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僵硬 苍蝇 吟诵 营地 B.驻扎 住房 注目 拄着
C.小区 曲线 弯曲 扭曲 D.思考 湿润 丝线 斯文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操场 枯委 重叠 缘起 B.废劲 固定 客厅 临时
C.良好 茎干 地趾 倾倒 D.扒土 搬运 铺设 骤雨
3.操场上虽有几百人,却( ),似乎连根针掉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
A.风平浪静 B.窃窃私语 C.悄无声息 D.鸦雀无声
4.李老师在办公室接待一位家长,那位家长抱怨在家里不敢抽烟,又试探地问李老师在此处能不能抽烟,李老师委婉地拒绝了。猜一猜,李老师是怎么说的?( )
A.不行,办公室里是禁止抽烟的。
B.您看一看您头顶上的标牌吧。
C.先生,您就像在家里一样好了!
D.先生,您还是控制一下自己吧。
5.《题西林壁》这首诗给人们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地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这样才不至于迷惑。
6.“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告诉我们( )
①万事万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②我们分析矛盾时,既看到其共同点,又要看到其各自的特点。
③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
④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7.下面句子不是把物当成人来写的是( )。
A.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B.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
C.雄燕子还不停地唱歌,欢天喜地、叽叽喳喳地说着贺词。
D.冰尜儿能毫无怨言地让你抽打,在冰面上旋转、舞蹈。
二、填空题
8.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巫婆( ) 磕头( ) 茅屋( ) 挑衅( )
船舶( ) 彻底( ) 模范( ) 拳头( )
9.比一比,再组词。
休( ) 迹( ) 曲( ) 经( ) 拂( )
体( ) 弯( ) 田( ) 茎( ) 佛( )
10.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隧道 ( )地选择 ( )地铺开
( )的工具 ( )地学习 ( )地讨论
1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吸引人们的注意。( )
(2)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
(3)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积起来。( )
12.猜谜语。
①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
②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
③小小植物爱爬高,一爬爬到房顶上。 .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美景让人流连。细细的溪水,流着 ,流着 。灰白色的 布满河床。
(2)奇观让人惊叹。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 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 。
(3)诗句让人明理。《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4)精神令人佩服。女娃游于东海, , ,常 , 。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爬山虎的脚》节选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蚊龙的爪子。
14.这两段话先写了 ,然后写了 。
15.“嫩红”一词中“嫩”的意思是 (①初生而柔弱;②淡,浅;③幼稚;④轻,微。)
16.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圈出表示爬山虎向上爬时动作的词。
17.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老鼠观海
一天,小老鼠对它的爸爸妈妈说:“我想到海边去看看。”
“这条路太可怕了,随时都可能遇到危险,千万去不得!”爸爸妈妈劝阻道。
“好多小朋友都去过,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大海是什么样的!你们不带我去,我就自己去,谁也别想拦我!”小老鼠坚定地说。
“( )你已下定决心了,那么,( )希望你一路上小心谨(jǐn jǐng)慎点吧!”爸爸妈妈叮嘱(zǔ zhǔ)道。
第二天,当天边刚刚升起第一道霞光时,小老鼠就碰到了危险。一只猫从树上跳下来紧追不舍,一心想把它吃掉。幸亏旁边出现一条小路,才使它逃出了险境,但它的尾巴却被猫咬掉了一小截。
下午,小老鼠又遭到了苍鹰和狗的袭击,被咬得浑身是伤,鲜血(xiě xuè)淋淋,它被追赶得好几次迷了路。一路上,它担惊受怕,疲惫极了。
傍晚,小老鼠拖着沉重的脚步,缓慢地爬上最后一座小山。忽然,辽阔的大海一下子展现在它的面前。一排排的海浪不时涌上海滩。在晚霞的映照下,海面上闪耀着一道道灿烂的金光……“啊!多美的景色呀!”它尽情地观赏着。
经历千辛万苦,换来这片刻的欢乐,难道不值得吗?
18.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谨(jǐn jǐng)慎 叮嘱(zǔ zhǔ) 鲜血(xiě xuè)
19.给第四自然段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0.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危险( ) 坚定( ) 沉重( )
2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紧追不舍: .
