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年3月30日,由济南开往广州的T19次列车途经京广铁路某村路段时,撞上塌方体导致列车脱轨侧翻,这一事故主要是泥石流造成的。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下列行为不提倡的是( )
A.打草稿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
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C.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
D.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
2.丽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排名全省第一。丽水市及所辖县(市、区)是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最为重要的区域,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C.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
D.建立濒危物种繁育中心
3.下列不属于造成大熊猫数量大量下降的原因是( )
A.大熊猫的栖息地由于被人类侵占而不断减少
B.大熊猫遭猛兽捕杀
C.大熊猫的食性单一
D.大熊猫的繁殖率低
4.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野生动物( )
A.繁殖速度降低 B.栖息地气候不正常
C.自然灭绝速度加快 D.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
5.下列两种生物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A.马和驴 B.青蛙和蟾蜍
C.柴犬和马尔他犬 D.黑藻和红藻
6.今年5月,有专家在温州“树排沙"保护区观测到世界濒危动物——黑脸琵鹭,表明我市在鸟类保护措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结合鸟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如图)判断,最有针对性的措施是( )
A.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B.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
C.健全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D.重视树排沙保护区的建设
7.1956年在广西龙胜花坪林区,发现了几株特别的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银光,它的植株坚硬,高达20米左右,后鉴定,它就是银衫。国家立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繁育。主要的原因是( )
A.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B.可以做优质的木材
C.珍稀生物一旦消失就无法再生 D.我国科研人员科研的需要
8.为了保护大熊猫,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四川卧龙东省 B.青海可可西里
C.广西花坪 D.东北长白山
9.2022年11月30日,浙江丽水宣布发现一个淡水鱼类新物种——瓯江小鳔鮑。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发现,有利于提升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
B.鱼体两侧有侧线可以减小阻力适应水生生活
C.鱼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D.物种是指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的生物群体
10.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将保护物种和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结合起来,较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 )
A.环境保护 B.就地保护
C.移地保护 D.生物资源保护
二、填空题
11.
(1)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 万种。
(2)有些生物灭绝的原因是: 恶化使它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3)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它们的 大大缩小而加速灭绝。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 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我国政府设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著名的有广东省的 、吉林省的 、四川省的 、贵州省的 等自然保护区。
12.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三亚沿海自然环境优良,多种鱼、虾、贝、藻等海洋生物共同构成了美丽的珊瑚礁水下景观。珊瑚礁生物群落是海洋环境中种类最丰富,多样性程度最高的生物群落。
资料二:由于人类掠夺式的开发,美丽的珊瑚礁水下景观逐渐变为荒凉的“海底沙漠”。近年来,海南省通过建立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使保护区内的珊瑚礁覆盖率逐步回升,荒凉的“海底沙漠”又迎来一批“新住客”。
(1)资料一中“珊瑚礁生物群落是海洋环境中种类最丰富,多样性程度最高的生物群落”这句话体现了 多样性。
(2)资料二中告诉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13.如图所示是五种脊椎动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用母乳哺育幼儿有 (选填字母)。
(2)篮鱼翅在民间通常以“鱼翅”简称,实际上是鱼的 (填运动器官)。
(3)扬子所代表的动物类群最早成为真正的 (选填“水生”或陆生”)脊椎动物。
(4)为了对朱鹃进行就地保护,在陕西省汉水之演的汉中地区建立朱国家级 。
14.表中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表中的“百分比”是我国已知种类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百分比),据表回答:
类群 我国已知种类(种) 世界已知种类(种) 百分比(%)
哺乳类 581 4342 13.38
鸟类 1244 8730 14.24
鱼类 3862 19056 20.3
(1)在已知种类中,我国占世界百分比最高的动物类群是 。
(2)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 ,其最主要的特征是 。
(3)上述资料说明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15.概念图是一种直观形象地表达知识结构的方式,它能有效呈现知识关联,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快速记忆。如图为“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的概念图。A、B、C三项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指 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2)柴犬、马尔他犬和格罗恩代犬长相各异,属于不同的品种,这是B的多样性造成的,B是 多样性。
(3)A和生活环境构成了C,C指 多样性。
三、解答题
16.开化钱江源国家公园是衢州市最大的湖畔和生态湿地。目前,湿地内已知动植物有1000多种。
(1)开化钱江源国家公园是鸟类的天堂,已经发现有白鹭、杜鹃等50余种,这些鸟类的体温 ;
