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3
一、单选题
1.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有一个步骤是“缓缓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该操作目的是( )
A.使镜筒上升,找到物像 B.使镜筒下降,物像清晰
C.使镜筒上升,视野更亮 D.使镜筒下降,视野更暗
2.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下列镜头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最大的是( )
A.目镜 5×物镜 40× B.目镜 10×物镜 40×
C.目镜 10×物镜 20× D.目镜 5×物镜 10×
3.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一些污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污物不动,则污物位于( )
A.目镜 B.物镜 C.装片 D.反光镜
4.海笔是栖息在深海底部的一种无脊椎动物,因其形状非常像老式的羽毛蘸水笔而得名。海笔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 )
A.叶绿体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5.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的几个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6.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下列哪一项目镜与物镜组合能使显微镜视野最亮?( )
A.5X和4X B.16X和40X C.4X和10X D.5X和40X
7.用显微镜观察时,甲图为倍数不同的目镜(10x、5x)与物镜(10x、40x),图乙是放大100倍所看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右下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40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目镜不需要换,将物镜换成甲图中的镜头④
B.换成高倍镜之后,若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C.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至右下方的细胞位于视野中央
D.换成高倍镜之后,若视野较暗,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或反光镜换成凹面镜
8.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些细胞,判断为植物细胞。下列细胞结构可作为主要判断依据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9.显微镜的发明为人们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过程中,在对光时,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调节反光镜 B.调节光圈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转动物镜转换器
10.艾粿是开化美食,将艾草叶捣烂后挤压出绿色汁液,加米粉拌匀揉和包裹菜品后蒸制而成。这种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二、填空题
11.“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
等级 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禾本科(禾亚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种 水稻 小麦 大豆
以上 3 种植物中亲缘关系较近的是 ,培育这些粮食作物的过程中,我们一 直以培养其优良性状为目的,决定这些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植物细胞的 填 细胞结构)。
12.细胞分裂的方式最先被发现的是 (或称 ),后来又发现了 (或称 )。
13.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 。
⑵盖好盖玻片后,进行染色时应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⑶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
①该同学转换到高倍镜后,看到了视野A,从A→C只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
②在视野C中,细胞内着色较深的结构是 。
14.西瓜是很多人所喜爱的一种水果,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西瓜的填空:
(1)西瓜皮是绿色的,于是猜想这可能与西瓜皮细胞中含有的 (填名称)有关。于是做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与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相似。
(2)西瓜甘甜的汁液储存在[5] 中。
(3)西瓜果肉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西瓜皮有的有条纹,有的无条纹,决定这些性状的物质存在于如图细胞结构中的 (填数字)。
15.课堂上,同学们用橡皮泥做模拟实验来模拟细胞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图中,同学们模拟细胞的哪种生命现象? 。这一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是出现如下右图所示的 ,它们复制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16.下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 ) ( ) ( ) 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遗传信息在 中。
(2)图(1)中A E 和叶绿体是该细胞所特有的。
(3)图(1)是 细胞,图(2)是 细胞。
三、解答题
17.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请回答:
(1)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情况应该是右图中的 。观察时,要想看清楚细胞膜等结构,需要将显微镜的视野调 (选填“亮“或“暗”)
(2)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请指出错误的选项并写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
选项 目 的 操 作
A 要使镜筒快速下降 向前转动细准焦螺旋
B 要增加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换用低倍镜
C 要增加视野亮度 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
D 要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转动物镜转换器
(3)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图1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① ② 。
(4)如图甲、乙是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如果a表示标本的同一位置,则从甲图得到乙图的操作步骤是 。
①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③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⑤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5)同学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结构,发现了这二种细胞结构的异同,如果两个圆的重合区域B为相同点。则图中B包含哪些细胞结构 。(填序号)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大液泡
(6)同学们初次使用显微镜时,出于好奇,希望用显微镜观察周围的一切物体,而很多物体都无法在显微镜下成像,如树叶、手、文具盒等,其原因是 。
18.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
(1)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 (填序号);
(2)因口腔上皮细胞的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野调 ;
(3)如图所示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4个物像,请指出其中的不当操作 (说出一处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19.有一天,小华看见妈妈在腌制萝卜条,其过程是:将洗净的萝卜切成条,放在盛有少量凉开水的玻璃罐里,撒上一些食盐,一段时间后,就制成了清脆可口的腌萝卜条。小华发现玻璃罐里的萝卜条变小了,水却变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华作出假设并进行实验求证。
(1)假设:
(2)主要实验步骤:在两片载玻片上分别滴加0.9%和2%的氯化钠溶液,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并涂抹在溶液中,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隔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
实验现象如图1和图2所示:
通过查阅资料获知,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溶液中,也会出现类似图2的现象。上述事实支持了小华所作出的假设。
思考:
①小华在低倍镜的视野中观察到某上皮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若要在高倍镜下继续观察该细胞,必须在载物台上将临时装片向 移动。
②根据图1的实验现象,小华明白了平时做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用0.9%的氯化钠溶液,并将它称之为生理盐水的原因,这是因为0.9%的氯化钠溶液能使口腔上皮细胞 。
③根据上述探究,你认为在给植物施肥时,应注意什么?
