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专题3 溶解度及浓度应用 举一反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专题3 溶解度及浓度应用 举一反三(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06 19:28:5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3 溶解度及浓度应用
专题1 利用溶解度判断饱和与不饱和
典例1:(2022·浙江期中)下表为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钾 34.0 40.0 45.6 51.5 56.7
硝酸钾 31.6 63.9 110 169 246
(1)40℃时, 将 30 g 氯化钾加入到 50 g 水中, 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 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 60℃,则升温后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是:硝酸钾   氯化钾(填“>”“<”或“=”)。
【答案】(1)饱和 (2)<
【解析】(1)根据氯化钾的溶解度计算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的质量,再与30g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
(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40g,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20g。因为30g>20g,所以所得溶液是饱和的。
(2)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溶解度氯化钾>硝酸钾。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此时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
当温度升高时,二者的溶解度都增大,即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此60℃时,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氯化钾。
变式1:(2020八上·黄岩期中)甲是60℃蔗糖溶液,按如图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答案】D
【解析】A、根据蒸发溶剂无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分析;
B、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相等时溶剂质量越小,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分析;
D、根据高温不饱和溶液与低温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分析。
【解答】A、 甲是60℃的蔗糖溶液, 恒温蒸发20克水未析出晶体,说明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丙是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丁是过滤出蔗糖固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C、甲和乙中溶质质量相等,乙中溶剂质量小于甲,则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不符合题意;
D、甲是60℃的蔗糖溶液不饱和溶液,丙是室温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符合题意;
变式2:(2023八上·台州期末)下表是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21.6 63.0 110 169 246
(1)在6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60℃时硝酸钾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20℃时,将20g硝酸钾加入4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如果在大量的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杂质氯化钠,要提纯硝酸钾,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   (选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硝酸钾。
【答案】(1)饱和 (2)17.76% (3)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比较明显,所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如硝酸钾,硫酸铜;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不明显,所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式结晶,如氯化钠;
【解答】(1)从表格信息中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所以在6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1.6克,所以4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的硝酸钾是8.64克,所以质量分数为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8.64克/48.64克=17.76%;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比较明显,所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不明显,所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式结晶; 在大量的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杂质氯化钠,要提纯硝酸钾,所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变式3:(2022八上·平阳月考)如表是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8 36.0 36.63 36.6 37.0 37.3
KNO3的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NaCl、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是   
(2)20℃时,取20g氯化钠放入50g水里,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   g.
(3)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每步均充分溶解),可得到饱和溶液的有   (填字母),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字母)
【答案】(1)KNO3 (2)68 (3)AC;C
【解析】(1)根据表格分析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2)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据此计算2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最后计算溶液质量。
(3)①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②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温度从10℃升高到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37.3g-35.8g=1.5g,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110g-20.9g=80.1g,则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KNO3。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18g。因为20g>18g,所以溶液饱和,其中溶质质量为18g,因此溶液质量:50g+18g=68g。
(3)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因为40g>31.6g,所以溶液A饱和。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此时加入硝酸铵80g。因为80g<110g,所以溶液B为不饱和溶液;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因为80g>63.9g,所以溶液C为饱和溶液。因此饱和溶液为AC。
②三种溶液的溶剂质量都是100g,而溶质质量为63.9g时最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
专题2 溶解度与质量分数
典例1:(2022八上·临海期末)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4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
(2)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
(3)6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氯化钠 (2)冷却热饱和溶液
(3)解:m液=100g+100g=200g
a%=m质/m液=100g/200g=50%
【解析】根据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及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2)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变式1:(2023八上·台州期末)硫酸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
(1)现要配制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多少克?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2)若取36g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6g水,则电解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是多少?
【答案】(1)解:设需要过氧化氢浓溶液的质量为m,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保持不变
30%×m=3%×200克m=20克
m水=200克-20克=180克
v= = =180cm3
答:需要加入水180毫升。
(2)电解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是 .
