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初学情调研测试
曲或错误的引导。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补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
语文试题
202309
的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浮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但道家难以划清
“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偏执的。佛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我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然。
材料一:
儒家所侣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两种思想:积极入世与失意归隐的思想。偏家鼓励积极
“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威式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无不透露出儒家的阳明之气。
入世,对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一旦失败,却没有提供心灵上的安慰,而道家则
尽管儒家也有刚柔调和、阴阳互补之说法,但实际上儒家思想中仍然是将以刚主柔、以
刚好弥补了这一点。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并且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偏道互补的思
阳制阴之道作为主导的。而较之于儒家之阳刚,道家更多的则是讲完谦和精神,推崇水
想则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德,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为宗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倡导水之阴柔及能包容天
儒家思想是一种入世思想,都是在鼓励文人“刚较进取”,在《论语·子路高》中
下的胸襟和气度。在儒家思想培养出一批批社会中流盛柱的同时,道家以其自然无为的
提出:“刚、毅、木、讷近于人”,就是说县备了刚毅、果断、朴实、言语谨慎这四种
人生态度陶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让他们自下而上地观黎这个社会,发现社
品格就是接近于仁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所讲求的仁是刚毅进取、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
会的问题,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便如阴阳乾坤一般,互补却不
文人在治学、立身处事和事业的追求上面都要树立这种刚毅的精神。但是儒家只给文人
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
们提供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却忽略了对失败的文人进行安慰,这时候道家思想就恰
(摘编自崔雪茹、李明客《偏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探析》)
好弥补了这一点,为中国文人提供了一个心灵上的居所。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一项是(3分)
道家这个博大渊源的学说思想让找们即使处于逆境也能拥有一颗通透、明达的心来
A.儒家思想是一种入世思想,孔子和孟子提倡的儒家思想都是在治学、立身处世和事业
看待世界,道家思想中反映出来的生死观念颜值得我们认真估研和学习。道家侣学自然
的追求上鼓励文人“刚毅进取”
精神,也有很多关于生死的论迷,非常经典。老子谈论生死“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
B.老子认为,只要不要太过于在乎自己的生命,就能更好地长久生存,不要太过于执着
身存”,在他看来,只有不要太过于在乎自己的生命,方能更好地长久生存。这里就告
和看重生死,豁达通透一点。
诉人们,不要太过于执着和看重生死,豁达一点,通透一点。就好比医生总是会告诉
C.儒家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与道家提倡的“复归于朴”互补,能使得人性在发展的道
症病人,心态好一点有助于治疗。庄子关于生死的论迷就有很多了。“人生天地之间,
路上保持木我的纯净自然。
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生数十载,应当着眼于现世,对生命存有积极的心态,
D.在儒家思想培养出一批批社会中流砥柱的同时,道家熏陶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
以出世的心入世,豁达通透。道家的达观态度对中国文人产生了极大影响。道家的这种
人,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
通透和豁达并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乞写心理,而是在看过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后的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种淡然的状态,不再在乎身外之物的得失,庄子追求的正是一种道遥无争的人格追求和
A.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并且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应该对生命存有积极的心态,以
精神追求。“若夫来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平待哉?故曰:
入世的心出世,豁达通透。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提出“无己”“无功”“无名”,这就要求我
B.道家的通透、明达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一种逍遥无争的人格追求和精神追求,
们要学会清心寡欲,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以及求得生存。
对中国文人产生极大影响
儒家和道家作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虽然看似相互矛盾,但是中在矛盾中激发灵感:
℃,追求发展和倡导复归,追求阳刚和倡导求虚,是儒道两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
使得儒家和道家相互补足,利用这种儒道互补的思想,影响了一类人,上至帝王将相下
成的互补机制的体现,
至文人服客都有令到儒道互补思想的影响。而且,几千年来,儒道互补思想决定了中国
D.两则材料都论述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文人的影响,材料一中大量使用了引用论逼
人的思想、道德、价值理念。对于引导人们审视整个中国文化精神、关注人吴命运、培
和比喻论证进行说理
有人文主义精神,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有民族精神,都县有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语句能诠释“儒道融合”的一项是(3分)】
重要意义。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摘编林秋頓《儒家和道家:两种传统的人生观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B.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材料二:
C.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新
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形成了和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4.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提出“我们中的儒家建设、奋斗:道家旁观、微笑。”结
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有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
合材料,谈谈这一观点在文章中的体现。(6分)
值。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担
第1页共8页
第2页其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