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册期末热身训练理综生物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内江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册期末热身训练理综生物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06 15:30:29

文档简介

四川省内江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册期末热身训练理综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模拟)细胞中特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且其功能的实现也需要以特定的结构作为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助于完成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等功能
B.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外界吞入的颗粒和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细胞质内的纤维素交错连接构成细胞骨架,有利于维持细胞形态和进行胞内运输
D.细胞核中的核仁是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细胞中核糖体的合成离不开核仁结构
【答案】A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骨架;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助于胞吞、胞吐来完成物质运输,有助于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A符合题意;
B、水解酶是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质内的蛋白质纤维交错连接构成细胞骨架,有利于维持细胞形态和进行胞内运输;
D、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核仁与rRNA的合成有关,rRNA与蛋白质形成核糖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3、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4、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都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酵母菌和乳酸菌的遗传物质都是具有双螺旋结构的DNA
C.硝化细菌和水绵都是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S型肺炎链球菌的荚膜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含有多糖,且成分相同
【答案】B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A、蓝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但存在有氧呼吸酶,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酵母菌和乳酸菌的遗传物质都是具有双螺旋结构的DNA,B正确;
C、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水绵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错误;
D、S型肺炎链球菌的荚膜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含有多糖,但成分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细胞膜 都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 有核膜、核仁
DNA的存在形式 拟核:大型环状(裸露存在) 质粒:小型环状(裸露存在) 细胞核:与蛋白质等形成染色体(质) 细胞质:裸露存在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3.(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植物螯合肽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它能通过半胱氨酸的-SH络合重金属。研究发现,ABC转运蛋白能将盐分或重金属以植物螯合肽的形式转运到液泡中,并在液泡中区隔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螯合肽的元素组成至少有C、H、O、N、S
B.络合了重金属的植物螯合肽进入液泡的方式最可能是主动运输
C.ABC转运蛋白的存在能增强植物对干旱和重金属的抵抗力
D.植物螯合肽在液泡中被区隔开有利于降低重金属对细胞的毒害
【答案】B
【知识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植物螯合肽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它能通过半胱氨酸的-SH络合重金属,故植物螯合肽的元素组成至少有C、H、O、N、S,A正确;
B、植物螯合肽是一类多肽,是大分子物质,以胞吞的方式进入液泡,B错误;
C、ABC转运蛋白能将盐分或重金属以植物螯合肽的形式转运到液泡中,故ABC转运蛋白的存在能增强植物对干旱和重金属的抵抗力,C正确;
D、植物螯合肽在液泡中被区隔开有利于降低重金属对细胞的毒害,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物质时,大分子会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该过程需要能量。
2、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蛋白质是C、H、O、N,有的含有S,糖类是C、H、O,脂肪是C、H、O,固醇是C、H、O,磷脂是C、H、O、N、P,核酸是C、H、O、N、P。
4.(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将某种植物相同的成熟细胞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物质A溶液①、②、③中,发现其原生质体(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生质体由细胞膜、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B.①的浓度最高、③的浓度最低,其水分子进行单向移动
C.在1h时将③中的细胞换到①中,能表现出与①相似变化
D.只有②中的细胞能吸收物质A,表现为质壁分离后复原
【答案】C
【知识点】质壁分离和复原;渗透作用
【解析】【解答】 A、原生质体是指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组成,A错误;
B、①的浓度最低、③的浓度最高,水分子进行双向移动,B错误;
C、①的浓度最低,若在1h时将③中的细胞换到①中,细胞会吸水,与①有相似的变化,C正确;
D、①、②、③中的细胞均能吸收物质A,但只有溶液②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复原,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5.(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常用药,该物质在人体内转化成NO,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后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导致该酶活性增强、催化产物cGMP增多,最终引起心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从而达到快速缓解病症的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不消耗ATP
B.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
C.NO可以提高该反应的活化能,进而使催化产物cGMP增多
D.NO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可能使该酶的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C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被动运输
【解析】【解答】A、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A正确;
B、肌细胞后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导致该酶活性增强,故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 ,B正确;
C、NO可使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增强,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催化产物cGMP增多,C错误;