【解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需要加水的质量为两溶液差值分析。
(2)根据电解前后硫酸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少,减少质量为电解的水的质量分析。
变式2:(2022八上·杭州月考)质量分数不同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不相同,对照表如下:
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密度(g/mL)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0 1.84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关系是   。(2)质量分数80%硫酸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或“=”)40%。
(3)欲配制 300 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0%的浓硫酸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答案】(1)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
(2)>
(3)设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0%的浓硫酸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300g×30%=x·90%, x=100g
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0%的浓硫酸的体积分别为: =55.6mL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的关系;
(2)溶质质量分数=;
(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从而计算90%的浓硫酸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浓硫酸的体积。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关系是: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
(2)根据表格可知,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73g/cm3,
设原来硫酸的体积为V,则原来溶质的质量:1.73g/cm3×V×80%;
等体积的水的质量:1g/cm3×V;
则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
即溶质质量分数大于40%。
变式3:(2023八上·青田期末)如图甲是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给我们演示的“冰雪”实验,通过航天员的小科同学知道了这里所用的溶液是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该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过饱和现象。在这种溶液中只要有点结晶核颗粒或振动,就能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根据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液体结晶后外观看起来像“冰雪球”,实为“热球”,原因是:   。
(2)市面上有一种掰热暖宝宝(里面装有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如图乙所示,只需要用力掰动袋中金属片,袋中溶液就会结晶放热,掰动金属片的目的是    。
(3)下表是乙酸钠的溶解度,小科先在100摄氏度水中配制其饱和溶液,一定条件下,降温到40摄氏度,此时并没有晶体析出,求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33 46.5 65.5 139 153 170
【答案】(1)溶液是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在这种溶液中只要有点结晶核颗粒或振动,就能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2)产生振动,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3)100℃时乙酸钠的溶解度为170g,
40℃时仍然没有晶体析出,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为:.
【解析】(1)根据“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分析解答。
(2)根据“在这种溶液中只要有点结晶核颗粒或振动,就能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分析解答;
(3)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液体结晶后外观看起来像“冰雪球”,实为“热球”,原因是:溶液是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在这种溶液中只要有点结晶核颗粒或振动,就能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2)只需要用力掰动袋中金属片,袋中溶液就会结晶放热,掰动金属片的目的是:产生振动,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1.(2023七下·鄞州期中)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比例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判断。
【解答】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023八上·上虞期末)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答案】D
【解析】①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可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对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如KNO3)
特殊情况:对极少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Ca(OH)2
【解答】①加入溶质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①符合题意;
②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能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
④加入溶剂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减少溶剂能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⑤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2023八上·德清期末)小德在做蔗糖的溶解实验时,他发现室温下烧杯中的蔗糖怎么也溶解不了,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加入了一定量的热水后,如图乙所示。则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增加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答案】B
【解析】观察图甲,烧杯底部有结晶体,故图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向图甲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形成图乙,观察到结晶体完全消失,由于温度和溶剂质量都发生了改变,故此时图乙中的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解答】A:图乙中没有晶体剩余,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甲和图乙中的变化可知,图甲中的结晶体完全溶解形成了图乙中的溶液,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加,故B符合题意。
C:由于温度改变,溶质、溶剂质量均改变了。则溶质的质量分数无法判断。故C不符合题意。
D:温度改变时,同种物质的溶解度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B。
4.(2023八上·长兴期末)固体甲、乙、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甲、乙、丙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甲 0.18 0.16 0.14 0.12 0.09
乙 35.7 36.0 36.6 37.3 38.4
丙 13.3 31.6 63.9 110 169
A.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31.6: 100
C.分别将等质量的乙、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丙>乙.
