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6 15:30:1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首古诗。
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鉴赏诗句把握诗歌意境。
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直接导入
解题,《次北固山下》 “次”即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北临长江。把船停泊在北固山下(看到的景象)。
作者作品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背景: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律诗:起源于南朝,成熟于盛唐时期。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第一联称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两遍;
听读,注意划分节奏;
明确重点字音,齐读;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再次齐读;
赏析诗歌
首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景色?
首联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写了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的景色。首联点题。先写“客路”,再写“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颔联所写的景色?
[答题思路]
①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一般找出事物名词即可。
②析特点,结合这些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
③明情感,理解诗句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情感。
④绘画面,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生动地描绘画面,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两岸齐平了。顺着风,船帆高高地悬挂,小船在平阔的江面上行驶着。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达到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效果。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阔”和“悬”。
[答题思路]
①释字(词)义,明手法:可结合字(词)性,解释其含义,或指出其所运用的特殊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②描景象,摹情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写出的景物特点或描摹出的情景、情态。
③点作用,表感情:点出该字(词)烘托的意境,表达的感情,及其艺术效果。
“阔”字传神地表现出水面的广阔无垠,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悬”是笔直地高挂的样子,船帆高悬体现了风正的特点。
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在用词炼字上的精妙之处,并说明其蕴含的哲理。
“生”“入”二字将“日”“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的景象。
颈联写景兼点明冬末春初的时令。这两句借描绘的景象,寄寓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新事物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赏析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所表现出的情感。
直接抒情,这一句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长年漂泊,看到归雁触景生情,想寄托归雁捎家书到故乡,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主旨: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习题巩固
参考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