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拓展卷(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依然是雨》,完成练习。
依然是雨
林玲
小时候,好喜欢下雨。喜欢听那种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喜欢那稀里哗啦的宣泄声;喜欢雨水将大地洗了个澡之后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感觉。当然,最喜欢的还是那一片白茫茫的积水。好棒哟!小雄!小辉!阿美!阿珠!来啊!快来啊!我们来玩打水战、放小船吧!乐喔!从嘴角直笑到眼睛里,又从脸上扩散到全身的每一个角落。跳啊!蹦啊!跑啊!追啊!什么也不欠缺了。
渐渐地,因为妈妈和老师都说:“下雨天,可别忘了带雨具喔!淋了雨,会感冒,会生病的啊!”雨,也慢慢地不再是那种朝思夕盼的恩物了。不下也好,免得带雨具又烦又重的。但是如果出门时毫无征候,快放学时才突然地下起雨来,要很突然才好,让妈妈和爸爸都来不及送雨具,我们就可以好好地表演一下自己的勇敢了。冲啊!雨丝从脸上滑到脖子里。凉凉的、冰冰的,从头直到脚,好舒服。一边跑,一边张着嘴,让雨点像小弹珠似的投进口中。清清爽爽的,有一种似有似无的甜味。管他“落汤鸡”是副什么模样!一伙人嘻嘻哈哈地在雨丝中穿梭实在好玩,一切都可以不管,反正嘛,又不是我的错。天上的事,我哪知道!回家也不会挨骂的。是天有不测风云的啊!反倒是赚了一笔疼,又骗了一顿怜,蛮划算的呢!
后来,长大了。很惊奇地发现,还有“调调”这种叫人如痴如醉的东西。它象征着一个人的风雅与脱俗。像雨中漫步,伞下听雨鸣,海边观雨景,等等。不全都是很美、很别致的调调吗?令人老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盼望与向往。
1.“小时候,好喜欢下雨”是因为( )
A.喜欢听雨声;喜欢雨后凉爽的感觉;喜欢在雨后的积水里玩耍。
B.下雨可以不值日;下雨可以不用上学;下雨可以不用跑步。
C.下雨可以穿雨衣
D.下雨可以穿雨靴
2.长大后喜欢下雨是因为( )
A.再也不用为没有雨具而发愁
B.雨中可以享受很美、很别致的调调
C.下雨可以不用上班
D.下雨后,天气变得很凉爽
3.文中的“调调”指( )
A.雨中的各种声音 B.人们唱歌时的不同声音
C.情调趣味 D.腔调
4.“雨,也慢慢地不再是那种朝思夕盼的恩物了”的原因是( )
A.渐渐地,“我”长大了,对雨已不感兴趣了
B.妈妈和老师经常叮嘱下雨天要带雨具
C.因为下雨天带雨具又烦又重,不带雨具又会感冒
D.觉得下雨是一件令人厌烦的事
5.这篇短文是按 顺序来写作者对雨的情感。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这种顺序的词语。
阅读理解。
迷人的夏季牧场
就在雪的群峰的围绕中,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千里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漫流。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在闪烁着白光。
当你尽情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驰骋的时候,处处都可以看见那自由自在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膘肥体壮,毛色格外发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红羊,在太阳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这雪峰、绿林、繁花围绕着的天山千里牧场,虽然给人一种低平的感觉,但实际位置却在海拔三千米以上。每当一片乌云飞来,云脚总是扫着草原,洒下阵雨。牧群在雨云中出没,加浓了云意,很难分 (辨、辩、辫)得出哪是云头哪是牧群。而当阵雨过后,雨洗后的草原就变得更加清新碧绿,远看像块巨大的蓝宝石,近看像 (缀、辍)满草尖上的水珠,却又像数不清的金刚钻。
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 (碧、璧、壁)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 (笼、陇、垄)罩草原的时候,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呢。
你用不着客气,任何一个蒙古包都是你的温暖的家,只要你朝着有火光的地方走去,不论走进哪一家蒙古包,好客的哈萨克牧民都会像对待亲兄弟似的热情地接待你。渴了你可以先喝一盆马奶,饿了有烤羊排、有酸奶疙瘩,有酥油饼,你可以一如哈萨克牧民那样豪情地狂饮大嚼。(节选自碧野《天山景物记》)
6.文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字是 、 、 、 。
7.下列几个句子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
A.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
B.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在闪烁着白光。
C.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发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
D.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红羊,在太阳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8.文中说蒙古包“点点水泡似的”,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
9.第三段中的“蓝宝石”和“金刚钻”分别写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蓝宝石:
金刚钻:
10.第四段写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好处?
