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猫》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学习这篇文章,我们除了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感情,还要了解作家的表达方式。《猫》这篇课文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在文中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细致描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无一不流露出他对猫的喜爱之情。读了这篇文章,让我们深受触动,于猫的古怪和淘气之中,看到了老舍先生那颗爱猫之心。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加上平时的阅读积累和四年的学习经历,已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能较容易地读懂课文内容,且他们在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候,他们能较容易地找到课文中概括大猫和小猫性格特点的词语,并且能找出大猫古怪的地方和小猫的淘气举动。但是明贬实褒这种写作手法他们以前从未接触过,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明确。另外学生抓住文中一些直接抒情的句子很容易知道作者是爱猫的,但是作者爱猫又不止于此,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来,但是因为学生的水平有限,并不能很容易发现,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适当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猫的性格特点。
2、了解猫的古怪,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体会作者是怎么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体现喜爱之情的。
四、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么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体现喜爱之情的。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应用:
教师利用网络查找猫的图片及猫叫声音频,并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事先制作好《猫》第二课时的多媒体课件,以供教学之用。这既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准备,又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多媒体课件,不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凸显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猫》这篇文章。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文中分别用哪个词语概括了大猫和小猫的性格特点
(根据学生同答出示课件,板书:古怪 淘气)
上节课我们已学完小猫的淘气,从它们种种淘气的举动中感受到它们
的天真可爱, 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大猫的古怪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读中感悟,了解“古怪”,体会喜爱。
(一)、学习第2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猫的古怪写了哪几个不同的性格特点 圈画关键词。好,开始吧.
(学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谁来说一说文中写了哪几个不同的性格特点。
生:老实、贪玩、尽职。
师:你可真会读书,一下就找准了这三个关建词。(相机出示课件)
1、聚焦“老实”
师:那么文中是怎么描写猫的老实 谁来读一读相关句子
(指名读句子)
师:你读得很流利,请坐。(相机出示课件: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师:猫在做什么
生:成天睡大觉。
师: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交流
师:你的描述真有画面感,能加上一些词让画面
更生动.形象吗
生补充说明。
师:让我们来瞧瞧这只睡大觉的猫(出示图片)文中还用“乖”
去形容它,这哪里是在写猫,分明像在写——(生补充:小孩子) 可见作者对它的喜受呀.
2、聚焦“贪玩”
师:可是就是这样一只老实的猫,也有贪玩的一面呢。文中是怎么写的?请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句子,相机出示课件: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
师:你的声音可真响亮。
师:你们从哪些字眼看出猫的贪玩?请以这样的句式来交流:我从——看出来,因为它说明了——
生:我从“一天一夜”看出来,因为它说明了猫出走的时间很长。
师:你可真会读书。谁还有补充?
生:我从“任凭......也”看出来,因为它说明哪怕我们想尽办法呼唤,猫就是不回来。
师:你分析得很到位。那让我们想一想都会有谁去呼唤猫?又是怎么呼唤的?
生:猫妈妈、作者和他的亲朋好友。
师:来试试呼唤这只贪玩的猫。
生或轻声呼唤:可爱的猫,回来吧,别玩了。
师相机评价:你是很温柔的呼唤。
或急切地呼唤:猫你怎么还不回来,你快快回来吧。
师:我从你的呼唤中听出了你的急切。
或借助美食去呼唤:猫,看我给你准备了什么?你最喜欢的鱼哟,回来吧。
师:你可真有办法,还懂得用美食去诱惑它。可任凭——你怎么呼唤(生接读),这只猫——也不肯回来(生补充),足见它的——贪玩(生补充)。
明知它是如此贪玩,为何还要想尽办法呼唤它?
生:怕它饿了、渴了、受伤了、关心它。
师:是呀,这一声声呼唤,一次次呼唤,不是对猫的责备,而是关心与爱呀。
3、聚焦“尽职”
师:可是你能想到吗?这样一只贪玩的猫却又有着极其尽职的一面呢.