D、NO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可能使该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该酶活性增强,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酶:(1)功能:催化作用。 (2)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特点: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和转运蛋白。如脂溶性物质甘油、脂肪酸、性激素、乙醇及氧气、二氧化碳等。(2)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需要转运蛋白。如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机盐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3)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和转运蛋白。如无机盐离子、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6.(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下面是几个教材实验提出的改进或创新方案,不合理的是(  )
A.将西瓜汁用定性滤纸过滤后可获得无色透明的滤液,该液体可作为还原糖鉴定的原料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可以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
C.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方式时,可在含有NaOH溶液和含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间加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D.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
【答案】D
【知识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解析】【解答】A、西瓜中含有还原糖,将西瓜汁用定性滤纸过滤后可获得无色透明的滤液,该液体含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A正确;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可以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B正确;
C、在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在含有NaOH溶液和含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之间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用来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NaOH溶液吸收完全,C正确;
D、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碘液染色,淀粉遇碘变蓝,会影响叶绿体的观察,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还原糖的检测: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就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到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清水,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二、非选择题
7.(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细胞内的大分子具有重要的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中文名称 淀粉 脂肪 (4)    蛋白质
元素组成 C、H、O (3)    C、H、O、N.P C、H、O、N等
基本组成单位 (1)    甘油、脂肪酸 (5)    氨基酸
功能 (2)    细胞内良好的 储能物质 储存遗传信息 具有运输功能
对应功能 举例 种子萌发时, 水解成葡萄糖 进行氧化分解 供能 细胞内每克脂 肪分解可以放 出39KJ的能量 细菌的拟核 DNA中储存着控制细菌主要性状信息 (6)   
【答案】葡萄糖;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苷酸;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
【知识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1)(2)淀粉、是以葡萄糖为单体连接而成的多糖,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3)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
(4)(5)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6)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具有运输的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分析】1、糖类:
2、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核酸的种类: (1)脱氧核糖核酸(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A、T、G、C)、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2)核糖核酸(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A、U、G、C)、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8.(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如图所示的人造淀粉合成代谢路线,成功将CO2和H2转化为淀粉。利用人工合成途径,有利于缓解粮食短缺问题。
(1)②和③过程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   ,①过程模拟光反应,它与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区别是,从能量转换角度分析,该过程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本质都是   。
(2)若固定的CO2量相等,人工合成淀粉的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理由是   。
(3)自然条件下,当干旱发生时,导致植物体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暗反应中CO2的固定①利用电能将水分解为H2和O2而光反应是水在光下分解为O2和NADPH,并将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于有机物中
(2)大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该系统不会有呼吸作用,故有机物积累量高于植物
(3)植物气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进而使得植物体光合速率下降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1)②③过程模拟的是植物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①利用电能将水分解为H2和O2,而光反应是水的光解产生[H]与O2,并将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
(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故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因不会进行呼吸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量大于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
(3)干旱发生时,植物气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故植物体光合速率下降。
【分析】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9.(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研究发现黄芩提取物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采用煎煮法和乙酸乙酯浸泡法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并采用纸片扩散法(纸片用黄芩提取物浸过后置于培养基上,培养并观察纸片周围的抑菌圈)测定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提取方法 黄芩提取物浓度/g·mL-1 抑菌圈直径/mm
煎煮法 1.0 9.54
乙酸乙酯浸泡法 1.0 11.45
(1)利用煎煮法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时,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有   (答出两点)。
