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邓稼先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邓稼先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3 09:0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邓稼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准“元勋”“奠基”“选聘”等字音;识记“谣言”“奠基”等字形;理解、积累“可歌可泣”“鲜为人知”“鞠躬尽瘁”等词语并学会运用;了解作者杨振宁和主要人物邓稼先。
2.归纳各部分内容的要点,整体感知全文;通过对比,感受邓稼先的真诚、朴实;学习精读的方法,把握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3.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的崇高品格。感受作者语言的简介精炼、铿锵有力以及其感情的真挚。
预习检测
1.查字典,给下列重点字注音。
元勋( ) 奠基( ) 至死不懈( ) 大厦( )
选聘( ) 背诵( ) 署名( ) 开拓( )
昆仑( ) 鲜为人知( ) 宰割( ) 殷红( )
2.按拼音填写汉字。
yáo yán( ) zhòu yè( )
fù rú jiē zhī( ) zhì友( )
jū ɡōnɡ jìn cuì( )
fēnɡ mánɡ bì lù( )
xūn
sònɡ
pìn
diàn
kūn lún
xiǎn
谣言
妇孺皆知

昼夜
锋芒毕露
鞠躬尽瘁
xiè
shǔ
shà
tuò
zǎi
yān
预习检测
(1)可歌可泣:形容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不与“感人故事”连用)
(2)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3)至死不懈:意思是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有着执着的追求/对事业坚持不懈。
(4)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5)当之无愧:意思是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
(6)家喻户晓:意思是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7)锋芒毕露:意思是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爱表现自己。
(8)妇孺皆知:意思就是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的很广。
(9)马革裹尸:意思是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10)蓬断草枯:表面意思是干枯、断折的蓬草,后用来比喻生活不稳定,到处飘泊。又形容环境恶劣。
点击播放视频
新课导入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下:
苏联——1949年8月29日;
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1960年2月13日;
印度——1974年5月18日。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弹和氢弹、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人物介绍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等。1957年和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者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体。一般有两类,一类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按传主对象的不同,传记文学可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的传主是作者自己,记述的是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他传,记述的是他人的生平经历。
◎按写作手法的不同,可分一般传记和评传。一般传记,不论是自传还是他传,以客观的传人记事为主,以评为辅,对所传对象可以不评或少评;而评传则既重写传主的生平事迹,又重对其事迹经历、言行思想、是非功过作分析和评价。
文体知识
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
提示
1.文中的小标题
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整体感知
在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背景下引出主人公——邓稼先 。他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他能领导各阶层许多工作者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查证谣言。为自己民族逐渐变强而自豪,也为这样的的邓稼先而骄傲
写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表现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
第一部分:
(1—9)
第二部分:
(10—18)
第三部分:
(19—29)
第四部分:
(30—33)
第五部分:
(34—39)
第六部分:
(40—44)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文本解析
(1)先概述我国近现代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开篇即用邓稼先的“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进行对比,既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用真实的笔触,突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人格,开启了下文。
1.作者为好友立传,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现代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呢?
文本解析
本部分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运用服从于感情表达的需要。一句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作者善用短句,使篇章显得简洁、明快,形成一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作者用了四个短句分段列举了1898年中华民族“任人宰割”,表现力强。
2.第一部分语言,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文本解析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奉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敬业爱岗,竭尽所能,不负所托。
③1985年重病期间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本部分是如何表现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第二课时
阅读第三部分,思考:
奥本海默 邓稼先
国籍
职务 功劳 学术水平 文化背景
性格为人
美国
中国
原子弹设计领导人
相当
美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锋芒毕露
善于辞令
复杂的人
最不引人注意
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
“纯”、朴实
(同)
(同)
(同)
(异)
(异)
(异)
1.第三部分的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
2.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是一个大公无私,勇敢睿智的人。
语言含义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将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他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对老朋友的崇敬与赞扬。
阅读第四部分,思考:
4.作者在本部分结尾写道“我始终想不清楚”,作者真的想不清楚吗?为什么?
作者是清楚的。
邓稼先认真查证谣言,通过一封短短的信,告知“我”,原子弹是中国独立研究的,这表现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严谨朴实的品质,也证明了祖国逐渐变强的事实。作为中国人,作者为自己民族逐渐变强而自豪;作为朋友,也为这样的邓稼先而骄傲。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
5.本部分两处引用,有何作用
语言赏析
诵读《吊古战场文》并朗读《吊古战场文》的译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语言赏析
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
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猛烈的战争,衬托出他为国家不辞劳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语言赏析
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
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扬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
他们是同乡、同学
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探究提升
6.第六部分引用电报书信有何作用?
探究提升
作者杨振宁作为科学家对邓稼先有职业角度的了解和认识,作为同学和朋友对邓稼先有个人深厚情感的表达。杨振宁以严谨、平实的语言既写出了对邓稼先客观的评价,又流露出跨越半个世纪的情感,有理解、佩服、敬爱,也有骄傲、怀念、感伤。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全文的“小引”,相当于一个帽子。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也可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歌曲《中国男儿》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总结评价
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对民族的巨大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结合本文及学案拓展阅读,请你按下面句式,写一段介绍邓稼先的文字。
句式:我 (情感)邓稼先,他 。 (事例),他是一个 人。
作业
1.读读写写一音三词
2.练习册
邓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