瞧,它在干什么 (出示课件)
生:等老鼠
师:文中是如何描述它等老鼠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相机出示句子: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师:同学们的声音多响亮呀。注意看标红的词“屏息疑视”,谁来说说它的意思
生:忍住呼吸,认真地看。
师:你理解得真透彻呀。
这只猫等老鼠时没有东张西望,没有发出声响,可见它是多么——专心(生补充).让我们学着它的样子对着屏幕上这只老鼠屏息凝视5秒钟。
师生屏息凝视5秒
师:停。很轻松吧!可是几分钟甚者是大半小时,大家还能坚持吗?可是猫一连却是——几个钟头(生补充),可见它是多么有——耐心(生补充)它如此专心和耐心,心里是有想法的,它想——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生补充)可见它早已下定了——决心(生补充,相机出示课件)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猫的专心、耐心和决心。
生读句子。
师:还不够,再来试一试。里面的关键词要注意重读。
生再读句子,加重了关键词的读音
师:这一次,老师听出了猫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这只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这也正是其古怪之处。文中是怎么将这几个矛盾的性格特点串联起来的呢?有个表示转折的词语功不可没,请找一找。
生:可是。
师:你的眼睛可真雪亮呀。文中还用了这样一个句式。(出示课件)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性格矛盾的人或者小动物,请你们也用这个句式说一说吧。
生说句子。
师相机评价:你可真会举一反三。你能运用自如,很不错。这就是学以致用,真了不起。
(二)、自学第3、4自然段。
师:其实猫的古怪还表现在其它方面,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学第3.4自然段。注意看老师的学习提示(出示课件,指名读)好,开好吧。
给予生足够时间自学,师巡视指导。
1、交流问题一:古怪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交流补充,明确:猫的古怪还体现在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它既胆小又勇猛。
师评:你们可真会读书,很快就找出了猫的古怪之处。那接下来我们继续交流第二个问题。
2、交流问题二: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师提示:交流时要做到有理有据,可用如下句式:我从——体会到作者的喜受之情 ,因为——
生1:我从“小梅花”体会到喜爱之情,因为它把脏脚印比作 美丽可爱的梅花。
师:藏在小梅花里的喜爱都被你找到了,真了不起。
生2:我从猫的叫声中体会到喜爱之情, 因为作者听出了叫声的变化,说明观察
细致,也能出体现出他对猫的喜爱。
师:你听出了叫声里的喜爱,很不错。让我们也来听听那些长短不一、粗细各异的叫声吧(播放音频,直观感受细微变化,进一步体会喜爱)
生3:我从“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体会到喜爱之情,因为猫生气了,作者还想着说尽好话去哄,可见喜爱。
师:这么难发现的地方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会读书。
生4:我从“蹭”“伸出”等动词体会到喜爱之情,因为这些动词说明猫不怕人,和作者很亲昵,可见连它都知道作者爱它呢。
师:同学们可真会读书呀,藏在文字里的喜爱都被你们找到了。是的,作者就是这么喜欢猫,难怪他会在文中发自内心地写道: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生补充)表面上说它古怪、淘气,看似不喜,字里行间却又处处透着喜爱之情(板书)。这种写作手法叫“明贬实褒”(板书)简单来讲,就是表面不喜欢,心里却又是夸奖它,喜爱它。如我们生活中常听到的例子。妈妈亲昵地说:“我家那个傻丫头”“我家那个啥孩子”等,表面说你傻,心底里却爱着你,这就是——明贬实褒(生补充)。
师:相信学到这里,这个小难关早已难不倒大家了。(出示课件填空:猫的古怪体现在——)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猫的古怪表现在哪些方面,还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且破解了作者的写作密码,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到习作中,做到学以致用。
四、作业布置
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试着写一小段话,要把它的特点写清楚。
板书设计
13 猫
古怪 淘气
喜爱
明贬实褒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选取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容量适中。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文章内容,了解猫的古怪表现在哪些地方,并能够体会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通过教师的引导明确作者是通过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去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运用谈话法、讨论法和朗读感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激发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试着呼唤那只贪玩的猫,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一声声一次次的呼唤中,顺势体会了作者对猫的关心,进而明确作者写它的贪玩,实则不是责怪,而是关爱。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教学反思:《猫》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作者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古怪”一词,在第2自然段中找出作者围绕古怪写了哪几个不同的性格特点。训练了学生默读课文抓关键词的能力。进而分别聚焦“老实”“贪玩”“尽职”三个特点,采用抓关键语句、想象画面、创设情境、有感情朗读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家对猫各方面性情的描绘。还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不同性格是由一个句式串联起来的,并相机进行了说话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做到了学以致用。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地方做的比较成功:
1、创设了宽松和睦的学习环境
民主和睦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个性展现的绿地,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本节课,在学习猫的贪玩时,如果只是单纯学习文字,学生很容易感知猫的贪玩,但是也很容易有错觉和迷惑:这样贪玩的猫作者是不是不喜欢?所以我借助里面的文字“呼唤”,顺势创设情境,让学生试着呼唤这只贪玩的猫,学生畅所欲言,方法层出不穷,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体会到了作者藏在文字背后的爱猫之心。真可谓一举几得。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理解“屏息凝视”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他认为猫不可能一连几个钟头都忍住不呼吸,我肯定了他的质疑精神,尊重了他的看法。后面有同学马上反应过来了,忍住呼吸,可以是控制呼吸的音量大小,而非仅仅是忍住不呼吸。在这里我顺势让学生做动作,感受猫的尽职。
3、由“扶”到“放”
教学中,我们先一起学习了第2自然段,了解了猫的古怪体现在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接着让学生自学第3、4自然段,设置了两个交流问题:1、猫的古怪还表现在哪些方面?2、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给以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交流。实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事实证明,学生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较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
当然,本节课也还有些不足之处,如留给后进生的发言机会较少,课堂上对他们的关注度还不够高,今后教学中应多鼓励他们发言,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多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学习“明贬实褒”的写作手法时,可以先询问学生是否有人知道,假如有则相机提出表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