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屈子行吟图 (明)陈洪绶
【鉴赏】
画面通过古树野花,顽石曲径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大地的随意铺设,造成一个荒寒凄凉、萧瑟幽寂的深山古道意境,渲染了屈原流放独行的环境。屈原愁眉锁眼、面容憔悴、髯髯垂须、昂首遥视,人物表情忧郁寂苦,但决不变心从俗的坚强意志,溢于言表。画面以挺劲飞畅的线条勾画衣着的褶纹,夸张了服饰的奇伟,并在腰间配一随步摆动的飘带,进而加强了屈原飘然远行的气氛,使屈原显出庄重、傲岸的神态和气宇轩昂的样子。
陈洪绶带着自己对屈原的了解,用一支画笔绘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内神,究竟是否属实呢?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是屈原自己,下面我们就借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走进屈原内心。
▲屈子行吟图 (明)陈洪绶
疏通文意
梳理行文脉络
回顾文本
首先介绍自己高贵的出身、吉祥的诞辰和美好的名字。
接着叙述自已的才能修养、忧虑希望,表达立志改革,愿为前驱的报国之情。
然后追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最后反思,表现了诗人高洁自守的品质,抒发了诗人反省自己和献身理想的热情。
请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梳通文意,回顾行文脉络
回顾文本
出身高贵。诗人自叙族源出身。颛顼为中国远古部落联盟首领,传说的“五帝”之一。《史记·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出生吉祥。太岁在寅,庚寅而生,表明他是在寅年寅月寅日生的。生逢三寅,是吉祥的征兆。所以朱熹说:“生得日月之良,是天赋我美质于内也。”(《楚辞集注》)
朗读第一段,总结屈原的“内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回顾文本
名字蕴含政治理想。“正则”“灵均”,都与“平”有语意上的关联。帛书《十六经》记载了黄帝问其大臣的一段话:“唯余一人,兼有天下,今余欲畜而正之,均而平之,为之若何?”可见,正、均、平,皆为古人的政治理想。
朗读第一段,总结屈原的“内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 结
诗人因出身高贵而自负、自傲、自爱,这是他高洁的自我形象的一个内因,却也是构成他悲剧命运的一个因素。
回顾文本
运用比喻。
无论是佩带香草,还是朝取木兰,夕撷宿莽,都是比喻,是诗人志趣高洁的表征。
明代汪瑗道:“内美是得之祖、父与天者,修能是勉之于己者。”朗读第二段,屈原怎样阐述“修能”。
小 结
这种洁身自好的追求,随着春秋代序、岁月流逝而更加迫切。美人迟暮,如同草木零落,虽有雄心壮志,何以施展?因此,诗人决心趁年岁未老,为国家除污去秽,改变法度。驾驭骏马,“导夫先路”,这是何等的豪迈与自信!
体味诗人的情志
文本研读
表现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诵读第三段和第四段,请找出表达诗人品德和情怀的诗句并分析。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体现了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品格。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表明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高洁。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表明坚持真理、献身理想至死不渝的品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突出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小 结
因此司马迁对屈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康,故死而不容。”“虽放流,眷顾楚国,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又说,“虽与目月争光可也”。
文本研读
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诗人的思想感情。
文本研读
诵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分类归纳并分析表达效果。
“蕙茝”、“蛾眉”、“兰皋”、“芰荷”、“芙蓉”、“芳”、“繁饰”
比喻高尚的节操,美好的品行,崇高的理想。
“众女”、“泽”
比喻小人肮脏污秽的东西
“鸷鸟”
比喻君子
“方”
比喻正直端方的人
“圜”
比喻世故圆滑的人
【表达效果】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学色彩,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以较深刻的印象。形象鲜明,情感意识强烈,使诗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小 结
比兴手法不是《诗经》的专利,在《离骚》中也运用大量喻。《文心雕龙·比兴》中也说:“三闾忠烈,依《诗》制《骚》,讽兼比兴。”这些论述,肯定了《离骚》的历史地位,也指出它与《诗经》的渊源关系。
探寻“美人香草”象征义
回顾文本
“美人”或是比喻君王,或是作者自喻。《离骚》前半部分,屈原将楚王作为男性形象,其自我形象是女性,美人是其自喻。以男女婚娶喻君臣相契,以男方的变卦喻楚王的疑忌贤臣、对自己不能始终信任的事实,所以才有了“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感叹。《离骚》后半部分,屈原又转为男性,“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而将君王喻为美人,他四处“求女”,即寻求圣主贤君。然而,周围都是些蔽美嫉妒的小人或庸臣,理想求而不达。
《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美人”和“香草” 两类意象。分析《离骚》中的“美人香草”象征义。
美人
回顾文本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有“芰荷、江离、蕙菌桂、白芷、兰、椒、菊、芙蓉、杜衡”等四十多种。这些“香草”寄寓着诗人独特的心理特征,是洁身自好、不与世同流合污高洁品质的象征。
《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美人”和“香草” 两类意象。分析《离骚》中的“美人香草”象征义。
香草
探究艺术特色
回顾文本
《离骚》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句式,扩大了诗歌的容量。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楚民歌句法,创造了一种节奏分明而参差错落的杂言句式。出现了不少工巧的对偶句,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但交叉使用五言、六言、七言、八言,形成《离骚》特殊的语言节奏美。
《离骚》“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词”具有浓郁的楚文化色彩。请根据课文总结其艺术特色。
句式的灵活参差
回顾文本
从《离骚》来看,两句用“兮”字,用在奇句末尾,这种用法对调整诗歌节奏起着很大作用,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离骚》“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词”具有浓郁的楚文化色彩。请根据课文总结其艺术特色。
“兮”字的创造性使用
诗人运用奔放而瑰丽的想象,将楚地特有的风物引入诗篇,繁多的比喻,不但使叙事、说理更加生动形象,也使情感的抒发更加委婉含蓄,蕴藉有致。
比兴手法的运用
屈
原
精
神
“屈原精神”绵延了两千多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何时何地,对我们永远都是一种教育和激励。那么,在《离骚》中,“屈原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屈原在其不朽作品《离骚》中表达了对楚国的眷念、对民生的关怀,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始终关注民众的生存状况,同情民众所遭遇的苦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的忠君是爱国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切以君主意志为转移的愚忠。正因为屈原对楚国怀有深沉的爱,所以当他被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最终被贬黜、被放逐时,流露出极大的悲哀。他非常眷念楚国,因不能返回朝廷而痛苦至极。
观点一
屈原在《离骚》中对小人进行了狠狠的揭露与鞭挞,疾恶如仇,表现了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屈原对楚国怀有深沉的爱,对祸国殃民的小人怀有无比的恨。屈原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去揭露他们,丝毫不带个人恩怨。屈原对他们的种种恶行坚决抗争到底,坚决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他不惧杀身之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是他的誓言。他的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屈原的人格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所极力崇尚的理想范式。
观点二
技法迁移
象征手法
在《离骚》中,诗人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创造了瑰丽浪漫的诗境,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志。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以佩戴香草喻保持高洁等。虽不用“如”“似”“若”之类字眼,却喻意自明。诗人还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迁移练笔
请尝试运用象征手法,自选一个话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见解。不少于100字。
【答案示例】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云;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谅解是一阵柔和的清风,能熄灭堆积在人们心中的怒火;谅解是一滴晶莹的甘露,能滋润人们心中干涸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