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月亮》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走月亮》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6 22:1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第2课《走月亮》教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新词,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柔和、鹅卵石、河床、新鲜”等词语,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月光下散步的场景,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培养朗读能力。
3.通过揣摩优美的语段,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尝试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一篇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月光下散步的场景,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揣摩优美的语段,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尝试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一篇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培养实践能力。
二、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自由交流。
3.师:今天,有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在月夜下散步,她会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走月亮。
4.板书课题:走月亮
5.齐读课题,质疑激思。(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三、字词运用
(一)词语认读。
柔和 鹅卵石 河床 新鲜 修补 坑坑洼洼 庄稼
风俗 葡萄 满意 水稻 成熟 招待 传说
(二)辨字组词。
牵(牵手 ) 卵(卵石) 庄(村庄 ) 俗(风俗 )
牢(牢固) 卯(卯时) 应(应该) 浴(沐浴)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明亮 ) 的月盘  (宁静) 的夜晚
(柔和 ) 的月光  (漆黑) 的夜晚
(四)多音字组词。
传 chuán(传说) zhuàn(传记)
《白蛇传(zhuàn)》讲述了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chuán)。
载 zài(运载) zǎi(记载)
神舟五号载(zài)人航天飞船飞行圆满成功,载(zǎi)入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史册。
四、阅读鉴赏
任务一:自读课文,想一想题目“走月亮”是什么意思?“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
在月光下散步 走过小路、溪边、村道、果园、庄稼地、菜地......
任务二:同桌交流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任务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月夜景色的迷人,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了月夜下的画面?
(课文是按照地点转移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月亮升起”“月下溪边”“月下田园”和“月亮牵星”的画面。)
任务四: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数数共出现了几次?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反复出现,共出现了四次。在走月亮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月夜景色的迷人,回忆起了曾经做过的有趣的事;在走月亮的过程中,那浓浓的亲情、无拘无束的思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反复手法的运用,使情感的表达更充沛。)
任务五:读读下面的一段话,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阿妈牵着“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读到“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句,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溪水缓缓流淌,山草青翠,野花芬芳,月光闪闪的景象,溪水在流,月光在流,香味在流,所有的事物都有了甜美、欢快的情感。)
任务六:“我”和阿妈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看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说说你的体会。
如1: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这句话主要写果子的气味,是“我”闻到的。这句话运用设问手法,不仅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而且充分表达了“我”当时欢愉的心情。)
如2: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水塘抱着月亮,月亮在小水塘怀抱里幸福的样子。)
如3: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沟水当作人来写,写沟水因为稻田经过自己的灌溉,即将丰收而发出满意的汩汩声。用“满意”写沟水的感受,实际上是写人的感受。表达了丰收在即,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心头,听着沟水的汩汩声也是韵味十足。)
如4: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稻穗低垂着头”,将稻子拟人化,让人感觉到它虽然头部低垂,但是充满活力。将月光照耀下的稻田比作月光镀亮的银毯,既形象又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们感受到月光下的稻田里充满着快乐与幸福、美好与希望。)
如5: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此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走月亮给“我”带来的快乐。省略号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人仿佛看到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在月光闪闪的溪岸、月影团团的果园慢慢行走的身影。)
任务七:文中不单单写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所见所闻,还加入了“我”回忆的内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走到溪边,“我”想起了阿妈曾经在这里洗衣裳,“我”曾经在这里用树叶做小船的情景;走到田埂上,“我”想到了种庄稼、找兔草、吹蒲公英等情景。这些美好的回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出了童年生活的无拘无束,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五、梳理探究
任务一:读了本文,你心中是否还有一些疑惑,请把问题写下来,并与同桌交流。并写出几句描写月亮的诗句。
任务二:小练笔(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找写一写。)
(“我”的所见所想:看到了新修的村道、鱼儿跃出水面的银光一闪、低垂着头的稻穗,像银毯一样的稻田;想到了春天种油菜,在田地里找兔草、吹蒲公英等事情。)
(仿写示例:不一会儿,我们走到了人民广场,月光照亮了美丽的花坛,照亮了那棵高大的槐树,照亮了旁边的桂花树,桂花树在晚风的吹拂下,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啊,阿妈,去年我曾采过桂花,做过桂花糕,好香啊,今年我们再采一些吧!)
任务三:课内阅读
走月亮(节选)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1.根据课文内容,把括号里的内容补充完整。
2.交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尝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壮观的电闪雷鸣,没有秋天诱人的丰硕果实,但冬天有献给大自然含蓄的美。)
3.作者描写月光下的景物有:(溪水)、(鹅卵石)、(小水塘)
4.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
(天上的月亮倒影在小水塘中,水中就有无数的月亮的倒影,就像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一样。同时句中的“抱”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倒影在水中的月影。)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在走月亮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月夜景色的迷人,回忆起了曾经做过的有趣的事;在走月亮的过程中,那浓浓的亲情、无拘无束的思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反复手法的运用,使情感的表达更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