11.最后一段写出了牧人的什么性格特点?
课内阅读。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1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并用另外的读音组词。
蒙古(méng měng) 好客(hào hǎo)
1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亲热——( ) 大方——( )
14.如果将选文的内容当成一幅画,可以给它拟个名字: 图。
15.选文提到了蒙古族人民 、 、 、 等风俗习惯。
16.从画线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 。
课内阅读
丁香结(节选)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住了断断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混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7.选文第一、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18.选文不仅写了丁香花的形状,还写了它的 、 ,以及丁香花对“我”的影响。
19.选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0.作者为什么说斗室外的丁香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21.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积雪”“雪色”形容的是白色的丁香花。
B.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C.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描写出了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变形记(节选)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都很难盖得住,就要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条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他的房间虽说小了些,但的确是普普通通人住的房间,它仍然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在摊放着打开的衣料样品——格里高尔是个旅行推销员——的桌子上面,还是挂着那幅画,这是他不久前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装在漂亮的金色镜框里的。画的是一位戴着皮帽子、围着皮围巾的贵妇人,她挺直身子坐着,把一只套没了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
格里高尔的眼睛接着又朝窗口望去,天空很阴暗——可以听到雨点敲打在窗槛上的声音——他的心情也变得忧郁了。“要是能再睡一会儿,把这一切晦气事统统忘掉那该多好。”他想。但是完全办不到,平时他习惯于侧向右边睡,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再也不能采取那样的姿态了。无论怎样用力向右转,他仍旧滚了回来,肚子朝天。他试了至少一百次,还闭上眼睛免得看到那些拼命挣扎的腿,直到后来他感到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疼痛,才不得不罢休。
“啊,天哪,”他想,“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比坐办公室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他觉得肚子有点儿痒,就慢慢地挪动身子,靠近床头,好让自己的头抬起来得更容易些;他看清了发痒的地方,那儿布满了白色的小斑点,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想用一条腿去搔一搔,可是马上又缩了回来,因为这一碰使他浑身打了一阵寒战。
他又滑下来恢复到原来的姿势。“起床这么早,”他想,“会使人变傻的。人是需要睡觉的。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贵妇人。比如,我有一天上午赶回旅馆登记取回订货单时,别的人才坐下来吃早餐。我若是跟我的老板也来这一手,准定当场就给开除了。也许开除了倒更好一些,谁说得准呢。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地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听,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但是事情也未必毫无转机,只要等我攒够了钱,还清了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不过眼下我还是起床为妙,因为火车五点钟就要开了。”
他看了看柜子上嘀嘀嗒嗒响着的闹钟。天哪!已经六点半了,而指针还在悠悠然地向前移动,连六点半也过了,差一刻就七点了。闹钟难道没有响吗?他从床上可以看到闹钟明明是定在四点的,显然它已经响过了。是的,不过在那震耳欲聋的响声里,难道自己真的能安宁地睡着吗?嗯,他睡得并不安宁,可是却正说明他睡得不坏。那么他现在该干什么呢?下一班车七点钟开;要搭这一班车他得疯跑才行,可是他的样品都还没有包好,他也觉得自己的精神不佳。而且即使他赶上这班车,还是逃不过上司的一顿申斥,因为公司的听差一定是在等候五点钟的那班火车,这时早已回去报告他没有赶上了。那听差是老板的心腹,既无骨气又愚蠢不堪。那么,说自己病了行不行呢?不过这将是最不愉快的事,而且也显得很可疑,因为他服务五年以来没有害过一次病。老板一定会亲自带了大夫一起来,一定会责怪他的父母怎么会养出这样懒惰的儿子,他还会引用大夫的话,粗暴地把所有的理由都驳掉,在那个大夫看来,世界上除了健康的假病号,再也没有第二种人了。再说今天这种情况,大夫的话是不是真的不对呢?格里高尔觉得身体挺不错,除了有些困乏,这在如此长久的一次睡眠以后实在有些多余,另外,他甚至觉得特别饿。
(有删改)
22.本文写的是主人公 变成 后发生的事。
23.从哪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格里高尔真的变形了?( )
A.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都很难盖得住,就要滑下来了。
B.他的心情也变得忧郁了。
C.“起床这么早,”他想,“会使人变傻的。”
24.变形后的格里高尔是什么样子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25.变形后的格里高尔的动作行为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用“﹏﹏﹏”在文中画出一处证明他的改变的句子。
26.想象:格里高尔迟到了,母亲催他起床,他会怎么回答?又会有什么表现呢?
