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上地理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2.2.2 板块的运动
学习目标
新课引入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1
2
3
4
1.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知道火山、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学习目标
重难点
学过的大陆漂移学说是否能解释它的形成?
新课引入
读图思考:
1.地球表层由哪些板块组成?
2.板块如何运动?
3.板块与大陆的关系是怎样的?
思考
一、板块构造学说
新知学习
1.地球表层由哪些板块组成?
如图所示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组成。
2.板块如何运动?
有的板块相对运动即相互挤压,如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有的板块按相反的方向运动
即张裂运动,如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3.板块与大陆的关系是怎样的?
除了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皆包括大陆与海洋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板块运动
可能形成的地形
张裂
挤压
山脉、岛弧、海沟
海洋、裂谷
你是否支持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有哪些现象能支撑板块构造学说?
?
读图思考:
1.红海为什么会扩张?
2.地中海为什么不断缩小?
3.喜马拉雅山怎么形成的?
思考
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进行碰撞挤压运动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进行碰撞挤压运动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进行张裂运动
喜马拉雅山形成的过程
板块构造的特点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
对比两图分析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征特点?
在太平洋板块边界处火山地震频发,形成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在非洲、亚欧、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频发,形成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但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二、火山地震带
对比两图分析世界山系的分布特征特点?
在板块交界处容易形成高大山系,比如科迪勒拉山系等。
火山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
?
避免喷出物的危害,在逃离时,尽量戴上坚硬的头盔,保护头部不受伤害。避免火山灰的危害,戴上护眼镜或者滑雪镜,保护好眼睛,不过,戴太阳镜是没有效果的。用湿布捂住口鼻,不要吸进火山灰。到了安全的地点之后,脱去脏衣物,将裸露在外的皮肤好好冲洗干净。避免气体球状物的危害,如果周围有坚硬的建筑物,就躲在建筑物里。要是没有,可以就近在水里屏气半分钟左右,等到球状物过去之后再起来。避免熔岩的危害,争取跑出溶岩流的路线。熔岩流的危害相对比较小,因为人们基本上可以跑离熔岩流的路线。对于驾车逃离的朋友来说,一定要注意火山灰会让路面变滑,所以防滑措施不容忽视。另外,峡谷路线很有可能
成为火山泥流的路线,一定不要选择峡谷路线。看到这些征兆,大
家就要赶紧逃离,越早越好!
遇到火山喷发
寻找“生命三角”
遇到地震
在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切忌涌向出口,以避免被踩伤、挤伤,要保持镇静,就地避震。
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迅速向开阔的地方转移,寻找上风向并靠近水源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狭窄巷道、围墙,尽量远离高压线、变压器、烟囱……
拓展知识
你支持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么?
它说明了地球上存在的很多现象,但还有一些现象没被解释,说明板块构造学说有待完善,不过前人对于这些学说的探究历程值得我们学习
六大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
挤压:山脉、岛弧、海沟
张裂:裂谷、海洋
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课堂小结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地壳的岩石圈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
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2.喜马拉雅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 )
A.碰撞 B.张裂 C.分裂 D.隆 起
B
A
随堂练习
2022年1月14日,太平洋岛国汤加爆发了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底火山喷发。下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此次火山喷发的原因主要是(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运动
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运动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六大板块的
分布。据图可知,汤加位于太平洋
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地
壳运动活跃。
D
4.火山喷发短期内对汤加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①污染空气②诱发海啸③引发台风④爆发寒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