D.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甲>丙
【答案】D
【解析】(1)根据甲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分析;
(2)20℃时,丙的溶解度为31.6g,据此分析;
(3)根据60℃时,乙的溶解度比丙小,60℃时,等质量的乙、丙饱和溶液中,乙中所含溶剂的质量多;降温到20℃,均有晶体析出,均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4)60℃时,甲的溶解度比丙小,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甲中所含的溶剂质量多,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
B.20℃时,丙的溶解度为31.6g,即20℃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31.6g:100g=31.6:100,但若是不饱和溶液,无法确定溶质和溶剂质量比,故B错误;
C.60℃时,乙的溶解度比丙小,60℃时,等质量的乙、丙饱和溶液中,乙中所含溶剂的质量多;降温到20℃,均有晶体析出,均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于乙中所含溶剂的质量多,且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丙的溶解度,则溶质质量大小:丙<乙,故C错误;
D.60℃时,甲的溶解度比丙小,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甲中所含的溶剂质量多;降温到20℃,溶剂质量均不变,则溶剂质量大小:甲>丙,故D正确。
5.(2023八上·椒江期末)20℃时硝酸钾溶解实验的部分数据如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所加硝酸钾质量/g 所得溶液质量/g
① 10 2.5 12.5
② 10 3 13
③ 10 3.5 m
④ 10 4 13.2
A.表中m的值为13.2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2克
C.③、④实验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实验④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实验③
【答案】D
【解析】(1)(3)当溶液存在未溶的晶体时,此时溶液肯定饱和,据此确定m的数值;
(2)(4)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计算。
【解答】根据实验④可知,10g水中加入4g硝酸钾时,溶液质量为13.2g,则此时溶质质量为:13.2g-10g=3.2g<4g,即此时出现未溶的晶体,那么此时溶液饱和。由此可知,在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3.2g硝酸钾。在实验③中,因为3.5g>3.2g,所以此时溶质仍然为3.2g,即m=13.2g,故A正确,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2g,那么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则硝酸钾此时的溶解度为32g,故B正确,不合题意;
溶液③和④都是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则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6.(2022八上·衢州期中)有一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温度下经历如下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质量一定大于3g
D.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答案】D
【解析】根据溶解度的知识进行分析,溶液蒸发水分无晶体析出,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溶液甲蒸发水分,无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蒸发10g水时不会立刻出现晶体,而是过一段时间才会出现晶体,即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时析出晶体质量肯定大于3g,那么溶解度肯定大于30g,故A错误;
溶液甲蒸发水分,无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溶液乙蒸发10g水后出现晶体得到溶液丙,则溶液丙肯定为饱和溶液。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该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大于30g,则丙蒸发10g水时,析出晶体质量可能大于3g,故C错误;
溶液甲蒸发水分,无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则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D正确;
7.(2022八上·杭州期中)现对某物质A的不饱和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若蒸发10克水析出a克固体,若蒸发20克水析出b克固体,若蒸发30克水析出c克固体,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a+b B.c=2b-a C.c=2b+a D.2a+b
【答案】B
【解析】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相等,即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那么溶质和溶剂质量的比值是一定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原来溶液是不饱和的,若蒸发10克水析出a克固体,若蒸发20克水析出b克固体,
那么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时析出晶体:b-a;
蒸发30g水时析出c克晶体,即饱和溶液时蒸发20g水析出晶体:c-a;
因为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与蒸发溶剂的质量成正比,
所以:;解得:c=2b-a;
故选B。
8.(2022八上·金东月考)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配置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
A.集气瓶 B.烧杯 C.玻璃棒 D.量筒
(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A (2)小于
【解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需要的实验器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解答】(1)配置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烧杯用于盛放溶液,玻璃杯用于搅拌溶液,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只有集气瓶没有用处,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2)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分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甲中加入5g水后,溶质质量不变,但是溶剂质量增大了。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乙中加入5gNaCl后,溶质质量增大,而溶剂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比较可知,溶质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9.(2023八上·长兴期末)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如图3。
(1)图1中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2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    (选填 “相等”或“不相等”);
(3)图3中M表示的是   物质(选填“甲”或“乙”)
【答案】(1)饱和(2)相等(3)甲
【解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饱和;
(2)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溶解度大小,结合图1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1中甲出现未溶的晶体,则甲是饱和溶液;
(2)图2中,两种物质全部溶解,此时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则溶液质量相等。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3)根据图3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则放入相同质量的物质后,首先达到饱和的应该是M。根据图1可知,M表示甲。
10.(2023八上·台州期末)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液体,如右下图所示,已知可能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因保管不当,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钠”和”30%(质量分数)”字样。小科查阅了室温(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表。
物质 氯化钠 氢氧化钠
溶解度(g) 36 109
根据试剂瓶上的标签和查阅的资料,小科判断出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请说明原因:   。
【答案】氯化钠;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6.5%达不到30%