素养特训
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②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③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27.第①、③句话将花比作“ ”和“ ”,共同暗示了( )
A.花的纯洁与神圣。
B.花在自然界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的自然现象。
28.阅读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如读到第②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
29.阅读时,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读完选文,请你说说“我”还可能是什么,会做些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时间 小时候 渐渐地 后来,长大了
【解析】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小时候,好喜欢下雨。喜欢听那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喜欢那淅沥哗啦的宣泄声,喜欢雨水将大地洗了个澡之后的那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感觉。当然,最喜欢的还是那一片白茫茫的积水。”可知,“小时候,好喜欢下雨”是因为喜欢听雨声和在雨后的积水里玩耍。选A。
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后来,长大了,很惊奇地发现,还有“调调”这种叫人如痴如醉的东西。它象征着一个人的风雅与脱俗,像雨中漫步,伞下听雨鸣,海边观雨景,等等,不全都是很美、很别致、很调调的吗?令人老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盼望与向往。”可知,长大后,好喜欢下雨是因为喜欢雨中很美、很别致的“调调”。选B。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调调”指调门儿。结合“不全都是很美、很别致、很调调的吗”“还有“调调”这种叫人如痴如醉的东西。它象征着一个人的风雅与脱俗。像雨中漫步,伞下听雨鸣,海边观雨景,等等。不全都是很美、很别致的调调吗”可知,在文中是指让人脱俗的情调、趣味。选C。
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渐渐地,因为妈妈和老师都说:‘下雨天,可别忘了带雨具喔!淋了雨,会感冒,会生病的啊!’雨,也慢慢地不再是那种朝思夕盼的恩物了。不下也好,免得带雨具又烦又重的”可知,“雨,也慢慢地不再是那种朝思夕盼的恩物了”的原因是:妈妈和老师经常叮嘱下雨天要带雨具。故选:B。
5.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
由“小时候、渐渐地、后来、长大了”这些词语可知,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作者对雨的情感的。
6. 辨 缀 碧 笼 7.C 8.辽阔、广阔 9. 写出了雨后草原的清新碧绿 写出了草尖上水珠的晶莹剔透 10.时间顺序;这样写使得描写有条理,有层次地写出了景物的变化。 11.好客、豪放、热情
【解析】6.本题考查选择填空。
理解字义,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
辨:biàn,区别;分析。辩:biàn,争论;说明是非、真假。辫:biàn,把头发分股编成的带状物。
结合语境是区别哪是云头哪是牧群,选“辨”;
缀:zhuì,连结;组合。辍:chuò,中间停顿;停止。
结合“满”选“缀”,组成‘缀满’。
碧:bì,青绿色的玉石。璧:bì,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壁:bì,墙。
结合前后词语选“碧”,组成“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
笼:[lǒng]笼子;陇:lǒng,甘肃的别称。垄:lǒng,在耕地上培成的一行一行的土埂,在上面种植农作物 。
结合“罩”选“笼”,组成“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7.本题考查比喻句的认识。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A.本句把“草原”比作“海洋”;
B.本句把“蒙古包”比作“点点水泡”;
C.表示比喻句,没有喻体。
D.本句把黄牛、花牛、白羊、红羊比作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
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本句把“蒙古包”比作“点点水泡”,说明“蒙古包”,对草原来说很小,这体现了草原的辽阔、广阔;
9.本题考查赏析描写和修辞手法。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结合句子“而当阵雨过后,雨洗后的草原就变得更加清新碧绿,远看像块巨大的蓝宝石,近看像缀满草尖上的水珠,却又像数不清的金刚钻。”可知前半句中的本体是“草原”,喻体是“绿宝石”,这样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草原碧绿的样子;
后半句中的本体是“水珠”,喻体是“金刚钻”,这样把水珠缀满草尖晶莹剔透的样子写了出来。
10.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根据第④自然段描写的是由“黄昏”到“落日沉没”时的周围雪峰的景象可知这段话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这样写使得描写有条理,有层次地写出了景物的变化。
