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6.2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6.2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6 19:1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诗歌三美,引生入诗
知人论世,读懂诗歌
初读朗读,听音乐美
速读诗歌,看建筑美
情读诗歌,赏画面美
品读诗歌,析思想美
一、诗歌三美,熏陶濡染
读图激趣,这是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为徐志摩立纯中文诗碑。这是一位中国诗人在英国留下的深远影响,在世界文学留下的经典之作。
小说《边城》,沈从文先生为我们展示湘西世界的人性美、风景美、风俗美、语言美,一个充满温暖、爱心、清纯田园牧歌式的世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唯美的诗歌,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被人们赞誉为诗歌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看一看是否有这三美,甚至更多的美。
二、知人论世,读懂诗歌
1. 字词积累:
河畔 荡漾 青荇(xìng)招摇 浮藻 长篙(gāo)
漫溯(sù) 满载(zài) 斑斓 笙箫
2. 作家作品: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创办“新月”诗社(徐志摩喜爱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被林雨堂称为“情才”和“奇才”。代表作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偶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经典诗句:
你走的太急, 我开始怀疑, 曾经你是否来过。
我的世界太过安静, 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走着走着, 就散了, 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 就累了, 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 就醒了, 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 你不见了, 突然我乱了。
耳。没有喧闹。眼。没有缤纷。嘴。沉默不语。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3. 徐志摩与康桥
在剑桥两年,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各种思潮流派,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理想主义;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翻译文学著作,创作新诗他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指康桥)妩媚河中的两岸”(徐志摩:《康桥再会吧》)最为经典。他崇拜的偶像不再是美国的汉密尔顿,而是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换路”走入诗人的行列。他疯狂地追求林徽因。
1928年重访伦敦,7月在哲学家罗素家逗留一夜后,一人悄悄来到剑桥访友,可谁都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静静地等着他。11朋乘船回国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这首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三、初读朗读,听音乐美
徐志摩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澈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再别康桥》这首诗较好地体现了作者艺术的诗学主张,突出地体现了诗歌音乐美的特征。整首诗歌怎样体现音乐美?
1.旋律优美:1节舒缓、轻盈、柔和、忧伤,留恋惜别的情绪;2节明亮、优美、幸福喜悦情绪;3节深深地留恋之情;4节乐典低徊高起,深深留恋、哀怨忧伤;5节高亢热烈,清晰嘹亮,舒展放纵,豁达开朗的情怀;6节最强音,戛然而止,最低谷;7节轻盈柔和,坚定和明亮,洒脱情怀。
2.节奏和谐: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节奏分明严谨,和谐自然,比如 第一节四句话的节奏是3、1、2;2、1、4;1、3、2;2、3、2;二四诗行押韵,节奏韵律优美。