【解析】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及20℃时时饱和溶液溶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解答】 试剂瓶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6.5%达不到30% ,所以不可能是氯化钠。
11.(2022八上·舟山月考)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g。
(2)烧杯①②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用“>”“<”或“=”表示)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烧杯   (填序号)
【答案】(1)40 (2)a【解析】(1)根据图片,确定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从而确定氯化钾的溶解度;
(2)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烧杯②③可知,当加入60g氯化钾时,得到溶液质量为140g,此时溶质质量为:140g-100g=40g。因为40g<60g,所以会出现未溶的氯化钾晶体,因此此时达到饱和。因为100g水柱最多溶解氯化钾40g,所以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
(2)根据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可知,烧杯①中溶质质量为20g小于40g,为不饱和溶液。而烧杯②和③中溶质质量为40g,则它们都是饱和溶液。那么溶质质量分数a12.(2023八上·婺城期末)下表是氯化铵与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铵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将100克60℃时的氯化铵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两者析出晶体   (填“氯化铵较多”、“硝酸钾较多”或“无法确定”)。
(2)下图中M是氯化铵或硝酸钾中的一种,按图进行相关操作,其中A、B、C、D四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1)硝酸钾较多 (2)A【解析】(1)根据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于氯化铵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分析。
【解答】(1) 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于氯化铵,将100克60℃时的氯化铵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两者析出晶体硝酸钾较多。
(2)由图示可知,30℃时 100克水中加入40gM全部溶解形成A溶液,再加10克M升温到50 ℃全部溶解,形成B溶液,再加入10克M升温到60℃,部分溶解,形成C溶液,由所给溶解度可知,M为氯化铵,再蒸发掉50克水,形成D溶液,即C和D都为60℃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13.(2023八上·杭州期末)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所示是对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以及同一小球在三种溶液中的浮沉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可能是 (选填字母)。
A.降低温度 B.加入硝酸钾 C.蒸发水分
(2)小球所受的浮力F①、F②、F③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①<F②=F③ B.F①<F②<F③ C.F①>F②=F③ D.F①=F②=F③
(3)从②到③,烧杯底析出硝酸钾晶体5克,整个装置总质量减少了20克,可知②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答案】(1)B (2)D (3)20%
【解析】根据实验的探究目的确定不饱和溶液达到饱的方法,漂浮的小球受到的浮力=重力及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解答】(1) 要证明同一小球在三种溶液中的浮沉情况 ,该实验温度应相同,操作I不饱和钾溶液变饱和,可能是加入硝酸钾,故选B。
(2)三杯硝酸钾溶液中小球都处于漂浮状态,即所受浮力=重力,则小球所受的浮力F①、F②、F③的大小关系为F①=F②=F③,故选D。
(3)从②到③,烧杯底析出硝酸钾晶体5克,整个装置总质量减少了20克,则蒸发水的质量为20克,②和③为同温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14.(2022八上·杭州月考)下表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A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B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C 0.18 0.16 0.14 0.11 0.09 0.07
(1)若 A 中混有少量 B,提纯
A 所采用的方法是   。
(2)20℃时,100gB饱和溶液中含 B 物质的质量   (填“>”“=”“<”)36.0g。
(3)将 40℃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
【答案】(1)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
(3)C
【解析】(1)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那么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结晶;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硬,那么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式结晶。
(2)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时,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相同,据此计算即可;
(3)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则A中混有B,提纯A的方法为: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20℃时B的溶解度为3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B36g。
设100gB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解得:x≈26.47g;即此时溶质B的质量小于36g。
(3)根据表格可知,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它们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它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时没有晶体析出,即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15.(2022八上·义乌期中)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 ℃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填“是” “否”或“无法判断”)。
(2)将40 ℃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   (填序号)。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 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 ℃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3)20 ℃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 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药匙、量筒(100 mL)、玻璃棒、   。
(4)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   。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   。
【答案】(1)无法判断
(2)②③⑥
(3)胶头滴管
(4)升高;b不再溶解,不再放热
【解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2)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①增加溶质;②减小溶剂;③减小溶解度;
(3)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解答;
(4)根据液体沸腾的条件确定加入物质后的热量变化即可。根据物质溶解放热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65℃时,析出固体质量为0,即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温度降低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增大,即物质的溶解度减小。那么将不饱和溶液转换为饱和溶液的方法:①降温;②加溶质;⑥蒸发溶剂。
(3)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过程中,需要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因此需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因此: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升高了。
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b不再溶解,于是不再放热。

16.(2022八上·金东月考)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常用药,要为一百亩水稻喷洒该农药,需要配制质量分数为0.01%的药液7500千克,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多少千克?水多少千克?