(2)小菁将湿地内某些动物分为甲、乙两类,如下表所示,他是依据 这一特征来分类。
类别 动物名称
甲 燕子 田鼠 草鱼 青蛙
乙 蜜蜂 蚯蚓 虾
(3)小菁在湿地采集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了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
1a有种子………………………………………P
1b无种子………………………………………2
2a有叶…………………………………………3
2b无叶…………………………………………Q
3a有根…………………………………………R
3b无根…………………………………………S
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类植物,它是 。
(4)湿地内有濒临灭绝的白颈长尾雉、白鹇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造成这些生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②建立湿地保护公约
③向河水排放污水 ④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等。
【解答】A、打草稿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节省了资源,行为恰当;故A不符合题意;
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浪费了资源,行为不恰当;故B符合题意;
C、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保护了环境,行为恰当;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省了资源,行为恰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A
【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解答】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故选:A。
3.【答案】B
【解析】【分析】珍稀物种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的原因有:人类的乱捕滥杀或乱砍滥伐;过度利用 和开发;栖息地的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等等。
【解答】大熊猫数量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及直接原因是人类的侵占行为使得大熊猫原本就狭小的栖息地不断减少。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食性单一也是大熊猫数量减少的原因。另外,大熊猫是属于多雄争配制。它们一生中产仔数量少,且幼仔不易成活。由于大熊猫生殖能力和育幼行为两方面的高度特化,使熊猫的种群增长十分缓慢。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不会使得某一物种因遭天敌捕杀而数量大量下降。
故答案为:B
4.【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因素,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理解:栖息地是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所以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解答】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全球人口大量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或者大量的利用野生动物,可见归根结底是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造成的,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C
【解析】【分析】物种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不同,并能够交配繁殖且子代可育的相关的生物群体。
【解答】A、马和驴交配产生的后代没有繁殖能力,二者属于两个物种,A不符合题意。
B、青蛙和蟾蜍不能交配产生后代,二者属于两个物种,B不符合题意。
C、柴犬和马尔他犬属于狗的不同品种,C符合题意。
D、黑藻和红藻存在生殖隔离,二者属于不同物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D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解答】根据图示可知,鸟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最有针对性的措施是重视树排沙保护区的建设。
故选D。
7.【答案】C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基因组成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组成也不尽相同。每个物种都是一个丰富且独特的基因库,一旦某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其基因也随之消失且无法再生。
【解答】银杉是我国特有的稀有树种,要加以保护并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繁育,以确保该物种存活下来。否则该物种一旦消失就无法再生,更别提其他观赏、经济和科研价值了。
故答案为:C
8.【答案】A
【解析】【分析】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为了保护大熊猫,国家划定了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十多个保护区。
【解答】A、四川卧龙保护区是我国著名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A符合题意。
B、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B不符合题意。
C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珍稀孑遗树种银杉和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典型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C不符合题意。
D、东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历史遗迹和紫貂、东北虎、东北红豆杉、长白松等珍稀动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B
【解析】【分析】 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①身体流线型,体表覆盖鳞片,能减小运动时的阻力.②躯干和尾部的摆动能产生前进时的动力.③背鳍、胸鳍、腹鳍协调,保持身体平衡,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④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⑤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解答】A. 新物种的发现,有利于提升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正确;
B.鱼体两侧有侧线可以减小阻力,便于鱼类在水中游行,错误;
C. 鱼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正确;
D. 物种是指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的生物群体 ,正确;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解析】【分析】1.就地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2.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
