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青春的力量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联读教学设计
切 入
毛泽东曾言: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我们不禁要问:美好的青春,其伟大的力量又表现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联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峨日朵雪峰之侧》两首短诗,也许就能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研习1:力量·青春
【任务1】熟悉文本,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2、借助注释,感知诗意。
3、个读展示,整体感知。
研习1:力量·青春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3—7行
(排山倒海般的洪涛力量无穷:它一方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另一方面蕴藏着大的创造力。)
【任务2】体悟诗歌,感受力量。
找出描写"力"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看看它们分别表现的是怎样的“力”?
《峨日朵雪峰之侧》4—8行
(山海引力无穷:石砾滑坡,嚣鸣不止,就连太阳也不得不决然跃入,这下沉的力量无法抗拒!)
《峨日朵雪峰之侧》9—15行
(但与下沉伟力相反的是“我”(蜘蛛)的不屈的向上的力量:即使小得可怜,哪怕鞋底撕裂、受伤流血,心里始终怀着崇高的热望!)
研习1:力量·青春
【任务3】联系背景,理解力量。
1、结合诗歌创作背景,思考:作者表现的“力量”还有哪些丰富的意蕴?
研习1:力量·青春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可见,诗人眼前的洪涛其实就是当时中华大地之上狂飙突进时代潮流的象征,洪涛之力其实就是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青春伟力的象征!
《峨日朵雪峰之侧》 以太阳为代表的是整个世界的集体下沉,而如蜘蛛一般可怜的攀登者即使是“仅能征服的高度”,即使自己在滴血,也要向上攀登,享受高处的快慰,这就是青春作伟大的力量!即使是卑微的生命也能挑战高峰!
研习2:青春·力量
【任务1】激情的青春最有力量!
1、郭沫若认为: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写”(“写”字在古汉语中可以和“泻”字通用)出来的。郭沫若的早期诗歌,很多都是灵感到来一泻直下的产物,读这样的诗,读者会感到作者就站在读者面前,他的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一下子就把读者全部感染了。
诵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思考: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研习2:青春·力量
诗歌运用了四组"啊"和六个"哟"字,这样的语言和放号有关,"啊"是一种惊叹的感慨,发自内心对自由的慨叹,而结尾的"呦"字,既符合诗歌押韵的特点,又有民歌的特征。
“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努力”是“毁坏”和“创造”的前提和情感基础,是实施“毁坏”和“创造”的条件,因此,从逻辑上讲,是不是应该将诗歌的语序调整为“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
研习2:青春·力量
捣毁那旧的体制、旧的文化,正所谓“不破不立”。(从社会文化来看,本首诗创作于五四时间,“五四”的首要任务就是“毁坏”只有捣毁一个旧的社会才能创造一个从内到外的全新的国家,这是“五四”的使命也是作者的担当,因此作者才说“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然而,旧的体制和文化不是一触即溃的,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朽而不死的,它需要广大的青年持续地、不停地“努力”方能改造成功,因此,作者最后才说“不断的努力哟”!作者将“不断的毁坏”置前,也更能体现当时的那种迫不及待,激情讴歌的心情!)
研习2:青春·力量
2、阅读郭沫若的诗作《炉中煤》(节选),思考:郭沫若激情的青春力量源自哪里?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研习2:青春·力量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作于1920年1、2月间,当时诗人虽远在日本,却时时刻刻关注着祖国发生的一切。汹涌澎湃的五四运动浪潮同样冲击着他。他后来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便是我对于他的恋歌。”诗人以“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我的思量”,表达了自己与祖国两情依依、心心相印的密切关系,既显示了自己报国济民的情意,又寄托了对祖国革命与运动继续发展壮大的期望。可见,作者青春的激情其实源自对祖国赤城的热爱!
研习2:青春·力量
【任务2】坚韧的青春最有力量。
昌耀笔下的攀登者坚韧顽强,他冷静地面对整个世界的集体下沉,心中始终昂扬着青春向上的力量。其实,坚韧者的内心世界极其丰富:
1、如果将诗歌第一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改为“这是我能征服的高度了”,虽然意思没有太大变化,但失去了很多情感意蕴,试作分析。
研习2:青春·力量
1、如果将诗歌第一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改为“这是我能征服的高度了”,虽然意思没有太大变化,但失去了很多情感意蕴,试作分析。
2、诗作结尾“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中的“默”,有人理解为“沉默”育人理解为“默契”,你觉得呢?
1、这一“仅”字,这句诗便带有一种满足甚至自豪的情感——“我”征服的高度虽然有限(还在山峰之侧),但已是自己竭尽全力的结果。同时,“仅”表示限于某个范围,也传达出一种遗憾——虽然这个高度已经是“我”竭尽全力的结果,但毕竟还没有到达山顶。这是无限的抱负与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矛盾,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特质。“到达山峰之侧”已是“我”所能触及的最大高度,但诗人在这句诗中还用了一个“此刻”。从时间维度看,这个高度确实是“我”当下能够到达的极值,但“此刻”一词说明“我”并不打算停留于此,而将突破自我,向更高处攀登。“仅”和“此刻”并用,传达出一种不服输的意味,塑造了一个坚毅的攀登者形象。
2、沉默:“我”和蜘蛛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山峰之侧),但我们没有高声呼喊,没有骄傲自得,只是沉默地共同欣赏大自然的壮美。这一解读侧重体现“我”和蜘蛛作为攀登者的谦虚形象;
“默契”:“我”看到了蜘蛛内心的强大,很喜欢它,虽然我们无法通过语言沟通,“我”也没有直接赞美蜘蛛,但二者在这一刻产生了情感的联结,是志同道合者:蜘蛛与“我”一样勇敢坚毅、顽强不屈,我们都是强者,甚至比雄鹰、雪豹还要强大。
研习2:青春·力量
2、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老渔夫桑提亚哥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可在归航途中,许多鲨鱼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有意思的是,故事里老人桑提亚哥三次梦见狮子,你觉得这于诗人“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
研习2:青春·力量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英雄,狮子在海明威的心里就是力量的象征,桑提亚哥在大海上与大鱼做斗争,最后败给鲨鱼,他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他说过,“人是不可以打败的,你可以把一个人消灭,但你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提亚哥的精神,也是他梦中出现的狮子所具有的精神;“雄鹰”和“雪豹”一个是蓝天领主,一个是雪原上的霸主,威风凛凛,是真正的强者,“雄鹰”“雪豹”的形象在这里就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真正的强大、雄壮和坚韧。
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两位诗人不一样的青春力量。假如我们不幸身处孤绝之境,应该怎么做?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破旧立新,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奋发进取、积极昂扬的创造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这是激情无限的青春!
《峨日朵雪峰之侧》:用自己顽强意志去直面挫折,即使身处孤绝之境,也要笑对人生,走向成功的彼岸——这是坚韧不屈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