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选择性必修下册6.1《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选择性必修下册6.1《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6 19:1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诗句家乡,造境入情
知人论世,走入诗歌
速读诗歌,整体感知
分析人物,体悟情感
品读诗歌,艺术赏析
一、诗句家乡,造境入情
艾青,我们最熟悉的诗句是什么?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怎样形成风格?把你认为正确的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坚持下去。”
“时刻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
艾青或深情,或富有哲理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一个诗人留给岁月的经典传承。他的家乡在浙江金华的畈(fàn)田 蒋村。印象深刻的是他家的祖宅那座老屋岿然屹立和大堰河的异常简陋家形成对比。村中有一棵20几个人手拉手才一起抱过来的树,我们曾一起在树下朗诵艾青的诗篇,遥想当年他坐下树下沉思的场景。
二、知人论世,走入诗歌
1.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曾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礼赞》、《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礁石》《我爱这土地》 等。
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艾青始终在创作中,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2.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的命”,被送到一贫苦农民“大堰河”家里抚养。5岁回家读书,但受到冷遇,只准称父母为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1932年从法国回来,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冰冷的监狱里,看见清晨雪花飞舞,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这首悼念讴歌之作。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艾青后来曾回忆说:“我是在一种被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爱我,我也爱她。”
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她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从邻近的下张村招赘,又生了两个孩子。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三、速读诗歌,整体感知
1.预习交流
团箕( ) 檐头( ) 瓦菲( ) 冰屑 ( )
青苔( ) 荆棘 ( ) 火钵 ( ) 忸怩 ( )
叱骂( ) 麦糟 ( ) 牌匾 ( ) 窸索 ( )
碾过( ) 咒语 ( ) 虱子 ( ) 戛然 ( )
团箕(jī) 檐头(yán) 瓦菲(fēi) 冰屑(xiè)
青苔(tái) 荆棘(jí) 火钵(bō ) 忸怩(niǔ ní)
叱骂(chì) 麦糟(zāo) 牌匾(biǎn) 窸索(xī)
碾过(niǎn) 咒语(zhòu) 虱子(shī) 戛然 ( jiá )
2. 梳理诗歌脉络
21.引起回忆----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1-3) 
2.2大堰河生前:
寄养:家务繁重,疼爱乳儿(4)
回家:含泪别离,贫富对比(5、6)
帮佣:乐观慈爱,宽厚善良(7、8)
2.3大堰河死后:
辞世:命运凄苦,一生悲凉(9)
身后:家人遭遇,悲剧命运(10)
辞世:命运凄苦,一生悲凉(9)
2.4直接赞美----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11、12) 
四、分析人物,体悟情感
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对她有哪些情感?
1.身世凄惨,地位卑微、纯洁无私(没有名字;是童养媳)怀念与痛悼
2.辛苦勤劳、善良深情、纯朴宽厚、真挚无私(大堰河一生都在不停地劳作:缝补、洗衣、煮饭、喂猪、抚养孩子,酷热的夏天到广场上晒粮,严寒的冬天到结冰的池塘里洗萝卜。她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我”要回家, 她竟伤心地哭)眷恋与感激
3.无知愚昧、命运悲惨(四块钱的棺材;丈夫死去,儿子们也不幸福)同情与控诉
4.灵魂高尚(乳儿给你写赞美诗;呈给你紫色的灵魂)讴歌与赞美
五、品读诗歌,艺术赏析
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 第三节运用了什么手法?
借景抒情:
①意象:通过描写白雪覆盖大地、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一丈平方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等衰败、荒弃景物;
②意境:渲染凄凉、庄严、肃穆的氛围;
④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深切的悼念。
象征:雪,高洁洁白无瑕,象征大堰河纯洁无私;
2. 第四节运用了什么手法?
排比:连用8个“在你......之后”的状语格式,细致入微的描写了大堰河劳动的情景,形成排比,表现出大堰河的辛苦与劳累。
细节描写:运用一些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表现出了大堰河劳作内容的多和她的繁忙,表达对我的疼爱。
3. 第七节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细节描写、排比:“含着笑”强调她的深情无私,极易满足。
4. 第八节运用了什么手法?
排比:为了他,大堰河到“我”家里帮佣,更多地是对“我”的不舍和深厚的爱。
虚实结合:运用梦境,展现大堰河对“我”的无限祝愿和深情。
5. 第六节运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描写家里的富庶和大堰河家中贫穷形成对比,“我”在家里的忸怩不安、新客,感受到冷漠无情和大堰河家里欢乐和爱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突出了“我”对大堰河的依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6. 第十节运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一手把的”表明安葬之菲薄。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不公正的社会的愤慨,对大堰河悲苦命运的同情和深刻的悼念与歉疚。
7. 第九节运用了什么手法?
反复:①“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强调突出大堰河死时还念着乳儿,②表达作者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而内疚悲痛的心情,③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作者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和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