【答案】解:设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的质量为x
列示得:x×5%=7500Kg×0.01%
解得x=15Kg 加入水的质量m水=7500Kg-15Kg=7485Kg
答: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15Kg,加入水的质量7485Kg
【解析】溶液稀释时,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m质=m液×w%。
17.(2023八上·嘉兴期末)“过氧乙酸”消毒液广泛用于教室、食堂、寝室等场所的卫生消毒。某品牌“过氧乙酸”消毒液标签如下表所示。
过氧乙酸(1L)
溶质质量分数 20%
密度 1.2 g/cm3
强腐蚀性、阴冷处存放
(1)取该消毒液1L,其中含过氧乙酸   克。
(2)取12g该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用来消毒,请计算需要加入水的质量?【答案】(1)240
(2)12g×20%=m稀×0.5%
m=480g m水=480g-12g=468g
【解析】m液=ρ液×V;m质=m液×A%;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m液浓×A%=m液稀×B% ;【解答】(1)1L=1000mL,m液=ρ液×V= 1.2 g/cm3 ×1000mL=1200g;
m质=m液×A%=1200g×20%=240g;
(2)设加水后的稀溶液为m稀,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所以
m浓×A%=m稀×B% 12g×20%=m稀×0.5%
m=480g m水=480g-12g=468g
18.(2022八上·温州月考)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200毫升用于配制稀硫酸。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 200 毫升浓硫酸的质量是   克,其中含溶质   克。
(2)欲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多少克这种浓硫酸和多少克水
【答案】(1)368;360.64
(2)m质=1000g×20%=200g
m浓= ≈204 m水=1000g-204g=796g
【解析】(1)根据公式m=ρV计算浓硫酸的质量,而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液质量=”计算出浓硫酸的质量,而两种溶液的质量之差等于加水的质量。
【解答】(1)2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为:m=ρV=1.84g/cm3×200cm3=368g。
其中溶质质量:368g×98%=360.64g。
19.(2023八上·德清期末)小德在生物实验室观察到很多生物标本浸泡在某种液体中,后来得知该液体为福尔马林。他上网查阅资料发现福尔马林是浓度为35%—40%的甲醛溶液。
(1)实验室中,要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40%的福尔马林溶液,需要甲醛的质量为多少?
(2)如果将该溶液稀释为35%的溶液,需要加入多少毫升的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解:需要甲醛的质量:
(2)解:能够得到35%的溶液质量为:
则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需要加水的体积:
【解析】(1)100克质量分数为40%的福尔马林溶液,已知溶液质量是100g,质量分数是40%,所以根据可得,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2)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所加水量=稀溶液质量-浓溶液质量,再根据关系式求解。
20.(2020八上·黄岩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m
(1)表中m=   ;
(2)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3) 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写出过程)
【答案】(1)13.6
(2)解: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g13.6g×100%=26.47%,
答: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47%。
(3)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100×20%=(100g+x)×5%,
x=300g,
答:需要水的质量是300g
【解析】(1)根据所给数据确定1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质量确定m值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注意溶质质量为溶解的固体质量分析;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加水质量为两溶液差值分析。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1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质量为3.6克,则m=13.6.