22.用横线画出一句描写大海美景的句子。
23.将下面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经历千辛万苦,换来这片刻的欢乐,难道不值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概括第五自然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你喜欢这只小老鼠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6.小练笔
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己定。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
A:僵硬的硬读作yìng;苍蝇的蝇读作ying;吟诵的吟读作yín;营地的营读作yíng。
B:驻扎的驻读作zhù;住房的住读作zhù;注目的注读作zhù;拄着的拄读作zhǔ。
C:四个词语里的加点字都读作qū。
D:思考对的思读作sī;湿润的湿读作shī;丝线的丝读作sī;斯文的斯读作sī。
2.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书写及词语的字形,学生要注意词语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字形、偏旁和部首,字音字义,书写规范,不要有错字出现。A选项枯萎,B选项费劲,C选项地址有误,只有D 选项正确。
3.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解释,仔细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语境特点进行分析即可。
A项:风平浪静:意思是指没有风浪,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比喻平静无事。
B项:窃窃私语:意思是指两人在一起小声说话。
C项: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D项:鸦雀无声:意思是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4.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委婉的拒绝是一种智慧,机智应对会尽显魅力。
A选项说法太过生硬严肃,不委婉。
B项说法不够尊重,会让对方略显难堪。
D项有讽刺意味。
C选项正确。
5.C
【详解】此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注意要理解诗句含义。《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故答案为C。
6.C
【详解】此题考查对诗文的理解概括能力。《雪梅》告诫我们各有所长,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我们分析矛盾时,既看到其共同点,又要看到其各自的特点;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
故答案为C。
7.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的掌握能力。
拟人修辞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A 句子是拟人句,赋予“蟋蟀”人的行为“弹琴”。
B 不是拟人句,没有把物当成人来写。
C 句子是拟人句,赋予“雄燕子”人的行为“唱歌”、“说着贺词”。
D 句子是拟人句,赋予“冰尜儿”人的行为“旋转、舞蹈”。
故选:B。
8. wū kē máo xìn bó chè fàn quán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的读音的拼写,首先要读准汉字,然后要注意标注声调要标准。a母出现千万不要放过,(意思就是在韵母中凡是有a的,声调就标在a上面。例如hao,要标在a上)没有a母找 o e ,(没有a,但是有o 或e的,那么就标在 o 或e 上。例如hou标在o上,wei标在e上)i u并列的那就标在后, (i和 u并列在一起的时候,要将声调标到后面。比如niu,标在u上,kui标在i 上) 单个韵母没必要说。(出现单个的韵母,那就不用说了,只能标在他上面了。例如wo,标在o) 。
故答案为:wū;kē;máo ;xìn;bó ;chè;fàn; quán。
9. 休息 痕迹 歌曲 经常 拂过 身体 弯曲 田地 草茎 佛爷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拂,意思是轻轻擦过;掸去;甩动;抖。组词:拂过。
佛,从人从弗。人表意,表示看不清楚。组词:佛祖、仿佛。
10. 隐藏 慎重 均匀 柔弱 认真 热烈
【详解】此题考查词语搭配的能力。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修饰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故答案为:隐藏;慎重;均匀;柔弱;认真;热烈。
11. 引人注意 均匀 重叠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引人注意: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
(2)均匀:意思指事物各部分数量分布相同;大小粗细、时间的间隔相等。
(3)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12. 丝瓜; 葡萄; 爬山虎
【详解】掌握猜谜语的方法,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加强巩固所学的词语。猜谜语的方法:总体理解谜面的意义,扣合谜底。
13. 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月光 鹅卵石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 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背诵默写,要对学过的课文及时巩固和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默写,不要背混相关的内容,不要写错别字。
(1)本篇文章出自《走月亮》
(2)本篇文章出自《观潮》
(3)此句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
(4)本篇文章出自《精卫填海》
14. 爬山虎脚的样子 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5.② 16.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触 巴 拉 贴 17.我觉得这句好“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解析】14.本题考查概括主旨。
