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6 19:1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年中国抗疫记》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了解事件通讯的写作特点。
2.通过小组交流学习,体会事件通讯的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丰富情感。学习点面结合、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综合报道手法。
作者简介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权威性、传播力和影响力。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任仲平”是一群人的新闻理想,是一张报纸的社会责任。
钟 声,是《人民日报》以此为笔名的国际评论,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把“中”字改成“钟”,取“警世钟声”的寓意。作为中国的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有义务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针对一些国际社会的不实指责进行反驳。
写作背景背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我国。疫情来势汹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同时,党和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5月10日新华社播发署名钟华论的文章《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人民日报》于次日全文刊载。
解题:《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新华社北京时间5月10日发表的一篇通讯报道。由主副标题构成。
主标题“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是一个介词短语,指出抗击疫情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副标题“2020中国抗疫记”则交代了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
这两个标题结合在一起,意思是2020年中国成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必将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事件通讯】是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
它具体完整地记叙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况和过程、原因和结果、意义和影响。事件通讯的题材非常广泛,既可以报道重大事件,又可以叙写“凡人小事”;既可以赞颂先进事物,又可以批评错误倾向。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社论具有新闻评论的一般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等),但是最突出和重要的就是它代表媒体乃至政党、政治团体等直接发言的喉舌与舆论功能。因此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才会把社论喻为“报纸的心脏”。
文体知识
段落 主要内容和典型事件(理由) 小标题 文章结构 写作思路
引子: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一、"我们挺过来了! 从领导力、动员力、执行力三个角度阐述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是抗疫的"主心骨" 回顾抗疫,高唱凯歌﹣---获胜总结 1-2从国家力量,制度层面总结抗疫胜利的原因。 多角度
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以具体的事例、翔实的数据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 制度优势,八方支援------胜利保障 三、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的镜子 引经据典,高度赞美了中国人民在抗疫期间所展现的永恒不灭的精神品格 中华更韧,民族更强-----灾难意义 3-6从灾难意义、执政理念、抗疫方法、经验总结等方面总结抗疫胜利原因。
多层次
四、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选取典型的人物事迹赞美抗疫期间创造生命奇迹的新时代中国脊梁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执政理念 五、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 说明了坚持"科学防治"是取得抗疫胜利的"压舱石" 理性抗疫,科学防治------疫情防控 六、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 总结、反思抗疫的经验和教训 正视问题,守正补弱------抗疫反思 七、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 论述了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大国担当及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 全球抗疫,同担风雨------大国担当 7、将抗疫视野从国内转向全球视野写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大国担当,以及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全局高度
八、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以"重焕生机的中国"与历史上屈辱的中国进行对比,号召全国人民坚定信念,在深重的苦难与磨砺中汲取力量,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前进,照应题目,揭示主旨 新生中国,扬帆远航------展望未来 8、回望过去,当下,展望未来
立体报道
任务探究
文章思路结构:文章属于纵横交错式的复式结构。
小结:本文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国家和人民的角度,从不同层面全面、立体地、多角度、多层次综合报道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这一历史事件。
知识点链接——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排比、夸张、对偶、反复、反问、设问、夸张、对比)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 记叙:(方式:顺、倒、插、补、平;人称:第一、二、三人称);
(2) 描写:(角度:远近/高低/内外结合、试/听/嗅/触觉、定点移步换景; 方法:工笔/白描,动静/虚实结合)
(3)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人、借景、借物抒情)
4)议论:
3、表现手法(象征、衬托、渲染、抑扬、对比、联想和想象、点面结合、以小见大)
4、谋篇布局(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伏笔、铺垫、承上启下(过渡)、设置悬念、详略得当等)
赏析表达技巧题的解题技巧
1.明确表述形式: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思考: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止一个,所达到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经取消了字数的限制,所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既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掌握术语:(1)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2)要了解一些常用的表达技巧的作用,(3)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
赏析语言艺术题的答题模板:点明语言特点+结合文本(词语、句子、段落)分析+点明该语言特点收到的效果(表达技巧+文本内容分析+效果/作用)
知识点链接——赏析语言艺术的五个角度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鉴赏: 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及长句、短句的使用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等。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①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②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③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④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⑤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⑥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4.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5.从情感的角度鉴赏: 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等。要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探究本文的艺术特色:
①谋篇布局上多角度、分层次//全文主体共八个部分,围绕抗疫主题,每部分选取一个方面将从个人到国家,从地方到中央,从湖北武汉到全国各地,从卫生防疫到各行各业,//层次分明,角度丰富。//
②运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既展现了医护人员群体的英勇无畏、辛劳坚守,也关注到典型人物张定宇、宋英杰的无私奉献、舍生忘死,//这都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
③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
④运用排比、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情感,将感情抒发与理性表达完美结合。重现了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全面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
赏析语言艺术题的答题模板:点明语言特点+结合文本(词语、句子、段落)分析+点明该语言特点收到的效果(表达技巧+内容分析+效果/作用)
请赏析以下文本
1、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2、恩格斯说“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
3、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人心”
1、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赏析角度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罗列了不同的群体、及个人,如如白衣战士、无数普通人、”等读书哥“在这场抗疫中的无私付出和团结表现// 句式整齐、结构对称的排比句,重现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全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
赏析角度2: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 引用大量诗句,诠释抗疫期间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内涵//诗句的使用也丰富、充实了文章内容
赏析语言艺术题的答题模板:点明语言特点+结合文本(词语、句子、段落)分析+点明该语言特点收到的效果(表达技巧+内容分析+效果/作用)
2、恩格斯说“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
运用引用的修辞// 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有说服力。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比喻成文明标尺。//在这场战役中生命是宝贵的,国家重视每一个生命,只有高度发达的文明才会对生命保持足够的尊重,//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明水平。也把国家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通过一次次实际行动中展示出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