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10.2《归去来兮辞》第二课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10.2《归去来兮辞》第二课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6 17:0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陶渊明
教学目标

理解文章大意,掌握相关文言常识。
了解陶渊明守志归隐的思想。

归去来 兮,田园将芜胡 不归?既自以心为 形役,奚 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 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 昨非。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 熹微。
①助词,无义
②何,为什么
③被
④何,为什么
⑤主谓之间,取独
⑥补救
⑦表并列
⑧飞扬,形容船行驶较快
⑨主谓之间,取独
文本研读--第一段
后四句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强的感染力。表现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文章第一段作者说明了辞官归家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作答)作者对此的情感态度从哪几句能看出?
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解析
“田园将芜”
“心为形役”
出仕
“已往”
“昨非”
自责自悔
归隐
“来者”
“今是”
自恕自慰
乃瞻衡宇 ,载欣载 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 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 樽。引 壶觞以自酌,眄 庭柯 以怡 颜。倚南窗以寄傲,审 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 常关。策 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 遐观。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 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①简陋的房屋
②一边……一边
③省略“于”
④接近 ⑤满 ⑥取,拿
⑦斜视;树枝;使愉快
⑧明白、知道
⑨表转折
⑩拄着
表承接
有洞穴的山
阳光暗淡
文本研读--第二段
文章第二段作者抵家后有哪些活动?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解析
抵家
载欣载奔
欣喜若狂
归家后的日常生活怡然自得
居室
引壶觞以自酌
舒适安逸
涉园
园日涉以成趣
留连忘返
从第二段中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操的语句,仔细加以品味。
解析
“松菊”是作者淡泊而又孤傲的人格的象征。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感无限欣慰——世事变迁,世态炎凉,惟我不变。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虽是陋室,却怡然自得,有淡泊明志之意。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从第二段中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操的语句,仔细加以品味。
解析
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托物言志。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 兮焉 求?悦 亲戚之情话 ,乐 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 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 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①助词
②什么
③使动,使喜悦
④知心话
⑤使动,使快乐
⑥⑦状语后置
⑧动词,用桨划
⑨羡慕
⑩将要结束
文本研读--第三段
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解析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悦亲戚之情话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
乐琴书以消忧
与乡邻交往之乐
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巾车孤舟出游之乐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的隐士情怀之表露。
已矣乎 !寓形宇内 复几时,曷 不委心 任去留 ?胡为 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 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 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 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①算了吧
②天地间
③何,为什么;随心;生死
④为什么
⑤宾语前置,到哪里去
⑥留恋,爱惜
⑦除草培苗
⑧高地
⑨姑且;顺随自然
⑩宾语前置,怀疑什么
文本研读--第四段
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渊明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3段结尾处两句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
解析
复几时
委心任去留
遑遑欲何之
承上而问
富贵浮云
恬然自乐
自我解答
乐天安命
卒章显志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解析
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1.陶晚年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这股济世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
证据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解析
2.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追求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通过归隐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体现的正是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
证据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
小结
归隐原因和过程
归家后的日常生活
抒发诗人情怀
自责自悔:悟已往之不谏
自恕自慰:知来者之可追
抵家:欣喜若狂
居室:舒适安逸
涉园:流连忘返
亲友往还,互诉衷肠
琴书为伴,消除忧伤
春天来临,耕种西畴
驾车乘舟,恣意遨游
随遇而安,乐天安命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艺术手法
质朴凝练
音韵和谐
语言特色
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
拓展探究
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
对官场的厌倦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行为?
拓展探究
陶渊明的归隐是其对黑暗现实完全绝望后采取的一种无奈的守志方法。他的归隐有一种苦涩的味道。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
从文中能否找到相关的描述来体会这种归隐之情?
拓展探究
“盘桓”二字,将诗人的感情基调,由愉快带入了沉思之中,颇有悲凉之意。
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空有济世之才,于世间却难有作为,只能聊以自慰。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从文中能否找到相关的描述来体会这种归隐之情?
拓展探究
欲伸志而不能,内心的悲哀难以避免,只能顺其自然,自我安慰。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对壮志难酬的无奈。
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结 语
陶渊明的归隐是其对黑暗现实完全绝望,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继而洁身自好的必然选择。虽然其本身有着“性本爱丘山”的一面,但这样的选择更多的却是一种苦涩与无奈,他只能寓情山水,聊以自慰。这也是我国古代众多文人的“通病”。
补充
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途或不满浊世等,而采取的一种避世的人生态度,是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高洁人格体现。
隐士文化
隐士
文化
补充
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晋·陶渊明
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安贫乐道,超然物外,有着高洁志趣的隐士形象。
作者
形象
中国文人
真正的中国文人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屈原因美政不得施行而沉尸汨罗;李白一生率性追求终以捞月赴死;王国维为一生钟情的文化而飘然跳湖;……他们是伟大的,因为他们都能固守自我的神圣领地。
▲屈原
▲李白
▲王国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尔》
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
《宋史﹒隐逸列传》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非十二子》
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