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嫌弃(xián) 大腹便便(biàn) B.吩咐(fù) 糕饼(bǐn)
C.嵌入(qiàn) 榨油(zhà) D.眼睑(jiǎn) 待会(d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为难 萝筐 恩惠 偶尔 B.铿锵 镜匣 收获 爱慕
C.韵味 嫩绿 茅停 缠绕 D.欣赏 温闰 雏儿 咂嘴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 )
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B.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C.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D.(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5.下列语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句话把珍珠比作珍珠鸟背上的白点,把蓬松的球儿比作它的身子,突出了珍珠鸟的体形特点。
B.“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里把白鹭比作诗、散文诗,突出了白鹭蕴含着的内在美。
C.“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鹭站着时的样子说成是在望哨,写出了白鹭站着时的情景。
D.“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这句话的“香飘十里”是夸张写法,写出了桂花的芳香。
6.下列不是描写桂花的诗句是( )
A.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C.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D.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7.下列诗句中,表示“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的是( )
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填空题
8.看拼音,写词语。
ài mù ǎi xiǎo dǒnɡ dé yù lán luó kuānɡ
dàn ɡāo ɡuǎnɡ bō dà bǐnɡ chén jìn chán zhe
9.填空题。
照样子,将下列字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例:乌 鸟 (飞鸟)
尤 ( ) 兰 ( ) 未 (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漫:A.沉漫,陷入。B.淹没。C.没有限制,没有约束。
(1)全年,整个村子都漫在桂花的香气里。( )
(2)接连不断的下大雨,大水漫过了堤坝。( )
(3)他漫无边际地讲了一大通无关的话,谁也不要听。( )
10.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
( )的歌曲 ( )的香气 ( )的丛林
( )的绿蔓 ( )的球儿 ( )的笔尖
11.读句子,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然而白鹭,忘却
④晴天的清晨,孤独地站立,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 、
12.根据下面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2)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3)形容香气浓郁或香气传得非常远,特别香。
(4)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13.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小时候,我 对什么花, 不懂得欣赏。
(2) 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 觉得大了一些。
(3) 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 差多了。
(4) 小鸟的胆子越来越大了, 它敢一点点挨近我。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 。
(2)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 。
(3)看到有的同学追求名牌鞋子时,我会借用《落花生》一文中的句子来劝他(她): 。
三、判断题
根据课文《落花生》内容判断正误。
15.父亲的话是希望孩子们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 ( )
16.父亲的话是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称赞花生要比其他水果更加有用。 ( )
17.父亲的话只是就好看与不好看作比较,并没有贬低桃子等水果的意思。 ( )
18.父亲的话是勉励孩子们不要夸耀自己,不但要外表美,也要心灵美。 (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语段《落花生》,完成练习。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咐附( )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9.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0.划线句“开辟”在文中的意思是 ,“居然”突出了一家人 的心情。
21.“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有用的人”指 ,“讲体面”指 。
②用加点词语造句: 。
22.“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你怎样理解?
23.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写一段话。
蜡烛 菊花 粉笔
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24.选文每段都是一幅画,请你给这三幅画各起一个名字。
25.文中划线句中的“它”是不是在“望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26.第三幅画的画面特点是什么?
