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6 20:0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导入新课

我国航天器取名为何如此浪漫?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第一篇:融部落——炎黄联盟与华夏族的形成
第二篇:创文明——传说中炎帝与黄帝的发明
第三篇:立制度——尧舜禹的禅让制
1.列举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说出炎黄结成部落联盟的过程,知道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加深对民族交融的理解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2.通过了解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结合考古发现,认识到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从神话或传说中获取有效信息也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
3.知道“禅让”的含义,掌握尧、舜、禹的禅让制,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融部落
——炎黄联盟与华夏族的形成

1.部落联盟时期:
黄帝
炎帝
蚩尤
一、融部落:炎黄联盟与华夏族的形成
(1)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部落。
一、融部落:炎黄联盟与华夏族的形成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史记》
轩辕黄帝像
山东武梁祠汉代石刻像
黄帝部落
发祥于陕西北部,后向东迁徙。
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呢?
《淮南子》一书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而制四方”。
2.黄帝:
一、融部落:炎黄联盟与华夏族的形成
炎帝,号神农氏
陕西渭水流域活动
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国语·晋语》
炎帝部落
原来生活在陕西歧山东面,后向东发展,到达今河南山东一带。
渭水
3.炎帝:
4.阪泉之战:
一、融部落:炎黄联盟与华夏族的形成
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
VS
炎帝
黄帝
炎黄部落联盟
5.涿鹿之战:
一、融部落:炎黄联盟与华夏族的形成
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
VS
炎黄部落
蚩尤部落
涿鹿之战后,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_________炎黄部落逐渐形成为________。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 _________ 。
华夏族
人文初祖
炎黄部落
6.华夏族形成:
一、融部落:炎黄联盟与华夏族的形成
华夏族
炎黄部落联盟
华夏民族是众多错居杂处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任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材料研读
创文明
——传说中炎帝与黄帝的发明

1.炎帝的发明:
二、创文明:传说中炎帝与黄帝的发明
炎帝的发明:
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
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交换物品;制作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
半坡尖底瓶
仰韶葫芦纹彩陶壶
出土器物充分证明当时确实已掌握较高的制陶技术。
个人简历: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炎帝
2.黄帝的发明:
二、创文明:传说中炎帝与黄帝的发明
个人简历:
黄帝,名轩辕。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
建造宫室
制作衣裳
挖掘水井
制造船只
会炼铜
发明弓箭
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
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弓箭。
2.黄帝的发明:
二、创文明:传说中炎帝与黄帝的发明
如果5000年前就有微信,那黄帝的朋友圈会是怎样的?
仓颉造字
嫘祖始蚕
隶首作数
伶伦造律
远古传说和真实历史之间是什么关系?
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
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蕴含比较可靠的历史史实
考古挖掘证实传说的某些成分
事实与传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传说中被考古资料证明的部分是可信的;没有被证明的就是暂时不可信的内容。
口述史料
实物史料
问题思考
立制度
——尧舜禹的禅让制

1.尧的事迹
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百姓悲哀,如丧父母。
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
——《史记 五帝本纪》
古书上记载,尧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汤。但他对百姓的生活非常关心,部落里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是自己的过错。唐尧在帝位70年,90岁禅让于舜,118岁时去世。
山西临汾尧庙
克己爱民
三、立制度:尧舜禹的禅让制
2.舜的事迹
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虞舜耕田
舜帝陵雕像(湖南)
虞舜,姓姚,名重华。父瞽瞍( gǔ sǒu)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嚚( yín ),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 tè ),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二十四孝之《虞舜耕田》
德才兼备
三、立制度:尧舜禹的禅让制
三、立制度:尧舜禹的禅让制
尧在位时,天降大雨,黄河发生了严重水患。禹的父亲鲧(gǔn)主持治理黄河水患。
我可是个建筑系高材生,城墙就是我发明的!
那么你打算怎么治理水患呢?
砌墙!砌墙!砌墙!
“三达「三仞」的高度,而不疏导河道,水无归宿。”
——《淮南子·原道训》
鲧用了9年的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
治水的重任来到了鲧的儿子——禹的身上。
3. 大禹治水:
三、立制度:尧舜禹的禅让制
看来老爹的方法不行!
那么你打算怎么治理水患呢?
于是……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
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根据材料思考禹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尧年老的时候在征得各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后,便推出了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方法,把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禅让制
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1)禅让原则:
贤德
(2)禅让实质:
原始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3)禅让概况:
尧→舜→禹
三、立制度:尧舜禹的禅让制
课堂小结
远古的传说
1、创文明:炎黄发明
2、融部落:炎黄联盟
3、立制度:禅让制度
炎帝及其发明
黄帝及其发明
考古资料印证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华夏民族形成特点
炎黄联盟
华夏民族
从多元走向一体
尧舜禹及其美德
禅让制
考古资料印证:陶寺遗址
随堂训练
1.《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2.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作下面流程图标题的是( )
A.炎黄联盟的形成 B.禅让制的实行
C.华夏族的形成 D.各部族的统一
C
B
随堂训练
3.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  )
A.炎帝、尧 B.炎帝、黄帝
C.黄帝、尧 D.尧、舜
4.《周易 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
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