11.本题分析人物形象。
可以根据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根据“好客的哈萨克牧民都会像对待亲兄弟似的热情地接待你。渴了你可以先喝一盆马奶,饿了有烤羊排、酸奶疙瘩、酥油饼,你可以一如哈萨克牧民那样豪情地狂饮大嚼。”可知哈萨克牧民的性格特点有:好客、热情、豪放。
12.měng 蒙面 hào 好事 13. 冷淡 羞涩 14.主客联欢 15. 住蒙古包 喝奶茶 吃奶豆腐 吃手抓羊肉 16.蒙古族和汉族的情谊深厚,各民族团结和谐
【解析】12.本题考查多音字。
蒙:[méng](1)没有知识,愚昧。组词:启蒙、蒙昧。(2)遮盖起来。组词:蒙罩、蒙蔽。(3)承受;遭受。组词:承蒙、蒙难。(4)形容雨点细小。组词:蒙蒙细雨。
[měng]蒙古族。组词:蒙古族、蒙医、蒙古包。
蒙古[měng gǔ]:①蒙古国的简称,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是被两国包围的一个内陆国家。②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
好:[hǎo](1)优点多的;令人满意的(跟“坏”相对)。组词:好人、好事情。(2)表示某方面的性质令人满意。组词:好看、好听。(3)亲爱;友爱。组词:友好,交好。(4)(身体)健康;(疾病)痊愈。组词:好身体。(5)容易(限用于动词前)。组词:好说、好过。(6)用在形容词、数量词等前面,表示多或久。组词:好多、好久。(7)在形容词、动词前,表示程度深,并带有感叹语气。组词:好冷、好香。(8)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
[hào](1)嗜爱、喜爱。组词:好学、爱好。(2)心中所喜爱的事。组词:投其所好。
好客[hào kè]:乐于接待客人。
13.本题考查反义词。
亲热:亲密而热情。反义词:冷漠、冷淡。
大方:①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③(样式、颜色等)不俗气。反义词:吝啬、小气、害臊、羞涩。
14.本题考查取小标题。
选文讲了蒙古族人民盛情款待远客与宾客敬酒联欢的情景。如果将选文的内容当成一幅画,可以拟的名字:主客联欢图。
15.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
从“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可以知道蒙古族人民有住蒙古包、喝奶茶、吃奶豆腐、吃手抓羊肉等风俗习惯。
16.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画线句子写了汉族人民和蒙古族人民在友好互动,大家虽然语言不同,但心可是一样。画线句体现了蒙古族和汉族的情谊深厚,各民族团结和谐。
17.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18. 颜色 香味 19.拟人、比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丁香花显得俏皮活泼、生机勃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小巧、繁密、耀眼,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惹人喜爱的姿态。 20.因为丁香花的颜色与香气让作者的想象更加开阔,文思更加通畅。 21.C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找关键句的能力。
阅读选文可知,第一段描写的是城里的丁香花,第二段是描写城外的丁香花。故第一、二自然段是围绕“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来写的。
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概括能力。
阅读选文,“两片雪白”、“半树银妆”、“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等语句写出了丁香花的颜色。“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香气直透毫端”写出了丁香花的香味。
19.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赏析。
“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把丁香花比喻成星星,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小巧、多、花开得茂盛耀眼。“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从墙上窥着行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半树银妆”突出了丁香花的美丽与茂盛,“探”、“窥”将丁香花写得俏皮活泼,生机勃勃。
20.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从“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可知,白色的丁香花在作者的窗前开得很茂盛,洁白的小花,幽雅的甜香融进了作者的生活之中,与作者的生活密不可分,使作者的文思更加通畅。
2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选项A,从“在我住了断断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可知,“积雪”与“雪色”说的是丁香花,故A正确。
选项B,选文作者花大量笔墨写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是因为作者的生活与这三棵白丁香密不可分,故B正确。
选项C,作者以细腻的文笔描写的是白丁香,也捎带描写了一下紫丁香。选项中说“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与选文内容不符,故C错误。
