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若隐(yǐng)若现 归巢(cháo) B.悄(qiāo)无声息 潜(qián)水
C.系(xì)铃铛 半明半昧(mèi) D.家雀(qiǎo)儿 屏(píng)幕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振耳欲聋 浩浩荡荡 B.鸦鹊无声 响彻云宵
C.人生鼎沸 悄无声息 D.坑坑洼洼 风平浪静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B.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C.这个字我好像写错了,得查查字典。 D.这道题真的很难吗?我看未必。
4.根据课文内容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潮》描写的是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B.《走月亮》中,“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时间是在秋天的夜晚。
C.《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的作者都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
D.《繁星》的作者是巴金,他的其他作品有《雾》《雨》《电》等。
5.下列对“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浪潮的声势特点。
B.这句话刻画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开阔,横贯江面;势猛,有进无退;先呈线状,后呈墙状,至此呈万马并进状。
C.句中“千万匹”、“浩浩荡荡”写出了大潮的声势大。
D.从“浩浩荡荡”一词可以看出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大潮的声势。
6.下列不是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这一话题的一项是( )
A.我发现有同学在上学路上随意把口香糖吐在地上。我过去提醒他把口香糖捡起来丢在垃圾桶里。
B.我发现有个餐馆门前的笼子里有几只野生保护动物。我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C.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火。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
D.如果家里冰箱里的剩菜放了时间久了,我建议爸爸妈妈把剩菜倒掉。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渐渐突然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正在总结经验。
C.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D.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二、填空题
8.看拼音,写词语。
mài suì tián ɡěnɡ ɡuī cháo bà zhàn zhuì luò
( ) ( ) ( ) ( ) ( )
táo shā qiān zǒu bái é chónɡ luǎn kēnɡ wā
( ) ( ) ( ) ( ) ( )
9.比一比,再组词。
潮( )堤( )震( )犹( )屹( )
朝( )提( )振( )忧( )吃( )
10.按要求写近义词。
写近义词。
美妙—— 雄伟—— 热闹—— .
突然—— 温柔—— 快活—— .
11.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 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 ,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 ,人群又 。
(2)《秋晚的江上》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秋晚”点明了 ,“江上”交代了 。诗中描写了 、 、 这些景物。
(3)我和阿妈走月亮,走到溪水边,我仿佛听到了 ;走到果园边,我好像闻到了 。
(4)黄昏,小林和爸爸一起在树林里散步,此时他看到太阳的余晖映入到深林里,照在林间的青苔上,他不由得吟诵起诗句:“ , 。”
(5)小朋友们敞开心扉的交流让我知道了读文章时,我们要想象 ,“听”到 ,“闻”到 。我们只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才能深入文章内容,有更多的收获。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2.“盼”字左右结构,左部是“目”,不要写成“日”。 ( )
13.“犹”字共有7笔,第1笔是弯钩。( )
14.“震”字上下结构,下部是“辰”,不要漏写中间的横。( )
15.“牵”字共有9笔,第3笔是捺。( )
16.“卵”字共有7笔,第3笔是竖提。( )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走月亮》节选
①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 )布满( )。哟,( )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③村道已经修补过,( )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旁边就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呀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17.按课文内容填空。
18.联系上下文理解,“走月亮”指的是: 。
19.短文中描写了“我”和阿妈走月亮,分别去了哪些地方?
.
20.读第③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一句作者听到的声音;用“ ”画出一句作者看到的景物;用“……”画出一句作者想到的事情。
21.第③自然段中“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如果改写成“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原句与改后的句子比较,有哪些不同?
.
22.采用“看到(听到,闻到)+想到”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
阅读
一只巴掌也能拍响
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不要说像其他孩子那样欢快地跳跃奔跑,就连平常走路都困难。寸步难行的她非常悲观和忧郁,当医生教她做——一点运动说这可能对她恢复健康有益时她就像没有听到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环和自卑感越来越重她________拒绝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条胳膊的老人却成为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故事。
这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道:“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是一个初春风中还有几分寒意,但她却________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老人对她笑了笑,说:“只要努力,一只巴掌一样可以拍响。你一样能站起来的!
