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中国人喜欢种菜
“中国人现在种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在世界各地只要有中国人,在他家里终会发现一些种植出来的绿色植物,如果有条件还会开垦出来一片土地,自己种菜吃。……我们中国人种菜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给一把锄头一包种子总能种出一片菜地出来。”
导入:趣味乡土
为什么读《乡土中国》
读懂过去
观照现在
探索未来
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获得美学与艺术的熏陶;
获得语言的营养,得到表达的锤炼。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乡土中国》导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配套课件 优秀课件 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乡土中国》导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配套课件 优秀课件 免费下载
《乡土中国》
整本书阅读
01
【素养目标】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中国人为什么追求落叶归根?
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
为什么儒家崇尚修身克己为本?
为什么旧中国的家庭里父权至上?
为什么旧式婚姻追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并不追求爱情?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为什么婆媳矛盾在中国那么突出?
自私、冷漠,这些国民劣根性真得只是道德的缺失吗?
为什么“清官难断家务事”?
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听话驯顺的孩子?
为什么传统中国重农轻商、现代中国却相反?
【素养目标】
1、学会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2、学会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积累阅读学术著作的经验。
3、传承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精华,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02
知人论世
走近费孝通
费孝通(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作者简介
费孝通长期从事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研究。他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中创造性地将两种学科的多种方法相互结合, 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生育制度》《乡土中国》《乡土重建》《记小城镇及其他》《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等。
创作背景
《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作者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
创作背景
他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来探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当时的他不仅仅满足于向学生们传递已有的知识,还大胆尝试与学生们进行探讨,探讨崭新的理念,教学相长。他认为这本书不过“只是一段尝试的记录罢了”。
03
内容概览
内容概览
《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14篇论文。
《乡土本色》
该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一章中,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
《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文字下乡》说的是传情达意的空间阻隔,《再论文字下乡》则说的是时间阻隔,包括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由于乡土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一个人所需的记忆范围本来就很狭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重演,也使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而无须文字。
《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概念,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
《家族》《男女有别》
这两章讲的都是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在西方,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也很少,主要是生育儿女。但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可以沿着父系这一方面扩大。
《礼治秩序》《无讼》
这两章讨论的是乡村社会中人们如何基于宗法制家庭的感情进行道德判断和约束。乡土社会的治理方式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
关于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该书在《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三章中分别加以阐述。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血缘和地缘》和《从欲望到需要》
这三章阐述的是人的道德、血缘地缘的关系和人的欲望需求,是中国人的“外网”和“内网”。费孝通认为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
04
学法指导
学习活动二 《乡土中国》阅读指导
整本书阅读中《乡土中国》的阅读内容,难度相对较大,所以需要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明确了方法之后,需要明确整本书阅读时候的核心任务,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阅读计划。
《乡土中国》阅读
一、粗读通览,了解内容
温儒敏先生说,读学术类书籍先要粗读。而了解全书内容最快的方式是速读书的序言、后记和目录。现在我们读一读《乡土中国》的序言、目录、后记。
《重刊序言》交代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乡土中国》的内容来自给学生讲课的讲稿;
《乡土中国》的写法不同于作者之前的作品,是从具体社会里提取一些概念来分析中国社会结构。
《乡土中国》阅读
温儒敏先生说,读学术类书籍先要粗读。而了解全书内容最快的方式是速读书的序言、后记和目录。现在我们读一读《乡土中国》的序言、目录、后记。
《重刊序言》交代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乡土中国》的内容来自给学生讲课的讲稿;
《乡土中国》的写法不同于作者之前的作品,是从具体社会里提取一些概念来分析中国社会结构。
差序格局
乡土中国
礼治秩序
再论文字下乡
文字下乡
乡土本色
家族
私人道德
男女有别
血缘与地缘
长老统治
无为政治
无讼
名实的分离
从欲望到需求
(社会结构)
(社会关系)
(因)
(果)
《乡土中国》全文结构
导读阶段
联系现实善迁移
1
以小组为单位考察村落或社区,撰写考察报告,可围绕以下选题:
2
(1)当前的中国是以“差序格局”为主,还是以“团体格局”为主?
3
(2)我国当前正在兴起的“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在社会结构方面做出哪些调整?
学法指导
结合“学术著作阅读与研讨”的特点,从阅读过程的层面来看,对《乡土中国》这本书,我们可以采用五步阅读法:浏览—略读—精读—研读—重读。
第一步:浏览。
第二步:略读。
学法指导
结合“学术著作阅读与研讨”的特点,从阅读过程的层面来看,对《乡土中国》这本书,我们可以采用五步阅读法:浏览—略读—精读—研读—重读。
第三步:精读。
学法指导
结合“学术著作阅读与研讨”的特点,从阅读过程的层面来看,对《乡土中国》这本书,我们可以采用五步阅读法:浏览—略读—精读—研读—重读。
第四步:研读。
学法指导
结合“学术著作阅读与研讨”的特点,从阅读过程的层面来看,对《乡土中国》这本书,我们可以采用五步阅读法:浏览—略读—精读—研读—重读。
第五步:重读。
05
文本探究
文本探究
1、归纳各章主旨,并分析三章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三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1章主旨: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模式。
第2章主旨: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面对面社区,从空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
第3章主旨: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安定社会,从时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
文本探究
2、结合前三章的内容,谈谈你对“乡土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
06
布置作业
概念穷搜罗,术语不艰涩
小组合作,在纸上罗列从《乡土中国》一书中学到的概念术语。
2.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组学生对所列概念加以分类:
还有一类是作者将普通词语临时借用为社会学术语,如欲望、需求、功能、注释、仪式。这类概念术语被很多小组忽视。
概念穷搜罗,术语不艰涩
3.理解《乡土中国》一书在概念术语运用方面的良苦用心:
(1)费孝通先生做学问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尽量用大家都看得懂的文字讲清大家想不明白的道理。
(2)我知道这些生疏的名词会引起读者的麻烦,但是为了要表明一些在已有社会学词汇里没有确当名词来指称的概念,我不能不写下这些新的标记。(《乡土中国》第61页)
(3)为了读者能接受的方便,作者没有运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概念的准确内涵,而是用比喻的手法和比较的方式描述这些概念
布置作业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权力、市场经济等多重因素的渗透下,乡土社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中国现在正处于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之中。在农村,农民开始挣脱土地的束缚,远走他乡寻觅新的发展机会;原来的“熟人社会”逐渐变成“陌生人社会”,传统的以血缘结合形成的社会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