20.根据下列表述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镜目镜上刻有5×,物镜上刻有15×,此物体的放大倍数为 。在观察物像时发现视野较亮,可调节 和 使视野变暗。
(2)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破片
(3)如图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象从图B转为图D所示的情况,其操作顺序为 。
①将玻片向右方移动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②将玻片向左方移动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①→⑤ D.②→③→⑤
(4)观察时,从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后最终看到了清晰的物像D,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从先到后依次是 。
(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是物体的 像(选填“正立”或“倒立”),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其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 。
(6)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7)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下面步骤正确的是( )
A.用擦镜纸擦拭目镜片
B.将洋葱块直接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C.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再缓缓盖上
D.染色时掀开盖玻片,滴入染液
(8)如图中的A-D是四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出现在视野中的物像.其中最可能是因为在制作玻片时涂抹不当而形成的像是( )
. .
A B C D
(9)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有哪些共同结构? 。(填序号)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液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升降镜筒,调节物体与物镜的距离,以便观察清楚物像,粗准焦螺旋的升降范围大,属于粗略调节,细准焦螺旋的升降范围小,属于精确调节,调焦旋钮都是向后上升的,调焦的过程是先粗调,调至有图象,然后用细调焦旋钮调至清晰。
【解答】“缓缓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该操作目的是使镜筒上升,找到物像。
故选A。
2.【答案】B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据此解答。
【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最大,目镜 10×物镜 40×,放大倍数为400倍,是最大的,因此观察到的细胞最大,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A
【解析】【分析】显微镜视野中污点存在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上、物镜上、载玻片上。
【解答】 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转动目镜或者移动载玻片,如果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目镜污点移动;如果污点在载玻片,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上就在物镜上。题目给出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污物不动 ,所以污物就在目镜上。
故答案为:A
4.【答案】A
【解析】【分析】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的95%。分布于世界各地,现存约100余万种。包括原生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等。
【解答】海笔是动物,动物细胞不具有叶绿体;
故答案为:A。
5.【答案】D
【解析】【分析】从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解答。
【解答】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包括:1洁净玻片,2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取材料,4把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展平,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使它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6染色:在载玻片的一侧滴碘液,从另一侧吸引,直到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因此它们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③④②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A
【解析】【分析】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解答】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与物镜,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而且是放大的物像,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如目镜是5X,物镜是4X,那么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为5×4═20倍,它的放大倍数最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视野最亮,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解答】A:放大400倍比原来放大倍数要大,因此应该换用高倍物镜,图甲中①②无螺纹为目镜,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③物镜镜头更长,放大倍数更大,为40X,因此应该换用甲图中的镜头③,操作错误。
B:换成高倍镜后,物像会变得模糊,这时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操作正确。
C: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示中的物像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操作正确。
D:换成高倍镜之后,若视野较暗,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或反光镜换成凹面镜。操作正确。
故选A。
8.【答案】A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解答】某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些细胞,他判断观察到的细胞是植物细胞.他可能根据有细胞壁作出判断的。
故答案为:A
9.【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对光的步骤。
【解答】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综上所述,选项ABD都需要进行操作,而细准焦螺旋能够小幅度地升降镜筒,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对光时不需要进行操作,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不同结构有不同的功能特点。
【解答】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控制遗传物质,不符合题意。
D.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小麦和水稻;细胞核