题干要求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故选C。
22. 格里高尔 巨大的甲虫 23.A 24.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都很难盖得住,就要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条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25.无论怎样用力向右转,他仍旧滚了回来,肚子朝天。他试了至少一百次,还闭上眼睛免得看到那些拼命挣扎的腿,直到后来他感到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疼痛,才不得不罢休。
他看清了发痒的地方,那儿布满了白色的小斑点,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想用一条腿去搔一搔,可是马上又缩了回来,因为这一碰使他浑身打了一阵寒战。 26.格里高尔连忙回答,可是这声音里面却夹杂着另一种可怕的叽叽喳喳的尖叫声,仿佛是伴音似的,格里高尔只得简单地说:“是的,是的,谢谢你,妈妈!我这会儿正在起床呢。”
【解析】2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可知,短文写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后发生的事。
2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A.结合“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都很难盖得住,就要滑下来了。”可知,这个句子写作者变甲虫的过程。
B.“他的心情也变得忧郁了。”是描写人物的心情。
C.“‘起床这么早,’他想,‘会使人变傻的。’”是写的人物的心理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格里高尔真的变形的应是A选项,故选:A。
2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都很难盖得住,就要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条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可知,变形后的格里高尔的样子。
2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他想。但是完全办不到,平时他习惯于侧向右边睡,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再也不能采取那样的姿态了。无论怎样用力向右转,他仍旧滚了回来,肚子朝天。他试了至少一百次,还闭上眼睛免得看到那些拼命挣扎的腿,直到后来他感到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疼痛,才不得不罢休。”“他觉得肚子有点儿痒,就慢慢地挪动身子,靠近床头,好让自己的头抬起来得更容易些;他看清了发痒的地方,那儿布满了白色的小斑点,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想用一条腿去搔一搔,可是马上又缩了回来,因为这一碰使他浑身打了一阵寒战。”可知,变形后的格里高尔的动作行为发生的改变。
2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根据题干可知,是想象格里高尔迟到了,母亲催他起床,他会怎么回答?又会有什么表现呢?展开丰富的想象。本题是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
如:格里高尔大声地回答,可声音不再是原来的声音,夹杂一些叽叽的声音,此时,他只能说道:“我马上起来了。”
27. 大自然的话语 诸元素之女 B 28.一颗流星在天空中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消失在天边 29.我是信使,给人们传递春的信息。
【解析】27.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花儿比作“大自然的话语”,“说出来”是指花儿开放了;“收回去”是指花儿凋谢了;“又说一遍”是指第二年、第三年……说明花儿在每一年都开放的过程。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花儿比作“诸元素之女”,介绍了花的生长过程。“诸”是指多的意思,这里说的是很多元素。“我”是很多元素的女儿,是因为一年四季都有花,无论春夏秋冬,花儿始终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冬天我是种子,春天发芽,夏天成长,秋天枯萎。
这两句话共同暗示了花在自然界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的自然现象。
28.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是比喻句,把花儿比作“星星”,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阴中,“坠落在绿茵中”描绘了草丛之中花儿星星点点、竞相开放的景象。发挥想象,将星星从苍穹坠落的画面写出来即可。
2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这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分别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发挥想象,将花儿还会是什么,会做些什么写出来即可。如:我是清风,为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