五、书面表达
27.习作展示。
以“我最喜爱的 (填动物)”为题,写一篇作文,写出动物的特征,抓住动物的外貌、脾气、喜好、以及它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了汉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找出错误的读音改正即可。
A.“大腹便便”的“便”读音pián
B.“糕饼”的“饼”读音 bǐng
C.读音正确。
D.“待会”的“待”读音dāi
2.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有误,箩筐:用竹子或柳条等编成的器具,或圆或方,或方底圆口,用来盛粮食、蔬菜等。故“萝筐”的“萝”错误。
B.全部正确。
C.有误,茅亭:用茅草搭建的凉亭,或有人在内卖茶水和供过路人歇息。故“茅停”的“停”错误。
D.有误,温润:指人的性情、言语温和。故“温闰”的“闰”错误。
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项,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口才好”与“夸夸其谈”前后矛盾。
B项,甜言蜜语:意思是为像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好听的话。“甜言蜜语”不能修饰“说话”。
C项,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符合本句语境。
D项,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形容人来往频繁应该使用络绎不绝。
4.B
【详解】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辨别。
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修辞手法叫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事物形象更加鲜明,感受更强烈。
A项,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表现出花生宝贵的内在品格,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计名利。
B项,这个句子没有用到对比。
C项,把桂花树的外形与梅树的相比,突出桂花树的样子比较平常,没什么特色,笨笨的。
D项,把白鹭的外形与白鹤、朱鹭、苍鹭的相比,突出白鹭外形的精巧、匀称,一切都很适宜。
5.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课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要求我们理解掌握所学课文。回顾所学可知,BCD三项说法正确。“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句话把珍珠鸟背上的白点比作珍珠,把它的身子比作蓬松的球儿,突出了珍珠鸟的体形特点。由此可知,A选项中“把珍珠比作珍珠鸟背上的白点,把蓬松的球儿比作它的身子”说法错误。
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识记和理解能力,需要学生平时做好识记和理解。根据题中的选项,快速回忆古诗内容。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出自唐朝宋之问的《灵隐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出自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可知,D选项是描写梅花而不是桂花。
7.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诗词名句的理解,并结合题干内容进行分析。
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出自于林升的《题临安邸》,原文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于虞世南的《蝉》,原文为: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出自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结合题目来看表示“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应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8.爱慕 矮小 懂得 玉兰 箩筐
蛋糕 广播 大饼 沉浸 缠着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慕、莲、懂、浸、缠、”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龙 龙王 羊 山羊 朱 朱红 A B C
【详解】填空题考查汉字的字形及组词,注意书写规范没有错别字。
尤加一笔“丿”组成龙,组词:恐龙、龙族。
兰加一笔“丨”组成羊,组词:山羊、绵羊。
未加一笔“丿”组成朱,组词:朱红、朱雀。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不同词境中同一个字意思辨析的能力,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理解具体词的意思。
(1)“漫在桂花的香气里”说明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说明桂花特别香。这里的“漫”指沉浸,陷入。
(2)“大水漫过了堤坝”说明大水淹没了河堤大坝。这里的“漫”指水过满,四处流出,漾出来、淹没。
(3)“他漫无边际地讲了一大通无关的话”说明他随心所欲没有限制的说了很多没用的话”这里的“漫”指不受约束、随便、边际、边缘、界限。
10. 优美 迷人 深幽 繁茂 蓬松 颤动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中间为“的”,后为名词,前面可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特点,然后进行合理的搭配,如:优美的歌曲。
11. 精致 适合 忘记 孤单 平稳 悠闲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
精巧:精细巧妙。近义词:精致。
适宜:合适;相宜。近义词:适合。
忘却:不记得,忘记。近义词:忘记。
孤独:独自一个;孤单。近义词:孤单。
安稳:稳当;平稳。近义词:平稳。
悠然:悠闲的样子。近义词:悠闲。
12. 自以为是 美中不足 香飘十里 不动声色
【详解】考查对词语的积累理解与识记。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十里飘香:方圆十里以内都可以闻到香味,形容劲味十足。
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