解题时需要先了解每一层的主要内容,然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第一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样子像蜗牛的触角。第二段主要写了爬山虎是怎么爬墙的。总结这两段话先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然后写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5.本题考查理解词语中字的含义。
嫩的解释:
1.初生而柔弱;~叶。~芽。小孩儿肉皮儿~。
2.轻,微:~寒。
3.(某些颜色)浅 ~红。~绿。
4.幼稚,不老练:稚~。~手。
16.本题考查勾画关键句子。
文段先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然后写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因此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可以从第二段中找出答案。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爬墙的动词有触、巴、拉、贴。
17.本题考查找好句。
本题答案不唯一,找出自己认为的好句,理由充分即可。如:我觉得“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句话写得很好,句子中爬山虎爬墙时的动词用得很准确,表达更加准确形象。
18.jǐn zhǔ xuè 19.既然 就 20. 安全 犹豫 轻松 21.文中指一只猫从树上跳下来,紧紧追赶着小老鼠,毫不放松 22.在晚霞的映照下,海面上闪耀着一道道灿烂的金光…… 23.经历千辛万苦,换来这片刻的欢乐,是值得的。 24.第二天,小老鼠遇到一只紧追不舍、一心想吃掉它的猫,它侥幸脱离险境,但尾巴被猫咬掉了一小截。 25.喜欢。因为它认定一个目标,就坚持不懈地去达成,而且中间遇到困难,它也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依然朝着目标努力奋进直至成功。
【解析】18.考查字音的掌握情况。注意“血”字,口语里读“xiě ”,书面语中读“xuè”。
19.注音前后分句间的关系。从句子来看,属于条件关系,因此关联词填“既然……就”
20.考查反义词的运用。在理解所给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积累填写即可。
2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抓中词语中的关键字,如“舍”是放弃的意思。因此,“紧追不舍”在文中的意思是一只猫从树上跳下来,紧紧追赶着小老鼠,毫不放松。
22.大海美景的语句很容易找到。“在晚霞的映照下,海面上闪耀着一道道灿烂的金光……”
23.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
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最好加上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因此改成“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跟我们一样。”因此这句改为:经历千辛万苦,换来这片刻的欢乐,是值得的。
24.考查概括能力。通读文本段落,理解段落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有代表性的句子,有自己的语文加以整合提炼即可。
25.主观题。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正面进行回答。文中的小老鼠认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去完成,遇到困难则知难而进,这些都是值得称赞的。
26.范文:
看潮
如果你问我,最喜欢看什么自然现象?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涨潮。
我去青岛的第三天,爸爸就带我去海边看涨潮。路上,爸爸告诉我,涨潮是地球自转引起的海水的有规律的运动。刚开始时,大海是那样温文尔雅。我站在礁石上,凉凉的海水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脚丫,洁白的浪花追逐着人们的脚印,发出“哗啦哗啦”的笑声。海风是那样凉爽,像一只只小鱼滑过我的腿间。三点多钟时,海风一下子变得凶猛起来,掀起了我的裙子。不一会儿,我站的礁石和岸滩被蔚蓝的海水隔开了。我知道涨潮开始了,变蹚着清凉的海水走上岸,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大海。过了一会儿,海浪从海平线上滚滚而来。它们打在礁石上,溅起了雪白的浪花。那水花,远远望去像一朵朵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在海水里;它们冲向岸滩,冲刷着金色的沙滩,冲去了人们一天留下的足迹。海浪一浪接一浪,一浪比一浪猛。它们好像在赛跑,一个浪头冲过礁石奔向终点——沙滩,另一个浪头也紧跟着冲了过来。它们好像在和礁石搏斗,疯狂地发起猛攻,猛烈地拍打着礁石,礁石满不在乎,傲然地站在那里。又好像在跳高,一个接一个地扑向大堤,可怎么也蹦不上去。渐渐地,一浪比一浪蹦得低。这时,它们好像在策划突然袭击。果然,一个巨浪奔腾着蹦向大堤。可这次又失败了……
啊!涨潮,你真是太美了!
【详解】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次习作要求是写一篇描写事物的作文。要写好这篇作文,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选定自己喜爱的事物,确定写作目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知道的事物很多,但自己喜爱的却不多。因此,我们应该从自己所认识的事物中选择最熟悉的、最喜爱的来写。这样才能了解事物的情况,才能使作文写得具体生动。
2.进行仔细的观察,找出事物的特点。要写好事物,首先在写前对事物要进行全面的、仔细的观察。从观察中找出事物的特点,并以这特点为重点进行具体描写,这样写出的作文,就会给人以形象逼真的感觉。
3.根据事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想象,可以把我们无法看到的事情写出来;通过想象,可以把我们无法亲身经历的情景描绘出来。所以,我们写事物必须要进行丰富的想象。但开展想象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事物的特点进行想象;二是要根据中心内容展开想象,这样想象才合理,才有意义。
4.描写事物时要注意抓住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描写事物,不是为了单纯描写而描写,而是应该在描写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注意体验自己的感情和心理活动,把自己所写的事物的喜爱之情,融汇到具体的描写之中,这样描写的事物才会被人喜爱,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开头:开门见山。
正文:写清楚景物的的美,这部分还需要学生结合细节描写具体交代其特点,然后结合修辞,让内容变得更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