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三 电 荷 体验1 摩擦起电
活动:准备小碎纸屑、圆珠笔、塑料直尺、气球。活动1:用圆珠笔、塑料直尺或气球直接接触小碎纸屑,看能不
能吸引小碎纸屑。
活动2:用圆珠笔、塑料直尺或气球轻轻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
后靠近小碎纸屑,观察现象。(1)在活动1中,没有经过摩擦的圆珠笔、塑料直尺或气球
(选填“能”或“不能”)吸引小碎纸屑。
(2)在活动2中,经过摩擦的圆珠笔、塑料直尺或气球 (选
填“能”或“不能”)吸引小碎纸屑。
提示:(1)不能 (2)能体验2 两种电荷活动1:将气球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并将气球靠近衣服,观察现象。
活动2:将在衣服上摩擦过的两个气球悬挂起来,相互靠近,观察
现象。
(1)在活动1中,气球靠近衣服,它们 (选填“能”或
“不能”)相吸。
(2)在活动2中,被悬挂的两个气球相互 (选填“吸引”
或“排斥”)。
提示:(1)能 (2)排斥1.什么叫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什么性质?
2.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怎样的?
3.验电器的结构和作用是什么?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什么叫做
中和?(提示:2013年新教材删除“中和”内容)
4.生活中利用及防护静电现象的事例有哪些?探究 摩擦起电
结合“体验1”中的活动,思考以下问题:
1.对比“活动1”和“活动2”可知,经过摩擦后的物体能够吸
引轻小物体(小碎纸屑),我们就说这些被摩擦过的物体 ,
或者说带了 。2.如图,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或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选填“能”或“不能”)吸引纸屑、头发或其他轻小
物体,物体这种带电过程叫 。提示:这些经过摩擦后的物体都能够吸引小碎纸屑等轻小物体,
说明它们都带了电,或者说它们带了电荷,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
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参考答案:1.带了电 电荷
2.能 摩擦起电探究2 两种电荷
结合“体验2”中的活动,思考以下问题:
1.体验感知:将气球与衣服摩擦后,发现气球与衣服能够相互吸
引,说明它们所带电荷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
的,在衣服上摩擦过的两个气球能够相互排斥,说明它们所带电
荷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提示:摩擦过的气球与衣服相互吸引,说明它们所带电荷是不同
的;两个气球相互排斥,说明它们所带电荷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不同 相同2.猜想与假设: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它们之间存在什么相互作
用规律?
参考答案: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
相互吸引。 3.实验分析:结合图示分析。(1)实验现象:甲图,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相互靠近时,
它们是 (选填“吸引”或“排斥”)的;乙图,两根用丝
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是 (选填“吸引”
或“排斥”)的;丙图,当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
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是 (选填“吸引”或“排
斥”)的。(2)现象分析:分析实验现象,两根硬橡胶棒上所带电荷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同理,两根玻璃棒上所
带电荷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而硬橡胶棒
上的电荷和玻璃棒上的电荷是 (选填“相同”或“不
同”)的。提示: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因此当它
们靠近时,它们是相互排斥的;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
也是同种电荷,因此当它们靠近时,它们也是相互排斥的;但是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时,它
们是相互吸引的。这说明硬橡胶棒上的电荷和玻璃棒上的电荷
是不同的。
参考答案:(1)排斥 排斥 吸引
(2)相同 相同 不同(3)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摩擦带电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
棒上的电荷相同,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的电荷相同,故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且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
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参考答案: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
电荷相互吸引。探究3 验电器
1.实验室是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 的,它主要 、
、 三部分组成。
提示:实验室是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验电器主要由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三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是否带电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箔2.如图所示,当用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
时,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参考答案:会看到金属箔张开一个角度。因为当带电体接触金
属球时,带电体上的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球及金属杆传到金属
箔上,使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从而张开一个角度。3.如图所示,当将带正、负电荷的验电器A、B用金属杆连接时
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提示:2013年新教材已删此内容)
参考答案:会看到它们的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小。因为异种电
荷放在一起时相互抵消,电荷量会减少。探究4 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1.“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植绒”等都属于静电的应
用,它们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人们首先使一些微小物体带电,然后利用带电的微小
物体在异种电荷的吸引下定向运动的原理,完成了这些工作。2.为什么建筑物顶端安装避雷针可以避免雷电危害?
