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文段中关于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2.结合语言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受作者笔下的四时美景。
教学重点:
1.感知文段中关于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2.感受作者笔下的四时美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语言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过程:
一、任务一:春之美
1.提出问题:春天的美美在哪里?
结合生活经验,讲述春天的美,初步衬托出作者笔下的春之美很独特。
2.出示文段内容: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3.讲解文段内容,感受春天最美是黎明
通过春天的黎明,日出之前,天空的颜色变化之美。
明确:“泛”“染”呈现出天空的颜色变化,“飘”突出云彩的动态之美
作者笔下的黎明,动静景物结合。
通过描写这样独特的早晨景致,展现出四季之始——春之美
二、夏之美
1.出示文段内容: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2.提出问题:
读一读这个文段,说一说你从作者的笔下看到的夏天之美在哪里?
明确:明亮的月夜很美,漆黑的暗夜很美,蒙蒙细雨的夜晚也很美。
3.讲解文段内容,感受夏天最美是夜晚
画面呈现夏夜和萤火虫的动与静景物对比
感受作者笔下通过描写静寂的夏夜和飞舞的萤火虫,对比衬托,渲染了动静结合的夏夜之美。
三、秋之美
1.出示文段内容: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2.提出问题:
读一读文段内容,找出作者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
作者描写了秋天的夕阳,归鸦,大雁,风声和虫鸣。
3.讲解文段内容,感受秋天最美是黄昏
秋日的黄昏,夕阳斜照,乌鸦急急匆匆归巢,大雁比翼高飞,这些作者看到的景物,是为视觉描写。
夕阳西沉,风声起,飞虫鸣,这些作者听到的景物,是为听觉描写。
画面呈现视觉背景
作者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展现了夕阳西下的秋日静态之美,充满活力的秋日动态之美。
四、冬之美
1.出示文段内容: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2.提出问题:
遍地白霜,无雪无霜,只有凛冽寒风的冬日早晨美在哪里?
结合生活经验感受能在寒冷的冬天生起熊熊的炭火,捧着暖和的火盆的美好心情。
3.师小结
冬季之美,美的是银装素裹的雪景静态之美,美的是寒冷中生火取暖的闲暇,美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通过描写寒冷冬天的静态景物和火苗燃烧的动态景象,塑造了冬日的和谐之美。
五、师总结
明确:作者把静态和动态景物相结合,描写了常见景象之美。在春、夏、秋的美景中,我们体会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六、课后练习
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扬树叶和鲜艳的枫叶飘落下来,好象是几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虽然寒霜降临,可青松爷爷还穿着碧绿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的叶子全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还挂在指头,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都压弯了。
(1)读一读,找出文段中的动静描写,体会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
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
(2)查找两个描写动静景物相结合的诗句。
(3)仿照课文和文段的描写,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