(2)利用乙酸乙酯浸泡法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时,对含水量高的新鲜黄芩粉碎后要进行   处理,目的是   。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时不宜采用明火加热,应采用的加热方法是   ,原因是   。
(3)科研人员利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抑菌效果时,应该注意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答出两点)。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分析,利用   (填“煎煮法”或“乙酸乙酯浸泡法”)提取的黄芩抑菌效果较差,原因可能是   。
【答案】(1)温度、时间
(2)干燥;减少含水量,提高萃取效率;水浴加热;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3)细菌数量﹑温度、作用时间﹑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浓度;煎煮法;黄芩的部分有效成分在高温煎煮时被破坏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析】【解答】(1)利用煎煮法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时,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有温度、时间等。
(2)利用乙酸乙酯浸泡法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时,为了减少含水量,提高萃取效率,需对含水量高的新鲜黄芬粉碎后要进行干燥处理。黄苓中的有效成分提取时不宜采用明火加热,而应该采用水浴加热,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3)科研人员利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抑菌效果时,应该注意控制的无关变量有细菌数量、温度、作用时间、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浓度等。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分析,利用煎煮法提取的温度较高,提取的黄芩抑菌效果更差,原因可能是黄苓的部分有效成分在高温煎煮时被破坏。
【分析】黄芩提取物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 ,抑菌圈直径越大,表示黄芩提取物对微生物的杀伤作用越强,抑菌效果越好。
10.(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有一种无毒蛇,皮肤斑纹颜色由两种酶(黑色素酶和橘红色酶)控制,其纯合子表型和基因型如下表所示。研究发现白色蛇是由于缺乏黑色素酶和橘红色酶所致。以纯合的黑蛇和橘红蛇进行杂交实验,其F1全为野生型,当F1自交产生F2时,出现4种表型,其中9/16野生型,3/16黑色,3/16橘红色,1/16白色。
斑纹 红、黑相间(野生型) 黑色 橘红色 白色
基因型 AABB aaBB AAbb aabb
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橘红色素酶和黑色素酶形成的基因分别是   。F2黑蛇的基因型是   。无毒蛇皮肤斑纹颜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
(2)F2橘红蛇产生的配子种类有   种,橘红蛇中纯合子概率是   。
(3)为了确定某黑蛇的基因型,最简单的实验方法是   ,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是   。
【答案】(1)A基因、B基因;aaBB、aaBb;自由组合
(2)2;1/3
(3)测交;若后代不出现白蛇即为 aaBB,若后代出现白蛇即为 aaBb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表,橘红蛇的基因型为AAbb,黑蛇的基因型为aaBB,故决定橘红色素酶和黑色素酶形成的基因分别是A基因、B基因。由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故F2黑蛇的基因型是aaBB、aaBb。A基因、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F2橘红蛇的基因型为AAbb、Aabb,比例为1:2,故F2橘红蛇产生的配子种类有Ab、ab两种,橘红蛇中纯合子(AAbb)概率是1/3。
(3)为了确定某黑蛇(aaB_)的基因型,最简单的实验方法是测交,即让黑蛇与白蛇(aabb)进行杂交,若后代不会出现白色蛇 (aabb),则黑色蛇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会出现白色蛇 (aabb),则黑色蛇的基因型为aaBb。
【分析】1、当F1自交产生F2时,出现4种表型,其中9/16野生型,3/16黑色,3/16橘红色,1/16白色,符合9: 3:3:1的变式,说明A基因、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AaBb。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1.(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乳糖酶能够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乳糖酶的制备及固定化步骤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培养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的培养基在接种前需要通过   法进行灭菌。研究人员通常根据菌落的   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统计菌落种类和数量时要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直到   时。
(2)为了得到产乳糖酶微生物L的单菌落,可用   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   的方法。
(3)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其中的乳糖酶时﹐比乳糖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先被洗脱分离出来,原因是   。
(4)工业生产中往往将乳糖酶固定在   (填“溶于水”或“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将其装入反应柱内后,需用蒸馏水充分洗涤固定化酶柱﹐以除去未吸附的乳糖酶。一般来说,酶不适合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原因是   。
【答案】(1)高压蒸汽;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各类菌落数目稳定
(2)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法;甘油管藏
(3)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
(4)不溶于水;酶体积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灭菌技术;固定化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用于培养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的培养基需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区分不同的微生物要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来判断;统计菌落种类和数量时,要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直到各类菌落数目稳定。
(2)为了得到产乳糖酶微生物L的单菌落,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3)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其中的乳糖酶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故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先被洗脱分离出来。
(4)工业生产中往往将乳糖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来,因此一般来说,故酶不适合采用包埋法固定。
【分析】1、灭菌的方法:(1)灼烧灭菌:应用于接种工具及试管口、瓶口等的灭菌。 (2)干热灭菌:应用于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的灭菌。 (3)湿热灭菌:应用于培养基等的灭菌。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3、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在甘油瓶中装入1mL甘油后灭菌将1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C的冷冻箱中保存(或将培养的菌液与等体积灭菌后的甘油混合均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但是,应该先将甘油瓶及甘油灭菌后与菌液混合,而不可混合后经高压蒸汽灭菌。斜面培养基能增大接种面积,创造合适的条件微生物就能生长,可用作菌种保存。
