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6 11:0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名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的情景。
导入新课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只要起飞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只要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当他飞跃过荷兰、德国时,就不断地告诫自己,这并不难。当他出色地完成任务,接受盟军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这个人就是莫顿·亨特。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那段经历。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7—1983),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并著有《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作品,是美国文化学术界声望极高的专业作家。
重点字词
训诫 耸立 迂回 凝视
啜泣 纳 罕 瘦骨嶙 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jiè
s ng

níng
chuò
nà hǎn
lín xún
jīng
xuàn

犹豫不决:迟疑,拿不定主意。
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晕眩:感觉本身或周围的东西在旋转。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准确复述课文内容,把握记叙六要素。
2.细细品味课文,感受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方法。
3.理解作者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并将这种精神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研讨主旨:
标题是什么意思?
从课文内容看,把路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一步步走下去,就可以脱险。
面对困难,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走好每一步,就能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从走人生路看,
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相关的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一个酷热的七月天
费城的一个悬崖上
“我”、父亲、小伙伴
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父亲引导,摆脱困境。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费城
2.故事发生距文中的“今天” 多久?
56年前
3.故事发生在当时的什么时间?
一个酷热的七月天
抢答题
4.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游戏玩厌,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5.“我”为什么拿不定主意?
因为8年来“我”一直有病,母亲叫“我”不要冒险。
6.爬上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两个孩子分别叫什么?
一共有6个小男孩。内德和杰里。
7.那座悬崖有多高?岩脊有多深?多长?
只有60英尺左右;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长。
8.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岩脊了吗?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崖顶了吗?谁没到?
是的;不是;“我”。
9.“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我”爬到岩脊上,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小伙伴们都离“我”而去。
10.谁叫来了“我”的父亲?
杰里
11.“我”是怎样脱险的?
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顺利爬下悬崖。
12.“我”现在多少岁?
64岁(当时是8岁,时隔56年,所以8+56=64)
概括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叙述了“我”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陷入险境,最终在爸爸的引导下,脱离险境,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困境的人生经验。
快速默读课文, 尝试复述课文。
方式一:按照“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的方式进行复述。
方式二:按照“冒险—入险—脱险”的方式进行复述。
“我”和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其他孩子都翻过悬崖走了,“我”只能伏在一块岩石上,不敢动弹。夜幕降临,杰里带着“我”父亲来接“我”。在父亲的鼓励下,“我”不再去关注前方艰险的道路,而是先尝试迈出第一步,踩到最近的岩石上,成功之后,再迈出第二步、第三步……这样一步步地,“我”慢慢爬下了悬崖,收获到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惊心动魄
思考赏析·父亲形象
父亲是怎样帮助“我”脱险的
第一步: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
总结:安慰——指导——鼓励。
第二步:告诉“我”不要想得太多,“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
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他没有把儿子抱下来,而是想让儿子自己走下悬崖,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
这是一位循循善诱,教子有方,从容镇定,给孩子鼓励和信心的父亲。
思考赏析·父亲形象
父亲指点“我”爬下悬崖时,“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最初毫无信心
继而信心萌发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顿时有了信心
随后信心大增
我又照做了。我的信心大增。
文中写了几次“我”的哭泣?在文中勾画出来
第16段: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第20段:“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第28段: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
(1)分析“我”第二次、第三次哭泣的原因。
(2)“我” 从一个“胆小鬼”蜕变为一个“勇敢者”,谁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抓住哭泣,揣摩心理
  分析“我”第二次、第三次哭泣的原因。
  第二次毫无信心,第三次哭泣是喜极而泣,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我” 从一个“胆小鬼”蜕变为一个“勇敢者”,谁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父亲的指引。父亲指引“我”“走一步,再走一步”。在这“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们目睹了一个“胆小鬼”蜕变为一个“勇敢者”,在这“哭”声中,我们见证了一个孩子的成长。
  为什么“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
  因为只有“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才能全力以赴完成脚下的这一步,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假如我们把“下悬崖之路”比作我们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那么大的苦难,我们应该如何战胜?
  在人生道路上,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可以化整为零,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巨大的困难。
“悬崖上的那一课”让作者学到了什么?对作者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这次经历使“我”懂得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只要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作者将这次的经验运用到了之后的人生中:每当遇到看起来不可完成的挑战,不是想着之后遥远的岩石,而是沉着冷静,着眼于将大困难分成可以完成的部分,一步一个脚印去战胜困难和挑战。
齐读最后一段,结合课文内容来看,思考:课文最后一段中的“一小步”与脱险时的“一小步” 一样吗
学完这篇课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探究主题
脱险时的“一小步”指的是在父亲的指引下“我”走下悬崖的一小步;最后一段中的“一小步”是比喻义,指人生中的近期目标、小目标。
主题: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只要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概括本课的写作思路
读父亲指导我下悬崖的片段,圈画出能够展现作者心理的语句
(提示:心理、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等)
概括本课的写作思路
任务二
读片段,梳理历程
心理描写:我听见有人在哭泣,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景物描写:夜幕开始降临,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神态描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语言描写:爸爸来了,他站在悬崖下,朝我喊道:“现在,下来。”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哭着说。
“听我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动作描写: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①面对人生的困难和危险,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逐一击破,最终一定能战胜困难,收获成功。
②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坚持不懈,最终一定会获得成功。
“我”由这次经历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本文通过童年时一次“遇险”“脱险”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去解决,终将战胜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