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上同步教学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上同步教学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06 19:1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单选题
1.2020年在居家抗疫中,可用浓度75%的酒精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酒精的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 B.葡萄酿酒 C.酒精挥发 D.酒精杀菌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烧制瓷器 D.车胎爆炸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 B.酒精挥发
C.石蜡融化 D.粮食酿酒
4.下列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蒸煮(造纸) B.排版(活字印刷) C.爆炸(黑火药) D.冶铁(指南针)
5.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水铸成锅
B.纸张燃烧
C.水蒸气变成水
D.汽油挥发
6.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星火燎原 B.杯弓蛇影
C.铁杵磨针 D.花香四溢
7.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造纸的一般工序。下列工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斩竹漂塘 B.煮楻足火
C.汤料入帘 D.覆帘压纸
8.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千姿百态,而且时刻发生着各种变化,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树枝燃烧 B.海水晒盐 C.裁剪窗花 D.盐酸挥发
9.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面包发霉 B.水果榨汁
C.海水晒盐 D.量体裁衣
10.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石头雕像 C.汽油挥发 D.粮食酿酒
11.下列诗、成语或典故描述的场景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磨成针 B.木已成舟
C.司与光砸缸 D.火烧赤壁
1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酒精燃烧
C.湿衣晾干
D.矿石粉碎
1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滤纸折叠 C.红磷燃烧 D.食物腐烂
14.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下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高粱酿酒 B.印刷造纸
C.海水晒盐 D.烧制瓷器
1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溶解性 C.氧化性 D.挥发性
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铜制作导线 B.用生铁制作炊具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液氮冷冻食品
A.A B.B C.C D.D
17.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稳定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
18.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19.医用酒精主要指浓度为75%左右的乙醇,下列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
B.有特殊香味
C.可燃性
D.液体
20.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 B.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
二、填空题
21.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 气球爆炸 B 光合作用 C 食物腐败
D 粉碎废纸 E 汽油燃烧 F 写粉笔字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
22.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一氧化氮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请阅读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氮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23.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24.某同学对金属钠做了如下实验:从煤油中取出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切口处呈现出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光泽迅速消失、变暗,原因是钠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将这块钠投入水中,钠浮于水面,剧烈反应,急速流动,并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请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性质:
I物理性质:
(1)硬度:____________;
(2)熔点__________;
(3)密度_______;
(4)颜色_____。
Ⅱ化学性质:
(1)在常温下能与___________反应;
(2)在常温下能与___________反应.
三、科学探究题
25.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和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知识回顾】化学变化的本质是___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___;手摸烧杯壁有___;蜡烛火焰逐渐________.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_____.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___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变化.
【实验结论】猜想___(填“1”或“2”)正确.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酒精燃烧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B、葡萄酿酒,生成的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杀菌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A、海水晒盐,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风力发电,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烧制瓷器,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车胎爆炸,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3.D
【解析】
【详解】
A、胆矾粉碎,只是胆矾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石蜡熔化,只是石蜡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解析】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蒸煮(造纸),涉及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排版(活字印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爆炸(黑火药)是由燃烧引起的,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冶铁,生成的铁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详解】
A、铁水铸成锅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水蒸气变成水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6.A
【解析】
【详解】
A、星火燎原,涉及到燃烧,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正确。
B、杯弓蛇影,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错。
C、铁杵磨针,是行政大小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错。
D、花香四溢,指到处能闻到花的香味,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错。
故填:A。
7.B
【解析】
【详解】
A、斩竹漂塘,是指砍伐竹子,将竹子浸泡于池塘中,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煮楻足火:是通过燃烧蒸煮,将纤维素表面的果胶、木质素除去,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汤料入帘:是通过帘将汤汁过滤掉,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覆帘压纸: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解析】
【详解】
A、树枝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海水晒盐只是氯化钠从海水中析出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裁剪窗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盐酸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9.A
【解析】
【详解】
A、面包发霉有霉菌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水果榨汁,只是将水果中的汁液压榨出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海水晒盐是通过水分蒸发得到的,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量体裁衣,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解析】
【详解】
A、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石头雕像只是物体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
C、汽油挥发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解析】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木已成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司马光砸缸的过程中只是缸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火烧赤壁的过程中木材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12.B
【解析】
【详解】
A、冰雪融化,只是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湿衣服晾干,只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矿石粉碎,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解析】
【详解】
A、粮食酿酒是粮食中的糖类转化为酒精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滤纸折叠只是滤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C、红磷燃烧后生成了五氧化二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D、食物腐烂是食物中的成分转化为有毒性的物质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有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4.C
【解析】
【详解】
A、高粱酿酒过程中糖类生成了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选项不合题意;
B、印刷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不合题意;
C、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将水分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选项符合题意;
D、烧制瓷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硅酸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D。
15.C
【解析】
【分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详解】
A、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B、溶解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正确;
C、氧化性通过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挥发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16.C
【解析】
【详解】
A、用铜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B、用生铁制作炊具,是因为生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C、用酒精作燃料,是因为酒精能够燃烧放热,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D、用液氮冷冻食品,利用液氮气化吸热降温,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故选:C。
17.A
【解析】
【详解】
物质的导电性、延展性、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A。
18.D
【解析】
【详解】
A、密度低,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耐磨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导电性差,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抗氧化性强,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19.C
【解析】
【详解】
A、物质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B、物质的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C、物质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
D、物质的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C。
20.C
【解析】
【详解】
A、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灭火,说明不导电,错误;
B、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说明没有腐蚀性,错误;
C、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说明不助燃,正确;
D、七氟丙烷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说明沸点低,错误;
故选C。
21. ADF BCE
【解析】
【详解】
A、气球爆炸过程只是气球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氧气、有机物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粉碎废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E、汽油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F、写粉笔字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ADF;BCE。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2. 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 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解析】
【详解】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1)一氧化氮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属于物理性质;
(2)一氧化氮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2)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23. ⑦ ③ ①④ ②⑤⑥
【解析】
【详解】
(1)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物质的形状、颜色、熔点、沸点、密度、质量等,故填⑦;
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腐蚀性、可燃性、毒性、生锈、受热分解等,故填③。
(2)物理变化就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的形状与状态的变化,故填①④;
化学变化就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故填②⑤⑥。
【点睛】
变化是一个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反应,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而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而性质是物质所具有的特性,是物质本身所特有的,常常用“能”“可以”“会”等来描述。
24. 小 低 比水小 银白色 氧气 水
【解析】
【详解】
Ⅰ由题目的信息可知,钠能被小刀切下一块,说明硬度小,切口处呈现出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说明颜色是银白色,将这块钠投入水中,钠浮于水面,说明密度比水小,放于水中,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说明熔点低,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钠的物理性质有:硬度小、熔点低、密度比水小、颜色是银白色;故答案为:小;低;比水小;银白色;
Ⅱ钠的化学性质有:钠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在常温下钠与水反应;故答案为:氧气;水。
25. 有新物质生成 水雾 发热 变小至熄灭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发烫 物理 2
【解析】
【详解】
知识回顾: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与分析:
(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感觉到烧杯的外壁发烫;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雾;蜡烛火焰因氧气减少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3)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手摸灯泡有发烫感觉,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可以判断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知道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即猜想2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