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A项,“以加人体育元素的形式进人新的发展阶段”错,张冠李戴。是“村超”“村BA”为当地文旅的发展加
入体育元素。B项,“其原因在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错,曲解文意。由文中“它们之所以获得现象级
关注,迎来爆发式成长,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则在于新时代中国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为农村文化建
设提供了新场景”可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C项,“又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气神”错,扩大范围。原文
是“又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精气神”。)
2.D“这是当前文化发展的重点”错,无中生有。)
3.A(A项,讲述榕江县开展的乡土文化活动丰富滋养了人民生活,能支撑观点。B项,强调保持乡村文化活动
的新鲜感,警惕发展弊端,与观点无关。C项,讲述的是城市文化生活,与乡土文化生活无关。D项,讲述的
是脱贫攻坚战促进乡土文化发展,与观点无关。)
4.内涵:优质内容和优质平台相得益彰,共同推动“村字号”文化活动广泛深人开展。(2分)具体表现:①互联
网推动“村字号”文化的传播发展。②“村字号”文化活动搭载互联网提高了影响力,并得以发展壮大。(具体
表现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的情给分)
5.①通过对比加以证明,如将过去农村文化生活贫乏与当下“村晚”“村超”等乡土文化备受关注进行对比,进而
证明如今的乡土文化活动正是基于新时代农村变革而进行的。②以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和农业科技水平
的现状,说明乡土文化活动的发展需要适配这些新场景。③引用名人名言帮助论证,如引用李大钊的话,阐
明如今的“村晚”“村超”等乡土文化活动是以农民为主体进行的文化新创造。(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
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6.D(“皮掌柜用最好的皮料,将皮带加宽、加厚的描写为后文皮带挡住了日本人尖利的刺刀的情节做了铺垫”
错,不是铺垫,是伏笔。)
7.A(“证明”“确实”等缺少充分的证据,“有关‘闭眼沉思‘恍然大悟’等神态描写”仍然只是对赵掌柜是在打广
告的猜测。)
8.①日军人的侵胳与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冲突;②赵掌柜与皮掌柜之间生意上的竞争的冲突;③皮掌柜和赵掌
柜观念不同的冲突,赵掌柜打广告,皮学柜不赞成打广告:④唐大闯子索要的钱财和皮掌柜无法满足的冲突。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的情给分)
9.①皮掌柜做生意坚持质量,即使生意惨淡,仍要确保质量过关;②皮学柜做人讲究诚信,坚守给护乡队送一百
条皮带的承诺,③皮掌柜积极支持抗日,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④皮掌柜为十几人的护乡队准备的一百条皮
带,并且都加宽,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抗日精神。(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
给分)
10.CEG(原文标点为:而武使秦得听包胥之言,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甚。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
超过三处不给分。)
11.C(A项,“穷追猛打”中“穷”是“极力”的意思,与前者意思不同。B项,前者是“竞然”的意思,后者是“于是”
的意思。C项,“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中“间”是“参与”的意思,与前者意思不同。)
12.C(“苏洵认为依照《九地多所论”错,应该是“苏洵认为依照《作战》所论”,文中《九地所论只是指责孙武做法
不得当的第一点,而二三两点都是依据《作战》所论。)
13.(1)自己尚且不能熟练运用,因而战败,更何况仅仅是效法孙武旧有的计谋和理论的人,怎么能用它们统率
军队呢?(“败北”“祖”“将”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全军既有迷惑又有疑虑,那么诸侯乘隙进攻的灾难就会到了,这就是扰乱军心而导致敌人的胜利。
(“惑”“疑”“引”各1分,句意1分)
14.材料一引兵法内容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侧重于阐述孙武善著兵书而不善于指挥作战:材料二兵法内容侧
重于直接闸述君主治理军队不当会给军队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用兵论断。(每点
1分,答出两点给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后世的军事家都把孙武写的《孙武十三篇》当作学习对象。然而依照我的看法,孙武是谈论兵法的杰出人
物!他的书中论述奇特、权变、秘密、机智等用兵的技巧,神出鬼没,自古以来那些谈论用兵的著作极少能比得
上它的。因而揣测他这个人,一定具有应付敌人的无穷才能。不知道孙武领兵打仗竞然不能每战必胜,和他在
书中所说的的相差甚远。当吴王阖庐攻入郢都的时候,孙武作为统帅。等到秦国和楚国联合打败吴国的军队,
越王勾践又率大军践嘴吴国,外祸内患一朝爆发,吴王逃走,解救自己都来不及。孙武却完全没有一点办法去
平息这些祸乱。
如果按照孙武自己书里的内容来指责他的过失,总共有三点。《九地》中说:“把武威加在敌人身上,就要使
【高二开学考·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2022Z若按武之书以责武之失,凡有三焉。《九地》曰:“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而武使秦得听包
胥之言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基。其失一也。《作战》曰:“久暴师则钝兵挫锐,屈力殚
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且武以九年冬伐楚,至十年秋始还,可谓久暴矣。越人能无乘间入国
乎!其失二也。又曰:“杀敌者,怒也。”武纵子胥、伯嚭鞭平王尸,复一夫之私忿,以激怒敌,此司
马戎、子西、子期所以必死仇吴也。勾践不颓旧冢而吴服,田单谲燕掘墓而齐奋,知谋与武远矣。
武不达此,其失三也。然始吴能以入郢,及因胥、嚭、唐、蔡之怒,及乘楚瓦之不仁,武之功盖亦鲜
耳。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
(节选自苏洵《嘉祐集·权书·孙武第七》,有删改)
材料二: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
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
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
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兵法·谋攻》,有删改)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而武使秦A得听包胥之B言回出兵救D楚回无忌吴之国心G斯田不威之甚。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必谓有应敌无穷之才”中“穷”是“穷尽”的意思,与成语“穷追猛打”中“穷”的意思不同。
B.“不知武用兵乃不能必克”与“上乃欲变此”(《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乃”意思不同。
C.间,缝隙,文中代指机会,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中的“间”意思相同。
D.三军,春秋时大国对军队的合称。按周制,大的诸侯可以有三军,常称为上军、中军、下军。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洵认为《孙武十三篇》中论述的奇特、权变、秘密、机智等用兵技巧,神出鬼没,自古以来
的兵法著作大都比不上它。
B.在吴国外祸内患接踵而至时,苏洵认为孙武作为吴国的将帅却没有办法平息这些祸乱,
这与他在书中所论相差甚远。
C.苏洵认为依照《九地》所论,孙武纵容子胥、伯嚭鞭打楚平王的尸体来发泄个人私愤的做
法会激怒楚国,招致祸患。
D.《孙子兵法》中强调将帅是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助手,如果将帅辅佐君主周全,国家一定
会强盛,反之则一定会衰弱。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
译文:
(2)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译文:
14.两则材料都谈到兵法,但侧重点不同,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3分)
答:
【高二开学考·语文第6页(共8页)】
24202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