3.叠词妙用:“轻轻的”“油油的”“悄悄”“悄悄的”,描写事物更加细腻精准,富有节奏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四、速读诗歌,看建筑美
整首诗歌怎样体现建筑美?
诗人讲究诗行的排列:诗歌共7个小节,每个小节四句话;把每一节的偶数行退后一格;多用六、七、八言,下句比上句多一两个字,便诗行整齐中富于变化充满了参差错落之美,让人赏心悦目,有一种建筑美。
五、情读诗歌,赏画面美
1. 五字词概括2-6节景物描写:金柳艳影、青荇招摇、榆荫清泉、星辉放歌、别离沉默
2.意象还原法:还原诗歌意象为自然客观原生物象,对比中揭示二者的差异性,在体味艺术想象中,解读作者之意。
意 -象
(修饰语 修辞 想象 )
示例:西天的云彩
云——云彩——西天的云彩
云,通常来讲,我们的印象中,是白色的,所以一般称为“白云”。但此处却选用了“云彩”这个通称。 云彩,即彩色的云。云是带了颜色的,而且是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的美丽的云,符合此时徐志摩眼中康桥云的特质,多彩的,美丽的。就像我们经常描绘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徐志摩眼中的康桥,此时就是“西施”。哪里都是美丽的,哪里都是梦幻的美。1921年到1922年,那些青葱岁月,那追求美、自由、诗歌和爱情的黄金时光,都和康桥连在一起。康桥是一切美好回忆的见证,康桥就是一切美好的回忆。告别康桥,说成要和西天的云彩告别,增添了一份浪漫飘逸。
西天,西面天空上的彩云,符合黄昏时的晚霞特征,且和后文的“夕阳”构成呼应和钩连。西天,是极乐世界,既是天堂也是痛苦,去往天堂的人代表着离开人世。
练习:
(1)个人品读思考:请同学们再次品读文章的2345四个小节,运用还原法,独立思考,解读意象内涵,品味意境美,感悟作者情感。(教师巡视点拨)
(2)组内合作交流: (教师巡视点拨)
(3)全班集体展示:
解读:2节:柳树,修饰语,金柳,金色,色彩艳丽,为什么是金色的?夕阳中的,恰切。
比喻,新娘,为什么不是姑娘,新娘是最美丽 娇羞 风姿绰约。诗人无比迷恋,“荡漾”,柳树的倒影,在水中摇曳多姿,荡起层层涟漪,在作者的心中温柔缠绵珍爱。时间长,频率高,感情深。
3节:水草,修饰语,油油的,让学生感受,光滑 细腻 绿得浓郁,美好轻盈。(联系生活,中用过)健壮,透亮、滑腻(正好讲台桌上有一花瓶,插上了绿萝,叶子不一样的状态,我让他们首先看,叶子不同的样子,有油油的,浅绿的,卷黄边的。让学生去拿实物印证。)
拟人:招摇,自在狂野,无拘无束,摆手招手之意,对诗人得热烈欢迎。诗人爱水草,爱康桥,甘心留在这里,永久,决绝,还有一份对自由的渴望。
4节:潭水,比喻,是虹,梦,天上的七色虹,彩虹似的梦,大胆的想象,对拜伦的仰慕。这么美丽的梦,为什么揉碎,为什么沉淀?
虹映在水中,浮躁掩映,斑驳陆离,才会有破碎感,准确的同时,传递着作者的情绪?虹碎了,其实梦想碎了,美丽的梦为什么破了?现实的残酷,人生的无奈……
哪怕是破碎的,但依然沉淀,尽管历时久远,但最终沉淀下来,永留心间,成为晶莹璀璨的记忆。
“揉碎”:用力被外力搓揉,挤压碎了,宛如他的梦,有的实现,有的还在追求,有的破碎,点点滴滴都在这里了。
5节:撑的船,很奇特,载星辉,体味将天上的视觉的,变成了船上的,可载的,有重量的形状的,大胆想象,反常态组合,制造波光闪亮,晶莹澄澈的意境,诗人向青草更青处撑篙漫溯,无限浪漫。上节中沉淀在岁月和记忆中的梦,依然愿意不断地执着地追寻。
满载一船星辉是什么?违反生活逻辑,仔细品读,会觉得无形变为有形。星辉是美好的景色,美好的自然;星辉是甜蜜的爱情,星辉是学习收获。
六、品读诗歌,析思想美
作者挚爱迷恋康桥,依依不舍,对于别离康桥是哀伤寂寞的。
那么再别康桥,都再别了什么?
1自然美丽
文中有大量的意象,如果还原物象,也是自然的景物,说明作者告别自然这个每个人的母体,每个人只有在自然中找到我们自己,找到精神上的最大安慰和满足。
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
2自由
自然的事物,最让人羡慕的是什么?招摇的水草,自由!
3康桥代表什么?诗歌中的答案。梦!
梦是自我的 内心的 是个人独享的。这是诗人的默默地回味,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这种自我欣赏,有个重大的特点,是秘密的,不能和任何人共享的。再看167小节,为什么用了3个轻轻 3个悄悄,2个沉默,
4美好的爱情
在康桥与林徽音相识,单方面喜欢,美好的一段岁月,后来他和陆小曼结婚,林嫁给了梁思成,他独自回到了康桥。
从全诗来看,梦和记忆是迷恋的,破碎了依然沉淀在记忆中,但是它毕竟是破碎的,必然是要和他分离的,寂寞,哀伤也在心头。但正是内心世界的完全打开,自我和自我的对话,所有必须是静静的悄悄地告别怀念。自然 自由 还是梦 爱情,是康桥所有,他都不忍打扰,一片云彩也不带走。希望完整的珍存在记忆中。
志摩的确是悄悄地走远了,但挥不去带不走的是他的康桥。于躯壳,他是过客,但于灵魂,康桥正是他的归宿,它是志摩心灵的故乡啊!自然中的康桥会老,但文字中的康桥,将在所有爱志摩的读者心中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