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5.4电流的测量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5.4电流的测量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06 15:4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十五章 第4节 电流的测量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第4节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刚认识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基础上,引入电流的强弱的学习。学会用电流表,只有熟练使用电流表,才能为下节课完整地“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做充分准备,也为学生以后学习电压表的使用打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设计理念 通过各个活动、实验、讨论等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通过思考、归纳、表达、动手操作等去提升学生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1.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单位,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电流值。 2.知道电流表的符号,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3.正确读取电流表的示数,并能排除简单的实验故障。
科学思维 通过电流表使用的实验操作,提升学生动手、归纳、质疑的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善于跟他人分享与合作,敢于提出并坚持基于证据的个人见解的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电流表。
教学难点 正确连接电路。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法学法 教法:探究式 引导式 学法:合作式、归纳式
教学准备 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小灯泡、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问题:雷电能把人瞬间烧焦,而手电筒对人体没有安全危险,这是为什么呢? 思考问题,进入情景。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电流的强弱 1. 演示:用一节电池和两节电池分别给同一个灯泡供电。 分析:通过灯泡的亮暗程度明白电流有强弱不同。 3.[提问] 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电流的概念: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I) 4.电流的基本单位:安培A 训练:50mA= A 2×104μA= A 5.请同学们阅读P45“小资料”了解一些电流值。 6.【提出问题】小资料中的电流值是怎样得出来的呢?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时电流大小怎么测量呢? 电流的测量 1.电流表的认识 2.电路符号: 3.学生活动: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发光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并归纳出使用电流表的方法。 给出电路图提示: 4.总结归纳: (1).电流表和被测用电器串联。 (2)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红色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黑色接线柱)流出。(正接正,负接负) (3)绝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5.交流与讨论:电流表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或与被测用电器并联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思考】不知道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量程? 6.【观察与思考】:请你判断两个电流表的读数一样吗?并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7.活动:按照甲图和乙图分别读取电流的示数,比较示数你发现什么呢? 8.问题处理:你能说说出现甲、乙、丙的原因吗? 观察、思考、分析、表达 学生自主阅读书本总结 归纳总结: 电流表有3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三个接线柱中红色柱上标有“+”,表示正接线柱,黑色柱上标有“-”,表示负接线柱。 动手操作实验。 阅读书本P46 ——试触法 1、确定量程 2、确定分度值 3、数指针右偏的格数 4、读数 结论:串联电路电流表的位置不影响对应用电器电流的测量 通过演示日常生活中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观察、表达的能力。 在学习安培单位时,介绍安培的事迹,激发学生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远大志向。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学的测量仪器——电流表,在结构方面,需要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它有两组量程、分度值,与之前学习的测量仪器不同。 培养学生的思考、归纳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基本形式上区分串并联电路。
随堂训练
小结 通过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布置 课本P4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2、3、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