21.(2023八上·长兴期末)氢氧化钠是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化学药品。如表是某同学在室温时(20℃时 )将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水的质量(克) 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克) 溶液的质量(克)
1 10 9 19
2 10 10 20
3 10 11 20.9
4 10 12 m
(1)m=   ;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实验序号);
(3)将第2次实验所得溶液稀释为5%的稀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还需要加入水多少克?(列式计算)
【答案】(1)20.9
(2)3 4
(3)设需要水的质量为 x
(20g+x)×5%=10g
x=180g
答:还需要加入 180g 水。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10g水中20℃时最多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
(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
(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据此列出方程计算需要加水的质量。
【解答】(1)在第3次实验中,加入11g氢氧化钠固体,得到溶液的质量为:20.9g,则其中溶质的质量为:20.9g-10g=10.9g<11g,因此出现未溶的固体,即此时溶液达到饱和。那么在第4次实验中,加入12g氢氧化钠固体时溶质还是10.9g,即溶液质量为:10g+10.9g=20.9g。
(2)溶液3和溶液4中,都有未溶的固体存在,即它们都是饱和溶液。
22.(2022八上·义乌期中) 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结果 如下表:
温度( ℃) 10 40 65 75
剩余固体(克) 261 175 82 82
硝酸钾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 10 40 50 55 60 65 75 80
溶解度(克) 20.9 63.9 85.5 95 110 126 150 169
求:
(1)10℃时, 硝酸钾的溶解度   克
(2)所加水的质量;
(3)该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
【答案】(1)20.9g
(2)根据40℃剩余物质175g,再升温到65℃,剩余物质又少了,说明升温到40℃时,固体中还含有硝酸钾。该物质由10℃升温到40℃,又溶解了261g-175g=86g,由10℃升温到40℃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加了63.9g-20.9g=43g,即100g水中能多溶解43g,又因为升温后溶解了86g,所以加入水的质量200g;
(3)40℃升温到75℃时的溶解度增加了150g-63.9g=86.1g,
所以200g水中还能溶解:2×86.1g=172.2g,
但实际溶解了175g-82g=93g,说明硝酸钾已经全部溶解完,所以82g全部是杂质,
由10℃升温到75℃,共溶解硝酸钾质量为261g-82g=179g,
10℃溶解硝酸钾质量为2×20.9g=41.8g;
所以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的总质量为:179g+41.8g=220.8g。
【解析】(1)根据表格确定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2)根据升温后又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和升温后溶解度增加的质量进行分析即可;
(3)根据升温到75℃时的溶解度变化可知,现在硝酸钾已经全部溶解完,82g全部是杂质,再根据10℃溶解的硝酸钾质量加上升温后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
23.(2022八上·平阳月考)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1)10℃时,3克硝酸钾放入1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5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2.09
(2)16.67%
(3)设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
答: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20g。
或者设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
答:蒸发掉水的质量为60g
【解析】(1)在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即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据此计算出1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最后再计算溶液质量。
(2)在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即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据此计算出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最后再计算溶液质量。
(3)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以增加溶质,也可以减小溶剂;
①当加入硝酸钾时,首先用“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10%溶液中硝酸钾的 质量,再与加入的硝酸钾质量相加得到溶质质量,将溶液质量与加入硝酸钾的质量相加得到溶液质量,最后根据“”列方程即可。
②当蒸发溶剂时,首先用“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10%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用溶液质量减去蒸发水的质量得到后来的溶液质量,最后根据“”列出方程即可。
【解答】(1)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即100g水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20.9g,则1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因为3g>2.09g,所以溶液饱和,那么溶液质量为:10g+2.09g=12.09g。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5.8g。因为10g<15.8g,所以溶液没有饱和,那么溶质质量分数:。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3 溶解度及浓度应用
专题1 利用溶解度判断饱和与不饱和
典例1:(2022·浙江期中)下表为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钾 34.0 40.0 45.6 51.5 56.7
硝酸钾 31.6 63.9 110 169 246
(1)40℃时, 将 30 g 氯化钾加入到 50 g 水中, 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 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 60℃,则升温后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是:硝酸钾   氯化钾(填“>”“<”或“=”)。
变式1:(2020八上·黄岩期中)甲是60℃蔗糖溶液,按如图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变式2:(2023八上·台州期末)下表是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21.6 63.0 110 169 246
(1)在6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60℃时硝酸钾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20℃时,将20g硝酸钾加入4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如果在大量的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杂质氯化钠,要提纯硝酸钾,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   (选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硝酸钾。
变式3:(2022八上·平阳月考)如表是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8 36.0 36.63 36.6 37.0 37.3
KNO3的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NaCl、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是   
(2)20℃时,取20g氯化钠放入50g水里,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   g.