13. 无论 都 即使 也 如果 就 因为 所以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1)本题前面分句提出条件“我对什么花”,后面分句说明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我不懂得欣赏”,分句之间为条件关系,根据句意,属于无条件达成结果,适用关联词“无论……就……”或者“不管……都……”。
(2)本题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后面分句说明这种假设下产生的结果,“觉得大了一些”,分句之间为假设关系,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
(3)本题前面分句提出假设“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后面分句说明这种假设下产生的结果,“比摇下来的香味差多了”,分句之间为假设关系,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
(4)本题“它敢一点点挨近我”的原因是因为“小鸟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分句之间为因果关系,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14. 散文诗 阵阵桂花雨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以及重点句子的识记能力。
(1)本题出自于《白鹭》,主要内容为: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政治追求。
《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语言优雅,蕴含深意,用词准确,语言质朴,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
原句应为: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本题出自于《桂花雨》,主要内容为:《桂花雨》以“桂花雨”为题引起人们很多美好的遐想。作者文笔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全文充盈着桂花香。其中“摇花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些情感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第一段(第1至4自然段):“我”小时候喜欢桂花以及摇桂花的原因。
第二段(第5、6自然段):“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
第三段(第7、8自然段):“我”对童年“摇花乐”的怀念。
原句应为: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3)本题出自于《落花生》,主要内容为: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扎扎实实做人的思想感情。
《落花生》是一篇记叙散文,它运用对话写人记事。在平淡如水的记叙中,蕴涵了殷殷的深情。收获花生的夜晚,妻子儿女、父母昆仲姊妹,数人围坐一屋。
品尝着自己亲手劳动种植的花生,一灯如豆,言欢意惬,这该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而又回味不已、充满着温馨气息的阖家欢乐图呵。这里有慈母的爱,严父的情,兄姊的宽厚,小弟的聪颖。
从这里,当母亲的可以寻到子女的拳拳寸草心,做父亲的可以觅得妻子的温柔,儿女的厚爱;做儿女的也不难体味出父每天高地厚一般的养育之恩。
总之,任何人都可以从中领会到家庭的温暖,天伦的乐趣。父亲与膝前儿女们亲切的闲谈,热烈的讨论,家常的絮语,品评着人世间一件最常见而又微小的事物。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辞,也无阐幽发微的“春秋”大义,看似平淡无奇,却包含了人世间所有父亲望子成人的殷殷深情。
原句应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15.√ 16.× 17.√ 18.×
【解析】15.正确。
16.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是最可贵之处是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17.正确。
18.父亲的话是勉励孩子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9.fù zhà 20. 开发 收获花生的意外和喜悦。 21. 对他人、对社会有好处和做出贡献的人 只注重外表美不注重内心美的人。 你每天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做一个乐观的人,不要做一个悲观的人。 22.花生的外表并不好看 但是它的用处很多,体现了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表明了父亲对这种品质的的赞美。 23.蜡烛:蜡烛很普通,但是它那种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却深深吸引了我。它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丝回报。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的培育者、祖国栋梁的支柱、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每天,老师早早地回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
【分析】19.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掌握。
咐:fù吩咐。
榨:zhà压出物体里汁液的器具:油榨。酒榨。榨床。
20.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开辟”在文中的意思是开发荒地。
“居然”的意思是:结果出乎意料。从这个词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收获花生的意外和喜悦。
21.考查了句子理解。
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上文“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可知,“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一句中父亲借花生喻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要做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要做贪图名利、追求体面,光彩而不学无术的人,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联系上下文可知“有用的人”是指对他人、对社会有好处和做出贡献的人。“只讲体面”的人指只注重外表美不注重内心美的人。
