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 中国古书这样记载1世纪时的日本:“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结合所学,后来统一“百余国”的政权是( )
A. 大和 B. 高丽 C. 琉球 D. 本州
2. 如图“统治结构示意图”反映的是( )
A. 6世纪前的日本 B. 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
C. 8世纪的法兰克王国 D. 9世纪的东罗马帝国
3. 庄园在日本和中世纪的西欧曾是长期存在的最基本的土地经营单位,二者的相似之处有( )
A. 庄园主和农民之间存在雇佣关系 B. 庄园内耕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C. 庄园内组成了私人武装——武士集团 D. 国王或天皇对庄园的控制能力不强
4. 6-9世纪,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下列与日本学习和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
A. 大和统一日本 B. 大化改新 C. 幕府统治建立 D. 彼得一世改革
5. 观察如图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 )
A.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 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C. 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 俄国农奴制改革措施
6. 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其主要内容包含( )
A. 一切私地收归国有B. 推行“殖产兴业”C.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D. 提倡“文明开化”
7. 649年,孝德天皇下诏令国博士高向玄理与僧旻“置八省百官”,地方设国、郡、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上述这些措施( )
A. 创立了天皇制度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保障了贵族权利 D. 形成了武士阶层
8. 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
A. 科举制度 B. 租庸调制 C. 中央集权制 D. 均田制
9. 在幕府政治体制下,掌握国家实际权力的是()
A. 天皇 B. 将军 C. 地方领主 D. 皇族
10.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地方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庄园内逐步组成了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私家武装,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 )
A. 市民阶层 B. 武士阶层 C. 倒幕力量 D. 封建庄园主
11. 武士集团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是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
A.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 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 幕府政治的开始 D. 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12. 将军掌握实权,天皇成为傀儡的时期被称为幕府统治时期。在古代日本,幕府统治开始于( )
A. 室町幕府 B. 镰仓幕府 C. 德川幕府 D. 足利幕府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改新后一二百年,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起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和统治,豪强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人武装并蓄养起来,组成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仆关系为纽带的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后来,日本形成了武士应遵守的封建道德,称为“武士道”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忠君”、“节义”、“勇武”等。武士道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
材料二 幕府统治,又名“武家政治”,表现为军人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进行统治。幕府的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在日本历史上,幕府统治共历三朝。1192年,源赖朝开启镰仓幕府时期(1192-1333)。14世纪初期,后醍醐天皇联合豪族足利尊氏举兵倒幕,灭亡镰仓幕府。1336年,握有实权的足利尊氏在京都开设幕府,开始室町幕府统治时代(1336-1573)。此朝统治混乱,先有南北朝对立,后又历经战国时代。16世纪中叶,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通过一系列战争,基本结束割据局面。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设幕府,开始江户幕府时代。1868年,德川幕府的势力被推翻,幕府政治从此结束。
(1)材料一中所说的“大化改新”指的是什么时间?谁在位时采取的对日本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措施?
(2)材料一中所说的“大化改新”对日本社会进程的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思考,日本的幕府统治开始于哪个时期?幕府政治按怎样的方式进行统治?日本天皇处于怎样的地位?
14.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讲到: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世界古代史上也有一些重要的改革,给所在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君)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封赐给他一块封土。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二 一般良民(农民)授予口分田,6岁以上男子每人2段,女子为其三分之二,6年一班,死后归公。另外,按户分给均等的宅地和园地。
材料三 文治元年(公元1185年)11月12日,辛卯,......东海道内,以御居所在,虽尚静谧,然叛乱必将崛起他方。为镇压彼辈,每遣东国士旅,劳人伤财。今后可商诸各国,于国衙、庄园各置守护、地头,则有恃无恐矣。
——摘自《吾妻镜》
(1)从材料三反映的是镰仓幕府建立前不久,从内容来看,建议“于国衙、庄园各置守护、地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幕府与天皇的关系及他们的之间的权力分配情况是什么?
( 2)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1)7纪世中期(或646年);孝德天皇。
(2)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时期:镰仓幕府时期;方式:军人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进行统治;地位: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或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
14.【答案】(1)镇压各地人民的反抗。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的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国家大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积极主动向西方先进的国家学习,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