(3)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每步均充分溶解),可得到饱和溶液的有   (填字母),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字母)
专题2 溶解度与质量分数
典例1:(2022八上·临海期末)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4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
(2)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
(3)6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变式1:(2023八上·台州期末)硫酸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
(1)现要配制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多少克?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2)若取36g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6g水,则电解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是多少?
变式2:(2022八上·杭州月考)质量分数不同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不相同,对照表如下:
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密度(g/mL)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0 1.84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关系是   。(2)质量分数80%硫酸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或“=”)40%。
(3)欲配制 300 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0%的浓硫酸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变式3:(2023八上·青田期末)如图甲是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给我们演示的“冰雪”实验,通过航天员的小科同学知道了这里所用的溶液是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该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过饱和现象。在这种溶液中只要有点结晶核颗粒或振动,就能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根据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液体结晶后外观看起来像“冰雪球”,实为“热球”,原因是:   。
(2)市面上有一种掰热暖宝宝(里面装有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如图乙所示,只需要用力掰动袋中金属片,袋中溶液就会结晶放热,掰动金属片的目的是    。
(3)下表是乙酸钠的溶解度,小科先在100摄氏度水中配制其饱和溶液,一定条件下,降温到40摄氏度,此时并没有晶体析出,求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33 46.5 65.5 139 153 170
1.(2023七下·鄞州期中)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比例的是(  )
A. B. C. D.
2.(2023八上·上虞期末)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3.(2023八上·德清期末)小德在做蔗糖的溶解实验时,他发现室温下烧杯中的蔗糖怎么也溶解不了,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加入了一定量的热水后,如图乙所示。则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增加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4.(2023八上·长兴期末)固体甲、乙、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甲、乙、丙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甲 0.18 0.16 0.14 0.12 0.09
乙 35.7 36.0 36.6 37.3 38.4
丙 13.3 31.6 63.9 110 169
A.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31.6: 100
C.分别将等质量的乙、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丙>乙.