参考答案:带电体具有尖端放电的特点,因此各种高大建筑物的
顶端都安装了避雷针,防止雷电直接袭击建筑物造成很大的破
坏,甚至发生人、畜的伤亡事故。一、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用_____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
2.性质:能够_______________。摩擦吸引轻小的物体二、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1.两种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_______上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_______上所带的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_____,异种电荷相互
_____。 玻璃棒橡胶棒排斥吸引三、验电器
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_____。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_____。所带电荷越多,金属箔张角_____。
4.中和:异种电荷放在一起时,电荷量会_____,此时正、负电荷
会相互_____的现象。 (提示:2013年新教材已删此内容)带电排斥越大减少抵消四、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1.静电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植绒”等都是
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2.静电防护:带电物体的尖端容易产生_____现象,高大建筑物
顶端都安装_______来避免雷电直接袭击建筑物。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放电避雷针【拓展延伸】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由于不同物质
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是不同的,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
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它带的负电荷总量少于正电荷,从而显示出带正电荷。相反,得
到电子的物体因为负电荷总量比正电荷多,从而显示出带负电
荷。例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
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同
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电子
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上,橡胶棒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考点 物体是否带电的判断
【典例】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
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
A.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B.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C.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D.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思路导引】【精讲精析】选B。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并且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相互吸引的小球不
一定带异种电荷,还有可能其中一个不带电,故可判断B可能带
正电,也可能不带电;A和C相互排斥,则说明它们一定带同种电
荷,故C一定带负电。【方法归纳】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桌面上的碎纸屑,此
现象说明( )
A.摩擦能使塑料尺带电
B.桌面上的碎纸屑有磁性
C.摩擦使塑料尺有磁性
D.塑料尺是由电子组成的
【解析】选A。塑料尺用毛皮摩擦后带电,而带电体可以吸引
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故能吸引碎纸屑。2.如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
中符合事实的是( )【解析】选B。本题考查同种、异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
引。从题图可以看出A、C选项属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D
选项属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选B。3.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
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 D.带同种电荷
【解析】选D。本题考查验电器的工作原理。验电器的两个金
属箔片由于带有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金属箔片在排斥力的作
用下而张开一定角度。4.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干毛巾擦镜子,镜子的表面会有很多“毛
毛”,这是因为 。
【解析】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分别带上异种电荷,带电体有
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镜子带上电荷,能把“毛毛”吸引在镜
子上。
答案:摩擦使镜子带了电,从而吸引轻小物体5.在学完摩擦起电后,小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
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则通草球 带电;若通草
球被排斥,则通草球 带电。(均选填“可能”“一定”
或“一定不”)【解析】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通
草球出现相互吸引现象,有两种情况:可能通草球带正电,由于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发生吸引现象;也可能通草球不带电,由于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而发生吸引现象。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通
草球发生排斥现象,只能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通草球带负电,由
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发生排斥现象。
答案:可能 一定6.如图所示,将塑料绳一端
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
下捋几次,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是因为细丝与
手摩擦后带上 (选填“同”或“异”)
种电荷而相互 。【解析】干燥的手捋塑料绳时,手与塑料绳发生摩擦,摩擦过的
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塑料绳因
互相排斥而蓬散开来。
答案:同 排斥7.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静电既有有利的一面,需要加以利用;
也有不利的一面,需要加以防范。请各举两个静电的利用和防
范的实例。
(1)静电的利用: 、 。
(2)静电的防范: 、 。
【解析】静电的利用有:静电除尘、静电植绒、静电复印等;静
电的防范有:避雷针、油罐车接地、印染厂空气加湿等。
答案:(1)静电除尘 静电植绒
(2)避雷针 油罐车接地 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有一天,小芳的弟弟问她,他穿在身上的化纤材料的衣服经常会
吸附在身体上是什么原因。小芳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向弟弟解释
了这一现象,弟弟很高兴。请你说出小芳是怎样向弟弟解释这
一现象的。
【学生自答】
①空气与化纤衣服相互摩擦,摩擦起电;
②根据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人体和衣服会吸附在
一起。【教师点评】
①明确题目中是衣服吸附在身上,因此摩擦起电的是身体与
衣服;②衣服吸附在身上是因为它们摩擦后带上了异种电荷,
而不是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正确解答】
人体与化纤衣服相互摩擦,摩擦起电后,人体与衣服带有异种
电荷,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可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
衣服会吸附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