.8cm3
  求:纪念币的密度ρ
解: ρ=m/v
= 16.1g /1.8cm3
=8.9g/cm3.
  答:纪念币的密度8.9g/cm3.
2、学生练习
(1)课本中122页试一试中(1)的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评价!
(2)课件展示
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江水系下游湖泊,位于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巢湖、肥东、肥西、庐江环抱, 东西长54.5公里,最大水域面积约825平方公里,最大容积为48.10亿立方米,那么,她最多可以积蓄多少吨水?
学生计算,教师评价!
三、教学反馈
1、选择题(课件展示)
2、自我评价与作业:5
4、教学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对本课进行总结。
5、作业安排
自我评价与作业:2、3
附:板书设计
m=ρ.v
ρ=m/v
v=m /ρ
5.3密度知识的应用
查密度 测密度
算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