D.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甲>丙
5.(2023八上·椒江期末)20℃时硝酸钾溶解实验的部分数据如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所加硝酸钾质量/g 所得溶液质量/g
① 10 2.5 12.5
② 10 3 13
③ 10 3.5 m
④ 10 4 13.2
A.表中m的值为13.2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2克
C.③、④实验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实验④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实验③
6.(2022八上·衢州期中)有一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温度下经历如下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质量一定大于3g
D.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7.(2022八上·杭州期中)现对某物质A的不饱和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若蒸发10克水析出a克固体,若蒸发20克水析出b克固体,若蒸发30克水析出c克固体,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a+b B.c=2b-a C.c=2b+a D.2a+b
8.(2022八上·金东月考)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配置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
A.集气瓶 B.烧杯 C.玻璃棒 D.量筒
(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9.(2023八上·长兴期末)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如图3。
(1)图1中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2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    (选填 “相等”或“不相等”);
(3)图3中M表示的是   物质(选填“甲”或“乙”)
10.(2023八上·台州期末)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液体,如右下图所示,已知可能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因保管不当,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钠”和”30%(质量分数)”字样。小科查阅了室温(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表。
物质 氯化钠 氢氧化钠
溶解度(g) 36 109
根据试剂瓶上的标签和查阅的资料,小科判断出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请说明原因:   。
11.(2022八上·舟山月考)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g。
(2)烧杯①②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用“>”“<”或“=”表示)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烧杯   (填序号)
12.(2023八上·婺城期末)下表是氯化铵与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铵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将100克60℃时的氯化铵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两者析出晶体   (填“氯化铵较多”、“硝酸钾较多”或“无法确定”)。
(2)下图中M是氯化铵或硝酸钾中的一种,按图进行相关操作,其中A、B、C、D四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13.(2023八上·杭州期末)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所示是对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以及同一小球在三种溶液中的浮沉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可能是 (选填字母)。
A.降低温度 B.加入硝酸钾 C.蒸发水分
(2)小球所受的浮力F①、F②、F③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①<F②=F③ B.F①<F②<F③ C.F①>F②=F③ D.F①=F②=F③
(3)从②到③,烧杯底析出硝酸钾晶体5克,整个装置总质量减少了20克,可知②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14.(2022八上·杭州月考)下表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A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B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C 0.18 0.16 0.14 0.11 0.09 0.07
(1)若 A 中混有少量 B,提纯
A 所采用的方法是   。
(2)20℃时,100gB饱和溶液中含 B 物质的质量   (填“>”“=”“<”)36.0g。
(3)将 40℃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
15.(2022八上·义乌期中)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 ℃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填“是” “否”或“无法判断”)。
(2)将40 ℃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   (填序号)。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 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 ℃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3)20 ℃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 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药匙、量筒(100 mL)、玻璃棒、   。
(4)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   。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   。
16.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常用药,要为一百亩水稻喷洒该农药,需要配制质量分数为0.01%的药液7500千克,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多少千克?水多少千克?
17.(2023八上·嘉兴期末)“过氧乙酸”消毒液广泛用于教室、食堂、寝室等场所的卫生消毒。某品牌“过氧乙酸”消毒液标签如下表所示。
过氧乙酸(1L)
溶质质量分数 20%
密度 1.2 g/cm3
强腐蚀性、阴冷处存放
(1)取该消毒液1L,其中含过氧乙酸   克。
(2)取12g该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用来消毒,请计算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18.(2022八上·温州月考)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200毫升用于配制稀硫酸。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 200 毫升浓硫酸的质量是   克,其中含溶质   克。
(2)欲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多少克这种浓硫酸和多少克水
19.(2023八上·德清期末)小德在生物实验室观察到很多生物标本浸泡在某种液体中,后来得知该液体为福尔马林。他上网查阅资料发现福尔马林是浓度为35%—40%的甲醛溶液。
(1)实验室中,要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40%的福尔马林溶液,需要甲醛的质量为多少?
(2)如果将该溶液稀释为35%的溶液,需要加入多少毫升的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2020八上·黄岩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m
(1)表中m=   ;
(2)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3) 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写出过程)
21.(2023八上·长兴期末)氢氧化钠是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化学药品。如表是某同学在室温时(20℃时 )将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水的质量(克) 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克) 溶液的质量(克)
1 10 9 19
2 10 10 20
3 10 11 20.9
4 10 12 m
(1)m=   ;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实验序号);
(3)将第2次实验所得溶液稀释为5%的稀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还需要加入水多少克?(列式计算)
22.(2022八上·义乌期中) 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结果 如下表:
温度( ℃) 10 40 65 75
剩余固体(克) 261 175 82 82
硝酸钾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 10 40 50 55 60 65 75 80
溶解度(克) 20.9 63.9 85.5 95 110 126 150 169
求:
(1)10℃时, 硝酸钾的溶解度   克
(2)所加水的质量;
(3)该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
23.(2022八上·平阳月考)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1)10℃时,3克硝酸钾放入1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5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