【解析】【分析】(1)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解答】由分析可知: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小麦和水稻禾本科植物,而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因此以上3种植物中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水稻,由于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因此决定这些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
故答案为:小麦和水稻;细胞核
12.【答案】直接分裂;无丝分裂;间接分裂;有丝分裂
【解析】【分析】细胞分裂是指活细胞数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最早被发现的细胞分裂的方式是直接分裂,又称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一种简单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分裂过程中不经历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这种方式的细胞分裂在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中最常见。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它是一种最普遍,最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
【解答】 细胞分裂的方式最先被发现的是直接分裂,或称无丝分裂,后来又发现了间接分裂,或称有丝分裂。
故答案为:直接分裂;无丝分裂;间接分裂;有丝分裂
13.【答案】气泡;细准焦螺旋;细胞核
【解析】【分析】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会解释制片过程中的某些操作的目的原因 。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步骤如下。
(1)把洋葱鳞片切成大小约0.5厘米见方的小块;
(2)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下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展平;
(3)盖玻片与载玻片成45度夹角,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4)在盖玻片一侧力口1一2滴红墨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进行染色;
(5)用显微镜观察,绘图。
显微镜的调焦:调焦的时候必须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有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为止。
【解答】(1)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轻轻盖上,目的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
(3)①A图中细胞结构不清楚,要放大物像,应选用放大倍数较大的物镜,即出现A所示图象,细胞体积放大了,但是图象模糊,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象清晰,即图C,从A→C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②细胞核中含有一种能够被碱性材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在视野C中,细胞内着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
故答案为(1)气泡;(3)①细准焦螺旋;②细胞核。
14.【答案】(1)叶绿体;乙
(2)液泡
(3)3
【解析】【分析】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1细胞膜、4细胞质和3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1细胞壁,5液泡,6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起支持的作用。
【解答】 (1)、西瓜皮是绿色的,叶绿体中内含叶绿素,所以猜想可能与西瓜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有关;西瓜皮细胞是植物细胞,所以和乙图相似;
(2)、西瓜甘甜的汁液储存在[5]液泡中,液泡中内含细胞液,就是汁液;
(3)、西瓜果肉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西瓜皮有的有条纹,有的无条纹,决定这些性状的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因为细胞核中内含遗传物质,选择数字3。
故答案为:(1)叶绿体,乙(2)液泡(3)3
15.【答案】细胞分裂;染色体
【解析】【分析】细胞分裂是指细胞数量增多的方式,而细胞分化是指形成组织或组织增多的方式。
【解答】由图1可知细胞一分为二,细胞的数目增多了,所以模拟的是细胞的分裂现象。
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会进行复制,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16.【答案】(1)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细胞核
(2)细胞壁;液泡
(3)植物;动物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它们结构的特点作用。
【解答】(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是细胞膜,C是细胞质,D是细胞核;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A是细胞壁,E是液泡,图(1)为植物细胞因为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
(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区别在于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因此图(1)是植物细胞,图(2)是动物细胞。
故答案为:(1)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细胞核(2)细胞壁;液泡(3)植物;动物
17.【答案】(1)③;暗
(2)A
(3)在装片上;再目镜上
(4)③⑤②
(5)②③④
(6)这些物体不透光
【解析】【分析】1、观察显微镜时两眼都要睁开,用左眼观察目镜。细胞膜是很薄透明的一层膜,光线太强时不易观察到,需要调暗光线;
2、显微镜的镜筒的升降受粗、细准焦螺旋的控制。调节粗准焦螺旋可使镜筒快速升降,调节细准焦螺旋镜筒升降缓慢。低倍镜下细胞数目多,个体小。高倍镜下细胞数目少,个体大。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组成,凹面镜有会聚光线作用,可使视野亮度增强。转动物镜转换器可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3、要判断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物在哪儿,可使用转动或移动的方式,逐一对目镜、物镜、玻片进行检查;
4、将显微镜的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可使物像增大。一般的操作步骤是:一、先移动玻片使要观察的像到视野的中央;二、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三、如果视野较亮直接调细准焦使像清晰,如果视野较暗,调大光圈后再调节细准焦使像清晰;
5、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共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需要对物体进行切片,切成光能透过的薄片才能在显微镜中观察到,不透光的物体是无法进行观察的。
【解答】(1)在用显微镜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用左眼观察目镜,所以眼睛和镜筒的情况应该是右图中的③。观察时,要想看清楚细胞膜等结构,需要将显微镜的视野调暗;
(2)在显微镜的操作中,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快速升降,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缓慢,A选项操作错误,正确的方法是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