4、菌落的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
5、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没则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1 / 1四川省内江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册期末热身训练理综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模拟)细胞中特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且其功能的实现也需要以特定的结构作为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助于完成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等功能
B.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外界吞入的颗粒和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细胞质内的纤维素交错连接构成细胞骨架,有利于维持细胞形态和进行胞内运输
D.细胞核中的核仁是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细胞中核糖体的合成离不开核仁结构
2.(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都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酵母菌和乳酸菌的遗传物质都是具有双螺旋结构的DNA
C.硝化细菌和水绵都是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S型肺炎链球菌的荚膜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含有多糖,且成分相同
3.(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植物螯合肽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它能通过半胱氨酸的-SH络合重金属。研究发现,ABC转运蛋白能将盐分或重金属以植物螯合肽的形式转运到液泡中,并在液泡中区隔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螯合肽的元素组成至少有C、H、O、N、S
B.络合了重金属的植物螯合肽进入液泡的方式最可能是主动运输
C.ABC转运蛋白的存在能增强植物对干旱和重金属的抵抗力
D.植物螯合肽在液泡中被区隔开有利于降低重金属对细胞的毒害
4.(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将某种植物相同的成熟细胞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物质A溶液①、②、③中,发现其原生质体(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生质体由细胞膜、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B.①的浓度最高、③的浓度最低,其水分子进行单向移动
C.在1h时将③中的细胞换到①中,能表现出与①相似变化
D.只有②中的细胞能吸收物质A,表现为质壁分离后复原
5.(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常用药,该物质在人体内转化成NO,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后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导致该酶活性增强、催化产物cGMP增多,最终引起心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从而达到快速缓解病症的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不消耗ATP
B.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
C.NO可以提高该反应的活化能,进而使催化产物cGMP增多
D.NO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可能使该酶的结构发生改变
6.(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下面是几个教材实验提出的改进或创新方案,不合理的是(  )
A.将西瓜汁用定性滤纸过滤后可获得无色透明的滤液,该液体可作为还原糖鉴定的原料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可以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
C.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方式时,可在含有NaOH溶液和含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间加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D.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
二、非选择题
7.(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细胞内的大分子具有重要的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中文名称 淀粉 脂肪 (4)    蛋白质
元素组成 C、H、O (3)    C、H、O、N.P C、H、O、N等
基本组成单位 (1)    甘油、脂肪酸 (5)    氨基酸
功能 (2)    细胞内良好的 储能物质 储存遗传信息 具有运输功能
对应功能 举例 种子萌发时, 水解成葡萄糖 进行氧化分解 供能 细胞内每克脂 肪分解可以放 出39KJ的能量 细菌的拟核 DNA中储存着控制细菌主要性状信息 (6)   
8.(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如图所示的人造淀粉合成代谢路线,成功将CO2和H2转化为淀粉。利用人工合成途径,有利于缓解粮食短缺问题。
(1)②和③过程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   ,①过程模拟光反应,它与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区别是,从能量转换角度分析,该过程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本质都是   。
(2)若固定的CO2量相等,人工合成淀粉的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理由是   。
(3)自然条件下,当干旱发生时,导致植物体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9.(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研究发现黄芩提取物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采用煎煮法和乙酸乙酯浸泡法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并采用纸片扩散法(纸片用黄芩提取物浸过后置于培养基上,培养并观察纸片周围的抑菌圈)测定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提取方法 黄芩提取物浓度/g·mL-1 抑菌圈直径/mm
煎煮法 1.0 9.54
乙酸乙酯浸泡法 1.0 11.45
(1)利用煎煮法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时,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有   (答出两点)。
(2)利用乙酸乙酯浸泡法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时,对含水量高的新鲜黄芩粉碎后要进行   处理,目的是   。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时不宜采用明火加热,应采用的加热方法是   ,原因是   。
(3)科研人员利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抑菌效果时,应该注意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答出两点)。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分析,利用   (填“煎煮法”或“乙酸乙酯浸泡法”)提取的黄芩抑菌效果较差,原因可能是   。
10.(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有一种无毒蛇,皮肤斑纹颜色由两种酶(黑色素酶和橘红色酶)控制,其纯合子表型和基因型如下表所示。研究发现白色蛇是由于缺乏黑色素酶和橘红色酶所致。以纯合的黑蛇和橘红蛇进行杂交实验,其F1全为野生型,当F1自交产生F2时,出现4种表型,其中9/16野生型,3/16黑色,3/16橘红色,1/16白色。
斑纹 红、黑相间(野生型) 黑色 橘红色 白色
基因型 AABB aaBB AAbb aabb
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橘红色素酶和黑色素酶形成的基因分别是   。F2黑蛇的基因型是   。无毒蛇皮肤斑纹颜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
(2)F2橘红蛇产生的配子种类有   种,橘红蛇中纯合子概率是   。