“要……不要……”造句:你每天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做一个乐观的人,不要做一个悲观的人。
22.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花生的外表并不好看 但是它的用处很多 炒烹炸各种花样也都很好吃 做人要像花生一样 做一个朴实无华但是有用的人。体现了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表明了父亲对这种品质的的赞美。
23.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提示的事物写一段话。
蜡烛:蜡烛很普通,但是它那种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却深深吸引了我。它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丝回报。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的培育者、祖国栋梁的支柱、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每天,老师早早地回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
菊花:菊花不仅是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而且被赋予了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粉笔:擦黑板时,粉笔默默无怨地站在旁边,任板擦轻轻地擦向黑板,擦去它用身体写下的那一行行字迹,无数细细的粉笔末儿徐徐飘落下来,像簌簌的玉屑;像纷纷的雪花……但我想这更像一种精神,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更像那种高尚的人.这就是默默耕耘、辛勤地培育着祖国花朵的教师们.老师,他们付出自己血汗,辛勤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花朵.他们呕心沥血,从春到秋,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拿着微薄的工资,却从无半句怨言;任学生踏着自己的肩头登上成功的宝座;接受鲜花、掌声和奖杯,却从不居功自傲.这不正像粉笔那种无私的精神吗
24.水田钓鱼 闲立枝头 黄昏低飞 25.是,可根据语段中的“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得出,它站得这么高,而且“不安稳”,似是有任务在身。(或:不是,可根据语段中的“它却很悠然”,如果有任务,是在望哨,就不会“很悠然”了。) 26.清纯美丽,生机勃勃。
【解析】24.考查了概括选段内容的能力。选文第1自然段描写的是两只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的画面,这幅画面可以概括为:水田钓鱼。选文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白鹭悠然站立小树枝头的画面,可以概括为:闲立枝头。选文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黄昏时白鹭在空中低飞的画面,可以概括为:黄昏低飞。
25.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文中画线句子出现在选文第2自然段中。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白鹭是不是真的在望哨。所以,我们可以联系前文“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如,是在望哨,则联系“看来像是不安稳”来分析,因为在望哨,则有任务,有任务在身自然不会安稳;若回答不是在望哨,则联系“它却很悠然”来分析,既然白鹭十分悠然,自然没有任务在身,当然就不是在望哨了。
26.考查了分析文段内容的能力。第三幅图是“黄昏低飞”,从选文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分析可知,第三幅图的特点是:清纯美丽,生机勃勃。
27.例文:
我最喜爱的小动物
我家养了一只小狗,叫“可可”。它胖乎乎的,全身金黄,十分耀眼;一双机灵的眼睛圆溜溜的;耳朵也十分灵敏,周围稍微有一点响声就会竖起来;四条腿不长不短,跑起来像风一样快。
“可可”很贪吃,只要能吃的,就不放过。有一次,我想逗逗“可可”,就拿了一块肉,假装要给它吃,当它正要吃的时候,我又拿了回来,自己先咬了一口。这下可把“可可”急坏了,就在我缩回手的瞬间,只见“可可”平地往起一跃,差一点就就够着我的肩膀了。幸好我的反应快,赶忙把肉换到了另外一只手上,而“可可”呢,不但没吃着,还一头栽到了垃圾桶里。我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只见“可可”从垃圾桶里爬出来,也不抢那块肉了,悻悻地躲到墙角不理我了。
为了安慰它,让它高兴,我只好把肉给它了,它倒是“不计前嫌”,没心没肺地又狼吞虎咽起来。
“可可”和邻居家的“兴兴”关系很好,总是在一起玩。有一回,一只流浪狗把“兴兴”欺负了,“兴兴”狼狈地回来告状,“可可”就像一位大哥,不停地舔着“兴兴”,还带了一群狗出去收拾那只流浪狗,那只流浪狗看见这阵势,吓得夹着尾巴一动也不敢动。
“可可”还十分尽职。只要有什么人从门口经过,它都要“汪汪”地狂吠警告:“快离开!别靠近我主人家!”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小动物——小狗“可可”。
【详解】本题考查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语言的组织、表述能力。
先审题
本题是半命题作文,需要先补全题目;要求写动物并围绕喜爱来写,抓住动物的外貌、脾气、喜好、以及它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字数不能少于300字。注意书写规范,不能出现错别字。
写作思路
首先,补全题目。要求写“我最喜爱的 ”,空白处可以填写自己喜爱的动物,例如:小猫、小狗、小白兔、熊猫等,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即可。
其次,介绍你喜爱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喜爱?也就是喜爱的原因是什么?你和你喜爱的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注意写作过程中要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最后,收束全文,点明中心。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