(3)由思维导图可知,移动装片时,污物跟着移动说明污物在装片上,所以①可填在装片上。当转动目镜时污物移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所以②可填在目镜上;
(4)从甲图得到乙图的变化是,低倍镜换到了高倍镜,所以操作的步骤是:③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⑤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②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所以可填③⑤②;
(5)图中B是A与C细胞的共同点,由分析可知,口腔上皮结构和洋葱表皮细胞的共同结构是: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
(6)由分析可知,透光的切片才能在显微镜中观察到,这些物体都不透光,所以可填这些物体不透光。
故答案为:(1)③;暗 (2)A,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 (3)在装片上;在目镜上 (4)③⑤② (5)②③④ (6)这些物体不透光
18.【答案】(1)②→④
(2)暗
(3)甲中盖盖玻片时产生了气泡(丙中未在漱净的口腔内取材)(丁中细胞未分摊均匀)
【解析】【分析】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盖盖玻片时产生了气泡;未在漱净的口腔内取材,视眼中会有污秽物;细胞未分摊均匀会出现下拨重叠现象;
【解答】(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 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 ;
(2)因口腔上皮细胞的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眼调暗;
(3)乙是正确的;甲中盖盖玻片时产生了气泡(丙中未在漱净的口腔内取材)(丁中细胞未分摊均匀)
故答案为:(1) ②→④ (2)暗(3) 甲中盖盖玻片时产生了气泡(丙中未在漱净的口腔内取材)(丁中细胞未分摊均匀)
19.【答案】(1)萝卜条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失水变小
(2)右上方;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不能一次施肥过多
【解析】【分析】1.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和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当外界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3.根据显微镜的使用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题干分析, 要研究萝卜条变小了,水却变多了的原因,故假设:萝卜条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失水变小。
(2)①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
②0.9%的氯化钠溶液能使口腔上皮细胞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故叫做生理盐水。
③根据上述探究,施肥过多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溶液浓度,细胞会失水,故可知,在给植物施肥时能一次施肥过多。
20.【答案】(1)75;遮光器(或光圈);反光镜
(2)C
(3)D
(4)BACD或BAC
(5)倒立;逆时针
(6)D
(7)A;C
(8)D
(9)②③④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光圈和反光镜的调节视野亮度的结构。
2、调焦的具体操作步骤是:眼睛注视物镜先将镜筒下降,再注视目镜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找到模糊的像。如果上升到最高点时还没找到像需要重复刚才的操作。
3、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时的操作步骤是:一、移动装片将需要观察的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二、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三、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4、由3分析可知,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看到像的情况是:一、先是细胞相对较小,且不在视野的正中央;二、细胞较小,在视野中央;三、细胞数量少个体大,较模糊;四、细胞数量少个体大且清晰。
5、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物体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但转动时物与像的转动方向是相同的;
6、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
7、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涂抹不当细胞容易重叠在一起;
8、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具有的共同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解答】(1)显微镜目镜上刻有5×,物镜上刻有15×,此物体的放大倍数为两者的乘积,5×15=75倍。在观察物像时发现视野较亮,可调节遮光器(或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暗;
(2)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重复调焦的操作,所以应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破片,C选项正确;
(3)图B转为图D的过程是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观察到的像,由分析可知操作步骤为:②将玻片向左方移动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故选项D是正确的;
(4)由3分析可知,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看到像的情况是:一、先是细胞相对较小,且不在视野的正中央;二、细胞较小,在视野中央;三、细胞数量少个体大,较模糊;四、细胞数量少个体大且清晰。所以物像从先到后依次是:BCAD;
(5)由分析可知,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是物体的倒立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其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逆时针;
(6)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由此可知,图中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③④②①,D选项正确;
(7)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步骤有:
A:用擦镜纸擦拭目镜片。擦镜纸是专用的目镜擦拭纸,操作正确;
B:将洋葱块直接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应该切片后制作成装片再进行观察,直接观察看不到结构,操作错误;
C: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再缓缓盖上。操作正确;
D:染色时掀开盖玻片,滴入染液。染色时是一侧滴在另一侧吸,操作错误。
故AC正确;
(8)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涂抹不均匀容易出现细胞重叠的情况,如D选项图片所示,所以D选项正确。A是有食物残渣,C是产生了气泡,B是操作正确制作的装片。
故选D;
(9)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的共同结构是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故答案为:(1)75;遮光器(或光圈);反光镜 (2)C (3)D (4)BCAD (5)倒立;逆时针 (6)D (7)AC (8)D (9)②③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