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鲁教版(六三制) 九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串讲
第三单元 溶 液
1
对接课标 单元架构
2
知识梳理 整合提升
3
典题自测 迎战中考
目
录
对接课标 单元架构
1
均一 稳定 均一性 稳定性 溶质 溶剂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氢氧化钠固体 硝酸铵 不能 能 增加溶剂 减少溶质 改变温度 减少溶剂 增加溶质 改变温度 计算 称量(或量取) 溶解 装瓶贴标签
2
知识梳理 整合提升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夜。
均一性:指溶液任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相同
稳定性: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稳定存在
混合物:凡是溶液都属于混合物
溶液的宏观特征
:(1)均一性 (2)稳定性
(3) 透明性
一、溶液的概念
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硫酸铜溶液(蓝色)—— Cu2+
氯化铁溶液(黄色)——Fe3+
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溶液(浅绿色)——Fe2+
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 MnO4-
注意:
探究:NaCl、NH4NO3、 NaOH 三种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改变.
物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质的分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溶质的分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就产生温度的变化.
NaCl
温度基本不变
NH4NO3
温度降低(吸热)
温度升高(放热)
NaOH
遇水放热的物质还有:
生石灰CaO
浓硫酸
知识点二【物质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
1、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三【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质量.
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要强调溶质
浓溶液和稀溶液---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
强调
【实验 】
多
少
相等
相等
不饱和
饱和
浓溶液
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蔗糖+水
蔗糖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般规律: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升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特殊溶质Ca(OH)2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加溶剂
记准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知识点四
【溶液的稀释、配制、混合问题】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稀释前溶质质量
稀释后溶质质量
配制前溶质质量
配制后溶质质量
混合前溶质质量
混合后溶质质量
抓住溶质相等列等式
=
关键是记住溶
质的表示方法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乘以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的稀释、配制、混合问题
步 骤 :
仪 器 :
计算、量取、稀释、装瓶保存
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知识五
【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1 、用固体配制 :
步 骤 :
计 算 、 称 量 、 溶 解 、 装 瓶 保 存
2 、用浓溶液稀释
实验误差分析
偏大的原因:
(1)砝码生锈
(2)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3)水量好后,向烧杯中倾倒
时有水溅出
(4)称量时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左
偏小的原因:
(1)称量时药品和砝码颠倒了
(并且用到了游码)
(2)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3)药品中有杂质
(4)烧杯中有残留的水
无影响:
(1)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倒细口瓶外
3
典题自测 迎战中考
甲 乙
D
A
C
C
C
B
B
C
C
55.5
硫酸铜溶液、可乐
水
汽水中溶质是二氧化碳
<
≤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