那天晚上她让父亲写了一张纸条,贴到了墙上,上面是这样的一行字:一只巴掌也能拍响。从那之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无论多么艰难和痛苦,她都咬牙坚持着。有一点进步了她又以更大的受苦姿态来求更大的进步。甚至父母不在时,她自己扔开支架试着走路。蜕变的痛苦是牵扯到筋骨的。她坚持着,她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样行走,奔跑。她要行走,她要奔跑……
11岁时她________扔掉支架,她又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着,她开始锻炼打篮球和参加田径运动。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中,当她第一个撞线后,赛场上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喊着这个美国黑人的名字:威尔码鲁道夫。那一届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女子百米冠军。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条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
2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连一步都难以进行。形容走路困难。( )
比喻事物发生巨大的改变。( )
24.在文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
A.甚至终于突然 B.甚至突然终于
C.终于突然甚至 D.突然甚至终于
25.“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她的“与众不同”不包括( )
A.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欢快地跳跃奔跑。
B.她拒绝所有人的靠近。
C.她喜欢到幼儿园去听孩子们唱歌。
D.她和邻居家那个只有一条胳膊的老人成为了好伙伴。
26.她为什么拒绝所有人的靠近,唯独和这位老人成为好伙伴?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因为这位老人和她一样,身体有残疾。
B.她觉得自己的命运和这位老人一样,只有老人才能对自己的经历感同身受。
C.老人乐观的精神感动着她,她乐意听老人讲故事。
D.老人经常给她带好吃的,她感觉只有这位老人对自己好。
27.她让父亲写了一张纸条,贴到了墙上,纸条上写着什么?请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努力,一只巴掌—样可以拍响。 B.你—样能站起来的!
C.一只巴掌也能拍响。 D.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
28.仔细阅读短文第2自然段,将描写老人语言、动作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并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并做批注。
.
29.通读全文,写出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30.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
五、书面表达
31.习作展示。
以“游 ”为题,写一篇作文。写清楚你游玩的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就是你喜欢游玩的原因。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D
【详解】A若隐若现(yǐn)
B悄无声息(qiǎo)
C系铃铛(jì)
2.D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形。
A振耳欲聋——震耳欲聋
B响彻云宵——响彻云霄
C人生鼎沸——人声鼎沸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选项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修辞手法就是拟人。花儿在草地上睡眠,白云占了整个天空。都是把花儿和白云当作人来写,人的动作来表现。出自《花牛歌》作者:徐志摩。
选项B运用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花香不可能飘十里,这里使用夸张手法来形容花很香。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
选项C没有运用修辞,注意不要误判成比喻。
选项D运用了设问的修辞。设问手法:有问有答,自问自答。
4.C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识记。
ABD项说法正确;C项《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这首诗通过描写草地上的花牛行动的各个情景,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5.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课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是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出自《观潮》这篇文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具体而形象地写了在近处观察钱塘江大潮时,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充分体出了大潮浩浩荡荡的气势,刻画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开阔,横贯江面;势猛,有进无退;先呈线状,后呈墙状,至此呈万马并进状。“浩浩荡荡”原来形容人多声势广大的样子,后来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这句话中指大潮的气势。由此可知,D选项说法错误。
6.D
【详解】此题考查口语交际主题的的理解能力,“我们与环境”这一话题主要在于“环境”二字,比如不乱扔垃圾、植树护林、城市尾气排放等等,选项D和环境没有关系,和身体健康有关。
7.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病修改,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A渐渐突然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渐渐”和“突然”矛盾,去掉突然。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正在总结经验。前后语义矛盾,去掉“不”即可。
C选项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逻辑不当,改为:他对自己能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8. 麦穗 田埂 归巢 霸占 坠落 淘沙 牵走 白鹅 虫卵 坑洼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穗、巢、霸、鹅、卵”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潮水 堤岸 地震 犹豫 屹立 朝阳 提包 振奋 忧伤 吃饭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10. 美好 雄壮 喧哗
