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绵阳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绵阳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07 05:35:38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C
6.B 7.C 8.C 9.A 10.D
11.C 12.C 13.A 14.A 15.D
16.C 17.B 18.C 19.D 20.C
21. (1)毛细血管 (2)红细胞 (3)动脉 左心房
22(1)对照 (2)小 二氧化碳 大 二氧化碳 血液 肺 (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水分增加了 (4)舒张
23. (1)肺 (2)二氧化碳 两 氧气 (3)收缩 (4)组织细胞
24. (1)巩膜 保护 瞳孔 虹膜 (2)晶状体 (3)视网膜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4)过长 过大 近视 凹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开学考试
(生 物 试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殖器官开始形成
B.男孩在青春期偶尔遗精会影响身体健康
C.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D.“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引起这种变化的器官是子宫
2. 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的结构有 (  )
①鼻毛
②鼻腔黏膜
③气管和支气管黏膜
④软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多吃 (  )
A.含钙丰富的食物
B.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C.含碘丰富的食物
D.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食不言寝不语”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以免下列哪一结构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  )
A.会厌软骨  B.软腭
C.声带   D.舌根
5. 如图模拟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  )
A.①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③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B.②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肌
C.图Ⅰ中④模拟的膈肌收缩,位置上升
D.图Ⅱ模拟吸气过程
6.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人统计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来自眼,可见眼睛对人的重要性非同一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眼球中感受光线刺激的是视网膜
B.司机看到红灯立即停车属于简单反射
C.眼球中的瞳孔可以调节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
D.人们常说的“黑眼球”是指虹膜,“白眼球”是指巩膜
7. 小华在一次家庭聚餐中对一种不认识的固体食物产生了兴趣,他想进一步了解这种食物含有哪些主要营养成分,就把它带到学校,与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方案和结果如下。
食物编号 操作 结果
1号 放在酒精灯上充分燃烧 剩下灰分
2号 加入1毫升唾液,37 ℃水浴加热,8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 食物块未见缩小,试管中无变蓝
3号 加入1毫升胃液,37 ℃水浴加热 试管中食物块明显缩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食物充分燃烧后剩下的灰白色的灰是食物中含有的无机盐
B.通过2号试管可知该食物中不含有淀粉
C.2号试管未见变蓝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食物中含有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D.该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8. 如图是人体部分结构和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大写字母表示生理过程,小写字母表示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B.消化道中,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
C.过程B表示物质c被吸收,此过程发生在胃部
D.在肺部经过气体交换后的血液,通过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9. 小明曾经在打篮球时摔倒造成脑震荡,记不起任何东西,由此可推测小明当时受伤的是 (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10. 下列图示中,图一为小明的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图二为他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图三为他在某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一
图二
图三
A.图一中,②→①状态转变时,膈肌收缩
B.图一中,①→②状态转变时,对应图二曲线bd段
C.图二中,曲线ac表示吸气过程
D.依据图三可以算出,小明的呼吸频率为27次/分钟
11. 如图所示,甲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乙图表示a、c血管血液中的气体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血管可能为肠静脉
B.c血管可能为肺动脉
C.a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
D.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
12. 流程图可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不正确的是 (  )
A.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B.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血液→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13. 丹丹同学用手抓起刚蒸好的馒头,来不及思考就迅速将馒头丢下。如图是该反射的反射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B.①能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C.完成该反射的路径为①→②→③→④→⑤
D.若丹丹有感觉但不能完成该反射活动,可能是因为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
14. 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计了如图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淀粉酶
B.加碘液后,②号试管不变蓝
C.将两支试管放入0 ℃水中保温10分钟
D.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麦芽糖的消化作用
15. 血液循环系统是我们身体内一个繁忙的运输系统,担负着营养物质、废物及气体等的运输。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主要通过血液中的红细胞运输
B.机体内的血液只担负着各种运输作用
C.身体有了炎症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D.血浆蛋白具有凝血、抵御疾病等功能
16. 如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中
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
D.效应器是指被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肌肉
17. 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细胞①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B.细胞②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有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C.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D.细胞②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
18. 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在肾脏内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①~④表示肾脏内的有关结构。请据图判断重吸收作用发生的位置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9. 如表为某人体心脏内甲、乙两个心室的血液中氧气含量,根据此表,推测此两心室所连接的血管,下列叙述何者最合理  (  )
心室代号 氧气含量(mL/100 mL)
甲 19.8
乙 15.2
甲与大静脉连接 B.甲与肺静脉连接
C.乙与主动脉连接 D.乙与肺动脉连接
20. 李奶奶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尿蛋白,推测是肾脏的   发生了病变(  )
A.[1]收集管  
B.[2]肾小管
C.[3]肾小球  
D.[4]肾小囊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21.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如图为血液流经肺泡的情况,其中①②③代表血管,a、b代表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③是      ,其管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2)b进入③后,由血液中的      运输,最终被组织细胞利用。
(3)②内流的是   血,它最先到达心脏的    。
22.分析如图所示实验和表中的数据。
气体成分 环境中的 气体(%) 呼出的 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甲、乙两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结果,乙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1)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    作用。
(2)甲瓶中的浑浊程度    (填“大”或“小”),说明空气中     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的浑浊程度    (填“大”或“小”),说明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较高。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了    ,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    ,然后随着气体一起排出。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                              。
(4)实验者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处于    状态。
 23. 如图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它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图中a代表的气体是    ,a气体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的过程中需经过     层细胞;血液从毛细血管的[①]端流到[②]端后,    (气体)含量增加。
(3)图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肋间肌和膈肌    。
(4)图中b气体进入血液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    里。
24. 如图为眼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   对眼球的内部结构起   作用。图中③的名称是     ,白天,当我们看完电影从影院走出来时,它的直径将由大变小,这一过程是通过图中结构[②]   来调节的。
(2)人的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因为     (填名称)的曲度可以调节。
(3)你能看到远处有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⑦]      上,这个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         ,从而形成视觉。
(4)如果眼球的前后径     ,或者晶状体曲度     ,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落到⑦的前方,因而看不清物体,称为     眼,可以用配戴    透镜的方法来矫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