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点一滴墨
倾一世魂
百年沧桑情落梦萦中
注一丝情
汇一抹灵气
万千惟妙犹在中国风
剑走风动淋漓致
挥毫泼墨展英姿
自古英雄出少年
江郎才现中国风
2 传统节日
tǒng
tiē
统
贴
巷
我会认
宵
qǐ
bǐng
qiǎo
jú
乞
巧
堂
郎
饼
xiāo
zhōu
táng
chuán
传
艾
舟
aì
赏
shǎng
xiàng
菊
láng
jì
祭
传统 贴窗花 元宵 大街小巷
祭扫 赛龙舟 艾香 满堂飘
乞巧 牛郎 月饼 敬老
赏菊 转眼 团圆 热闹
书写指导:先外后内,最后封口,“口”左右两边的竖画平行。“才”的竖勾压竖中线。
笔顺:
团
tuán
我会写
组词:团圆 团聚
造句:春节要阖家团圆。
音序:T 部首:口
书写指导:上下宽度一致。上部“丸”笔顺为撇、横斜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与另外三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笔顺:
热
rè
我会写
组词:热闹 热火朝天
造句:春节要吃一顿热闹的团圆饭。
音序:R 部首:灬
书写指导:先外后内,“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
笔顺:
闹
nào
我会写
组词:热闹 喧闹
造句:下课后,操场上很热闹。
音序:N 部首:门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月七:
中秋节:
重阳节:
说说本文所介绍的这些节日有哪些民俗活动。
贴窗花
放鞭炮
看花灯
扫墓
赛龙舟
吃粽子
插艾叶
乞巧
赏月
吃月饼
踏秋
赏菊
登高
敬老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节日名称
活动形式
我问你答:
畅所欲言:
你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
春节到了,人们还有哪些活动?
贴春联
拜访亲友
农历正月初一
你知道元宵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吃什么吗?
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xiāo
xiàng
jiē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清明节是祭祀的日子,“雨纷纷”衬托了人们低落的心情,
节日:
活动:
清明节
扫墓。
日期:
公历四月五日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节日:
活动:
端午节
赛龙舟 吃粽子
日期:
农历五月初五
端 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传统文化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乞巧,中国岁时风俗,是七姐诞(七月七)的一项习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传统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节日名称:
活动形式:
重阳节
踏秋 赏菊
登高
日期:
农历九月初九
喝菊花酒。
插茱萸。
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小组探究
说说结尾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你知道这些节日是根据什么排序的吗?
春节 正月初一
元宵节 正月十五
清明节 4月4日/4月5日
端午节 五月初五
七夕节 七月初七
中秋节 八月十五
重阳节 九月初九
传统节日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重阳节(踏秋 赏菊 登高 敬老)
中秋节
(吃月饼 赏月)
课文结构
春节
(贴窗花 放鞭炮)
元宵节
(看花灯)
清明节
(祭扫)
七月七
(乞巧)
端午节
(赛龙舟 吃粽子 插艾叶)
春节到, ,贴 ,放 。
元宵节,看 ,大街小巷 。
清明节,雨纷纷, 。
过端午, , 满堂飘。
七月七, , 会鹊桥。
过中秋,吃 , 当空照。
重阳节,要 , 去 。
转眼又是 ,全家团圆真 。
窗花
鞭炮
花灯
人如潮
先人墓前去祭扫
赛龙舟
粽子艾香
来乞巧
牛郎织女
月饼
十五圆月
敬老
踏秋赏菊
登高
新春到
热闹
人欢笑
我能行
读一读: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农业谚语、歇后语。
与清明节有关的谚语: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中秋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