3.建立基因库: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
4.构建法律体系:人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答】由题中信息“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将保护物种和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结合起来,较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1)500
(2)自然因素(环境)
(3)人类活动;生存空间;珍稀生物资源;鼎湖山;长白山;卧龙;梵净山
【解析】【分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滥砍乱发导致栖息地的破坏、偷猎、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环境污染等,这些都属于人类的活动,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灭绝。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作为个人我们可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和外来物种的入侵。其中主要的是栖息地的丧失。
据此解答。
【解答】(1)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500万种。
(2)有些生物灭绝的原因是:自然因素(环境)恶化使它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3)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它们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而加速灭绝。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我国政府设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著名的有广东省的鼎湖山、吉林省的长白山、四川省的卧龙、贵州省的梵净山等自然保护区。
12.【答案】(1)物种
(2)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分析】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解答】(1)资料一中“珊瑚礁生物群落是海洋环境中种类最丰富,多样性程度最高的生物群落”这句话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2)资料二中告诉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1)物种(2)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13.【答案】(1)E
(2)鳍
(3)陆生
(4)自然保护区
【解析】【分析】 (1)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几大类。
(2)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
自然环境,国家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这对于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解答】(1) 母乳哺育幼儿是哺乳动物,是E大熊猫。
(2) 篮鱼翅在民间通常以“鱼翅”简称,实际上是鱼的鳍。
(3)扬子鳄属于爬行类,爬行类是最早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4) 为了对朱鹃进行就地保护,可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1)E;(2)鳍;(3)陆生;(4) 自然保护区
14.【答案】(1)鱼类
(2)哺乳类;胎生、哺乳
(3)物种
【解析】【分析】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解答】(1)从表中数据可知,我国占世界百分比最高的动物类群是鱼类。
(2)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哺乳类,其最主要的特征是胎生、哺乳。
(3)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上述资料列举出不同的物种,说明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
故答案为:(1)鱼类;(2)哺乳类;胎生、哺乳;(3)物种
15.【答案】(1)物种
(2)遗传(或基因)
(3)生态系统
【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的总称。
【解答】(1)(2)基因的多样性决定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所以B是基因多样性,A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活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C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1)物种(2)遗传或基因(3)生态系统
16.【答案】(1)恒定
(2)体内有无脊椎(骨)
(3)R
(4)C
【解析】【分析】动物根据有无脊椎骨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爬行类动物、两栖类、哺乳类、鸟类等等都是脊椎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属于无脊椎动物。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孢子植物是用孢子繁殖的,比如蕨类植物和苔藓类植物。保护动物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湿地保护公约,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人人做到不乱扔垃圾,不滥捕滥杀,清洁空气。
【解答】(1)开化钱江源国家公园是鸟类的天堂,已经发现有白鹭、杜鹃等50余种,这些鸟类的体温 恒定,因为鸟类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为恒温动物。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2)燕子、田鼠、草鱼、青蛙属于有脊椎动物,蜜蜂、蚯蚓、虾属于无脊椎动物,这是分类的依据。
(3)P有种子,有种子的植物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蕨类植物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的,P不符合题意。Q蕨类植物有叶子的,蕨的嫩叶可以食用,Q不符合题意;R有根,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R符合题意;S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S不符合题意。
(4)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污染水资源,使得动物喝了污染的水死亡,污染空气,动物长期吸入有毒气体,导致动物体质不好,加速死亡;乱砍乱伐对环境的破坏使得动物没有栖息之地,而建立保护公约是为了保护动物,因为考虑到湿地的调节水分循环和维持湿地特有的支植物特别是水禽栖息地的基本生态功能;相信湿地为具有巨大经济、文化、科学及娱乐价值的资源,其损失将不可弥补;期望现在及将来阻止湿地的被逐步侵蚀及丧失;承认季节性迁徙中的水禽可能超越国界,因此应被视为国际性资源;确信远见卓识的国内政策与协调一致国际行动相结合能够确保对湿地及其动植物的保护。现有163个缔约国。中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也是保护动物的措施。
故答案为:(1)恒定(2)体内有无脊椎(骨)(3)R(4)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