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程目录
第
课时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感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语言运用:理解文章中陌生的词语,想象充满空间感的词语。
思维能力:感受作者对上学路上美景的喜爱和赞美。知道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审美 创造:激发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的变化。树立人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说,只要长着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善于观察,就能够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美景。
课程导入
了解作者
汪曾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
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高邮城镇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那么,他上学放学的路上有着怎样的风景呢?
阅读链接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里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草的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想一想:作者在路上都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有趣?
相同点 不同点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自报家门》
对比《自报家门》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对比阅读
善于观察
喜爱之情
上学路上
放学路上
单独描写
水泥道的美
写了很多小商铺
同学们,你知道吗?秋雨不光可以让水泥道一夜变成闪着金光的地毯,秋雨还可以打开颜料盒子,用缤纷的树叶为我们绘制一副绚丽的秋景图,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趣味引入
新知讲解
读一读《秋天的雨》第二段,感受秋天的色彩美。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秋雨带来的五彩缤纷。
新知讲解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式来理解这个词语的呢?
解释词语
“五彩缤纷”近义词是“五光十色、万紫千红、五颜六色”
(课文内容中提到秋天的叶子色彩绚丽丰富)
解释词语
方法总结
遇到不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找近义词理解词语。看课文的插图理解词语。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你觉得秋雨还会把五彩缤纷的颜色给谁呢?
新知讲解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这句话用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新知讲解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这句话用修辞手法?
拟人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化平淡为生动。
新知讲解
泥
粘
院
印
案
排
列
规
凌
乱
则
印:第三笔是横
规:第四笔是点
书写指导
泥
粘
院
印
案
排
列
规
则
凌
乱
你能将这些字归归类吗?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泥
粘
院
排
规
凌
左右等宽:
印
乱
左宽右窄:
列
则
左窄右宽,不要少写一点。
书写指导
书写提示(语文园地)
狂
排
铺
票
盖
寒
臂
假
横画要写得平稳,
竖画要写得端正。
横平竖直,
字就平稳端正。
使用钢笔,注意执笔姿势,调整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书写提示
找一找:走进大自然去观察,你从哪里找到了秋天的美?可以选取相关的事物留作纪念。
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配上几句话,描写画面的内容。
课后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秋天的雨(第二段) 语文园地(书写提示)
内容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通过儿童的视觉,描写了深秋时节铺面落叶的水泥道美金,充满童真童趣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感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语言运用:理解文章中陌生的词语,想象充满空间感的词语。 思维能力:感受作者对上学路上美景的喜爱和赞美。知道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审美创造:激发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的变化。树立人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五彩缤纷的美丽。 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正确书写汉字。注意书写姿势。
活动流程:明确本单元学习主题为“感受秋日清韵”,并计划开展“收集秋天影像,创建“秋韵”影像馆”的活动。本节课为子任务一:寻找秋的信使。 阶段一:赏析名家,借鉴积累 环节二:自读课文,感受缤纷的秋景 阶段三:观察示范,指导写字 情景导入:秋天打开了颜色盒子,用缤纷的树叶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绚丽的秋景图,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阶段一:赏析名家,借鉴积累
情景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说,只要长着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善于观察,就能够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美景。 有一些作家就特别善于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汪曾祺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他也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上学或放学路上的美景。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位作者吧。 1.了解作者: 汪曾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 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高邮城镇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那么,他上学放学的路上有着怎样的风景呢?让我们翻到“阅读链接”这一页,自己读一读《自报家门》的片段,想一想:作者在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有趣? 3.对比《自报家门》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昨天的作业同学们都做了吗?谁来读一读,你写的上学放学路上的风景呢?(老师指定学生读自己的文章) 5.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 6.教师点评学生写的话。 7.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多读几遍。 了解作者 读一读阅读链接内容,想一想,作者在路上看到了什么? 分享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 读一读自己写的上学、放学路上的小短文。 品评其他同学的作品,比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
环节二:自读课文,感受缤纷的秋景
情景导入:同学们,你知道吗?秋雨不光可以让水泥道一夜就变成闪着金光的地毯,秋雨还可以打开颜料盒子,用缤纷的树叶为我们绘制一幅绚丽的秋景图,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自读《秋天的雨》第二段,感受秋天的色彩美。边读边想象银杏叶的美丽。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秋雨带来的五彩缤纷。 ①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读一读。 出示课件:黄黄的银杏叶;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田野;橙红色的果树;多彩的菊花…… 哪些属于植物,哪些属于水果。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根据课文内容,手绘一幅五彩缤纷的秋景图。 ②作者用了一个成语“五彩缤纷”来描绘秋天绚丽多彩的美丽景象,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式来理解这个词语的呢? (五彩缤纷的近义词是“五光十色、万紫千红、五颜六色”。秋天叶子的颜色也有很多,“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找近义词理解词语) 2.你觉得秋雨还会把五彩缤纷的颜色给谁呢?仿照课文句式说一说。 出示课件: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说说你认为哪个句子特别生动。教师提示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来谈。 课件出示: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这句话用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比喻:把银杏树叶比作小扇子,把枫叶比作一枚邮票,把田野比作金色的海洋。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形象。 出示课件: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拟人:橘子、柿子“你挤我碰”,美丽的菊花“频频点头”。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化平淡为生动。 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画一画自己的缤纷秋景图。 分享自己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方法。 按照句式造句。 了解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感受作者描绘的秋景图的美丽。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赏析句子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启发学生有感而发,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发现的美。
阶段三:观察示范,指导写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口头给这些字组词。 出示课件: 泥 粘 院 印 排列 规则 凌乱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 3.学生汇报交流认为难写的字,教师重点点拨。 课件出示 铺: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甫”不要少写一点。 印:不要忘了左边的横;右边是“卩”,不是“阝”。 4.你能将这些字归归类吗? 5.学习钢笔字:(语文园地)书写提示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横画要写得平稳, 竖画要写得端正。 横平竖直, 字就平稳端正。 使用钢笔,注意执笔姿势,调整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观察、交流、示范、临写这些字 注意字的结构和写字的姿势。
设计意图:经历观察、交流、示范、临写的过程,指导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课后作业:找一找:走进大自然去观察,你从哪里找到了秋天的美?可以选取相关的事物留作纪念。 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配上几句话,描写画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