(3)为了确定某黑蛇的基因型,最简单的实验方法是   ,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是   。
11.(2023高二下·内江期末) 乳糖酶能够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乳糖酶的制备及固定化步骤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培养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的培养基在接种前需要通过   法进行灭菌。研究人员通常根据菌落的   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统计菌落种类和数量时要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直到   时。
(2)为了得到产乳糖酶微生物L的单菌落,可用   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   的方法。
(3)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其中的乳糖酶时﹐比乳糖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先被洗脱分离出来,原因是   。
(4)工业生产中往往将乳糖酶固定在   (填“溶于水”或“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将其装入反应柱内后,需用蒸馏水充分洗涤固定化酶柱﹐以除去未吸附的乳糖酶。一般来说,酶不适合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骨架;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助于胞吞、胞吐来完成物质运输,有助于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A符合题意;
B、水解酶是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质内的蛋白质纤维交错连接构成细胞骨架,有利于维持细胞形态和进行胞内运输;
D、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核仁与rRNA的合成有关,rRNA与蛋白质形成核糖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3、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4、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答案】B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A、蓝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但存在有氧呼吸酶,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酵母菌和乳酸菌的遗传物质都是具有双螺旋结构的DNA,B正确;
C、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水绵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错误;
D、S型肺炎链球菌的荚膜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含有多糖,但成分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细胞膜 都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 有核膜、核仁
DNA的存在形式 拟核:大型环状(裸露存在) 质粒:小型环状(裸露存在) 细胞核:与蛋白质等形成染色体(质) 细胞质:裸露存在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3.【答案】B
【知识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植物螯合肽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它能通过半胱氨酸的-SH络合重金属,故植物螯合肽的元素组成至少有C、H、O、N、S,A正确;
B、植物螯合肽是一类多肽,是大分子物质,以胞吞的方式进入液泡,B错误;
C、ABC转运蛋白能将盐分或重金属以植物螯合肽的形式转运到液泡中,故ABC转运蛋白的存在能增强植物对干旱和重金属的抵抗力,C正确;
D、植物螯合肽在液泡中被区隔开有利于降低重金属对细胞的毒害,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物质时,大分子会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该过程需要能量。
2、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蛋白质是C、H、O、N,有的含有S,糖类是C、H、O,脂肪是C、H、O,固醇是C、H、O,磷脂是C、H、O、N、P,核酸是C、H、O、N、P。
4.【答案】C
【知识点】质壁分离和复原;渗透作用
【解析】【解答】 A、原生质体是指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组成,A错误;
B、①的浓度最低、③的浓度最高,水分子进行双向移动,B错误;
C、①的浓度最低,若在1h时将③中的细胞换到①中,细胞会吸水,与①有相似的变化,C正确;
D、①、②、③中的细胞均能吸收物质A,但只有溶液②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复原,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5.【答案】C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被动运输
【解析】【解答】A、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A正确;
B、肌细胞后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导致该酶活性增强,故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 ,B正确;
C、NO可使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增强,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催化产物cGMP增多,C错误;
D、NO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可能使该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该酶活性增强,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酶:(1)功能:催化作用。 (2)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特点: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和转运蛋白。如脂溶性物质甘油、脂肪酸、性激素、乙醇及氧气、二氧化碳等。(2)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需要转运蛋白。如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机盐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3)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和转运蛋白。如无机盐离子、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6.【答案】D
【知识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解析】【解答】A、西瓜中含有还原糖,将西瓜汁用定性滤纸过滤后可获得无色透明的滤液,该液体含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A正确;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可以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B正确;
C、在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在含有NaOH溶液和含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之间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用来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NaOH溶液吸收完全,C正确;
D、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碘液染色,淀粉遇碘变蓝,会影响叶绿体的观察,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还原糖的检测: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就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到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清水,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7.【答案】葡萄糖;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苷酸;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