忽然 温顺 快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美妙:深奥,奥妙。美好,奇妙的意思。近义词有:优美、动听、奇妙、美好、巧妙等。
雄伟:释义:形容壮丽、高大。也有声音很大的意思。近义词有:雄壮、巍峨、广博、高峻、富丽等。
热闹:繁盛活跃;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热闹的景象。近义词有:喧哗、旺盛、烦嚣、争吵、兴盛等。
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近义词有:陡然、蓦然、倏地、遽然、顿然等。
温柔:温和柔顺(多形容女性)。近义词有:轻柔、儒雅、幽雅、和顺等。
快活:意思是高兴快乐,鸟鸣声。近义词有:欢跃、怡悦、欢畅、快乐、乐意、喜悦等。
11. 踮着脚 风平浪静 越来越大 水天相接 一条白线 沸腾起来 时间 地点 归鸟 夕阳 芦苇 潺潺的溪流声 果子的香甜气味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画面 声音 味道
【详解】(1)此句出自课文《观潮》。《观潮》的作者是赵宗成。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3)此句出自课文《走月亮》。《走月亮》的作者是吴然。吴地传统民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走月亮》一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4)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此句的意思是: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它出自王维 《鹿柴》。
(5)通过平时的学习我们知道,读文章时,我们要想象画面,“听”到声音,“闻”到味道。我们只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才能深入文章内容,有更多的收获。
12.√ 13.× 14.√ 15.× 16.×
【分析】12.考查对汉字结构的掌握。“盼”形声,左右结构。从目,分声。本义: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同本义。
13.考查对汉字笔画的掌握。“犹”字共有7笔,笔画是:撇、弯钩、撇、横、撇、竖弯钩、点、第一笔是撇。
14.本题考查对汉字结构的掌握。“震”字上下结构,下部是“辰”。笔画名称:横、点、横撇/横钩、竖、点、点、点、点、横、撇、横、横、竖提、撇、捺。
15.考查对汉字笔画的掌握,“牵”共九画,横、撇、点、点、横撇/横钩、撇、横、横、竖。第三笔是点。
16.本题考查对汉字笔画的掌握,“卵”字共有7笔,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第三笔是点。
17.鹅卵石 河床 卵石间 坑坑洼洼 18.在月亮下散步行走 19.村道、果园、稻田。 20.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呀飞…… 21.原句具体的列出了是哪些果子的甜香,生动具体,使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修改后的句子,描写的比较笼统,不如原句生动细腻。 22.火红的落日斜挂,染红了天空,湿润的空气抚摸着我的面庞.走在小巷里,耳边传来“滋滋”的炒菜声,满鼻的都是香喷喷的米饭味。
【解析】17.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注意书写正确,不要错字。
18.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难度不大。从全文来看,我们都是在月光下行走。因此,走月亮就是在月下散步行走。
19.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答案区间为第3自然段,梳理文章内容可知,“我”和阿妈走的地方有:村道、果园、稻田。
20.本题考查文意理解,作答时要仔细甄别文章内容。“秋虫唱着”是作者听到的声音;“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是作者看到的;“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呀飞……”是作者想到的。
21.本题考查语言的比较分析,作答时要仔细比较两个句子之间的差别,然后辨析表达效果。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相比,显得笼统,不够具体,不如原句细腻形象,据此分析即可。
22.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注意遵循“看到(听到,闻到)+想到”的格式写作,同时还要注意描写的是“景物”,而不能是其它。
23. 寸步难行 蜕变 24.B 25.C 26.D 27.C 28.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
这是一位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的老人。 29. 威尔码·鲁道夫因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寸步难行,所以感到自卑,不愿与他人接触。 邻居家那个只有一条胳膊的老人是她的好伙伴,给了她很多鼓励。“一个巴掌也能拍响”激励着她,影响了她。 她不断的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女子百米冠军。 30.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你已经走在人生的尽头。生活中我们遇到问题不要逃避,要勇于面对,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完全可以战胜。
【解析】略
31.例文:
游灵山
风柔柔的吹,小鸟喳喳地叫,春日缕缕的洒在身上,我们一家子人开着车到了灵山。
到灵山的门前,我们下了车向灵山出发了,走着走着,就看到蜿蜒的盘山公路,远看就像一根面条,吃一口一定很美味,可惜它不是吃的,这也像是考驾照的项目之一——S型行车道,在公路的边缘有花有草,忽然发现红花绿草真是绝配啊!
上山后就能听到“当当当”的声音,先去前面的小亭子里面歇一歇,妈妈说。我对这“当”的声音来源更加好奇了,体力恢复好后,我们就进去寺庙门。打开那一瞬间就看到一个和尚在敲钟,进入到里面除了和尚敲钟的声音就没有别的声音了,里面很是幽静,我们来到了大佛的面前,大佛的外形是圆圆的脸,慈祥的眼睛。笑得开心得大嘴和耳朵下大大的耳垂,看着像慈祥的老人一样。拿起旁边的香,爸爸拿起三柱香,用打火机一点燃后插入土中。
我又观察了寺庙的结构,可是怎么也看不出来,古代的人民真是有智慧,创造出了这样让人难以理解的结构和美丽的文化传统。
站在山上看下面,感到人像蚂蚁一样,小汽车像橡皮在慢慢的移动,自己也没有做什么大事,感到心里很自豪,在山脚下就感到很美,但是在山上时比山脚下更美!
一天的游玩结束了,我和家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灵山。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首先明确游玩的地点是哪里,然后根据游玩的过程写出相应的经过,以及在游玩过程中的启示和感悟。写清楚游玩的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就是喜欢游玩的原因即可。注意语言的完整和连贯,不要写错别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