【知识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1)(2)淀粉、是以葡萄糖为单体连接而成的多糖,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3)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
(4)(5)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6)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具有运输的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分析】1、糖类:
2、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核酸的种类: (1)脱氧核糖核酸(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A、T、G、C)、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2)核糖核酸(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A、U、G、C)、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8.【答案】(1)暗反应中CO2的固定①利用电能将水分解为H2和O2而光反应是水在光下分解为O2和NADPH,并将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于有机物中
(2)大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该系统不会有呼吸作用,故有机物积累量高于植物
(3)植物气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进而使得植物体光合速率下降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1)②③过程模拟的是植物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①利用电能将水分解为H2和O2,而光反应是水的光解产生[H]与O2,并将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
(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故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因不会进行呼吸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量大于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
(3)干旱发生时,植物气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故植物体光合速率下降。
【分析】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9.【答案】(1)温度、时间
(2)干燥;减少含水量,提高萃取效率;水浴加热;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3)细菌数量﹑温度、作用时间﹑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浓度;煎煮法;黄芩的部分有效成分在高温煎煮时被破坏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析】【解答】(1)利用煎煮法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时,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有温度、时间等。
(2)利用乙酸乙酯浸泡法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时,为了减少含水量,提高萃取效率,需对含水量高的新鲜黄芬粉碎后要进行干燥处理。黄苓中的有效成分提取时不宜采用明火加热,而应该采用水浴加热,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3)科研人员利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抑菌效果时,应该注意控制的无关变量有细菌数量、温度、作用时间、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浓度等。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分析,利用煎煮法提取的温度较高,提取的黄芩抑菌效果更差,原因可能是黄苓的部分有效成分在高温煎煮时被破坏。
【分析】黄芩提取物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 ,抑菌圈直径越大,表示黄芩提取物对微生物的杀伤作用越强,抑菌效果越好。
10.【答案】(1)A基因、B基因;aaBB、aaBb;自由组合
(2)2;1/3
(3)测交;若后代不出现白蛇即为 aaBB,若后代出现白蛇即为 aaBb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表,橘红蛇的基因型为AAbb,黑蛇的基因型为aaBB,故决定橘红色素酶和黑色素酶形成的基因分别是A基因、B基因。由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故F2黑蛇的基因型是aaBB、aaBb。A基因、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F2橘红蛇的基因型为AAbb、Aabb,比例为1:2,故F2橘红蛇产生的配子种类有Ab、ab两种,橘红蛇中纯合子(AAbb)概率是1/3。
(3)为了确定某黑蛇(aaB_)的基因型,最简单的实验方法是测交,即让黑蛇与白蛇(aabb)进行杂交,若后代不会出现白色蛇 (aabb),则黑色蛇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会出现白色蛇 (aabb),则黑色蛇的基因型为aaBb。
【分析】1、当F1自交产生F2时,出现4种表型,其中9/16野生型,3/16黑色,3/16橘红色,1/16白色,符合9: 3:3:1的变式,说明A基因、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AaBb。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1.【答案】(1)高压蒸汽;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各类菌落数目稳定
(2)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法;甘油管藏
(3)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
(4)不溶于水;酶体积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灭菌技术;固定化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用于培养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的培养基需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区分不同的微生物要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来判断;统计菌落种类和数量时,要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直到各类菌落数目稳定。
(2)为了得到产乳糖酶微生物L的单菌落,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3)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其中的乳糖酶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故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先被洗脱分离出来。
(4)工业生产中往往将乳糖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来,因此一般来说,故酶不适合采用包埋法固定。
【分析】1、灭菌的方法:(1)灼烧灭菌:应用于接种工具及试管口、瓶口等的灭菌。 (2)干热灭菌:应用于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的灭菌。 (3)湿热灭菌:应用于培养基等的灭菌。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3、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在甘油瓶中装入1mL甘油后灭菌将1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C的冷冻箱中保存(或将培养的菌液与等体积灭菌后的甘油混合均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但是,应该先将甘油瓶及甘油灭菌后与菌液混合,而不可混合后经高压蒸汽灭菌。斜面培养基能增大接种面积,创造合适的条件微生物就能生长,可用作菌种保存。
4、菌落的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
5、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没则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