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目录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壹
贰
叁
课后活动
肆
“致敬最美劳模”专题活动要求同学们对课文中介绍的三位劳动模范进行全方位的认识,为人物塑像,在此基础上了解人物通讯的写法,制定优秀新闻评价标准,选出你心目中的最佳人物通讯,向你心目中的最美劳模致敬。
情境任务
学习任务一 走进最美劳模
01
学习任务二 重走劳模足迹
02
学习任务三 向劳模致敬
03
学习任务四 体验通讯之美
04
学习任务五 体会作者立场
05
学习任务六 制定评价标准
06
学习任务七 撰写优秀新闻作品推荐书
07
01
第一课时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优秀的人物通讯为我们介绍了三位杰出劳动者的模范事迹,使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心怀天下、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创造的宝贵精神品质。
学习任务一 走进最美劳模
请你仿照示例,为课文介绍的劳动模范
设计一张人物名片。
学习任务一 走进最美劳模
活动
袁隆平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他勇立潮头、引领创新,他的劳动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并引导着一场新的“绿色革命”。他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人物名片
学习任务一 走进最美劳模
张秉贵
人物名片
学习任务一 走进最美劳模
钟扬
人物名片
学习任务一 走进最美劳模
优秀展示台
张秉贵
1918年—1987年9月18日,原北京市百货大楼糖果柜台售货员,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被誉为“燕京第九景”,这是首都人民群众对张秉贵售货艺术的美誉。
张秉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的服务精神,热情周到地做好售货工作,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张秉贵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温暖了几代顾客的心。
学习任务一 走进最美劳模
优秀展示台
钟扬
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援藏干部,2019年,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同年,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钟扬是一名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和教育专家,他在不同领域里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源于他对“生命的高度和广度”的不懈追求,正如他的座右铭“不是伟大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伟大”,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献身科学、胸怀人类的精神品格。
学习任务一 走进最美劳模
活动:三篇课文都是通过介绍人物的典型事迹来表现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的,请你再次快速阅读三篇课文,将下面重走劳模足迹的时间轴补充完整,形成三位英雄劳模职业生涯大事记。
学习任务二 重走劳模足迹
袁隆平职业生涯大事记
学习任务二 重走劳模足迹
张秉贵职业生涯大事记
学习任务二 重走劳模足迹
钟扬职业生涯大事记
学习任务二 重走劳模足迹
袁隆平职业生涯大事记
学习任务二 重走劳模足迹
1964年,袁隆平寻找并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1992年,袁隆平用事实反驳对杂交稻的贬斥。
张秉贵职业生涯大事记
学习任务二 重走劳模足迹
接待抱着小孩的顾客。
开解绷着脸的女顾客。
老顾客为张秉贵提供座位。
钟扬职业生涯大事记
学习任务二 重走劳模足迹
1984年,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工作。
2009年,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
活动:如果你是某报编辑,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欲将三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请你写一段编者按语,表达对三位劳模的敬意。不超过150字。
学习任务三 向劳模致敬
编者按语
编者按,通常是作者表明写作的出发点,或者是说明。为了让读者通过这个说明看得更明白或者得到更多的信息而增加的一些特别的说明引导。
也有一些通过编者按来进行避免内容牵扯法律的部分,来告知阅读者内容的来源,或者某些保护自身利益方式。如:编者按:感谢XX给予本内容大力的支持。或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无抄袭或商业用途,侵犯版权请联系XXX。等等
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作者或编者附加的说明或判断。 (注: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无此释义。)
按语:(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 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另:
"按"是"按语"的简称,"按语"也写作"案语",就是写在前面(或后面)的话。过去的文人,写一点关于某事的主旨、相关情况、说明等叫做"案语",后来也写作"按语"。
学习任务三 向劳模致敬
学习任务三 向劳模致敬
编者按语:劳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塑造着人的思想品格。袁隆平敢于创新,张秉贵敬业奉献,钟扬献身科研,他们的事迹体现出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莫不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渗透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即日起,本报将推出“向劳模致敬”系列报道,展现不同岁月里,三位最美劳模埋头苦干、锐意进取的追梦身影。
02
第二课时
请你阅读第4课三篇人物通讯,完成下列活动。
学习任务四 体验通讯之美
活动一
阅读《喜看稻菽千重浪》,完成下面两个表格。
学习任务四 体验通讯之美
结构内容 中心线索 小标题 写作角度 特色赏析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表格一
学习任务四 体验通讯之美
表格二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表达方式 示例 特色赏析
记叙 发现特异稻→精心照顾特异稻→试种特异稻→分析研究→发现真理 详细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将袁隆平发现伟大真理的经过完整呈现在读者面前
描写
抒情议论
学习任务四 体验通讯之美
表格一
结构内容 中心线索 小标题 写作角度 特色赏析
袁隆平对水稻的研究,对人类的贡献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工作态度、方法 围绕中心,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组织材料。内容上既能突出中心,又能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结构上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以小标题结构全篇,小标题内容深刻,是对本小节内容的高度概括。标题语句精妙,形式灵动,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学术精神、品格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道德操守、准则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个人理想、志向
学习任务四 体验通讯之美
表格二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表达方式 示例 特色赏析
记叙 发现特异稻→精心照顾特异稻→试种特异稻→分析研究→发现真理 详细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将袁隆平发现伟大真理的经过完整呈现在读者面前
描写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以“形态特异、鹤立鸡群”形容杂交稻,写出了它的与众不同。运用细节描写,从神态、动作等方面刻画了袁隆平初次发现杂交稻时的欣喜与激动,极富感染力
抒情议论 袁隆平对真理的发现,使他不可避免地要向国际知名的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这种挑战之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俱疲,落荒而去 以肯定的语气赞颂袁隆平的伟大成就,点明其伟大意义所在;以饱含深情的语言表现其挑战的艰难,赞美其勇于追求真理的伟大精神
学习任务四 体验通讯之美
活动二
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是《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一大特色,请认真阅读文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学习任务四 体验通讯之美
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文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对张秉贵这一人物进行刻画,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如文中那个绷着脸的顾客说“不买,难道不能看看吗”,不善的语气一下子就让读者感受到她心中的怒气,而此时的张秉贵仍然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他的细心耐心由此可见一斑。
②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文中描写了张秉贵并不是一开始就如后来一样,他也是经过一番变化才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的。这样描写使人物显得更真实可感。
③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文中多处写他人对张秉贵的态度和看法,从他人口中说出对人物的评价与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
学习任务四 体验通讯之美
活动:请你再次阅读三篇新闻通讯,总结出每篇通讯的核心新闻事实及其表现出来的文章主旨、作者在文中的立场,完成下列表格。
学习任务五 体会作者立场
学习任务五 体会作者立场
文章 核心新闻事实 主旨 作者立场
《喜看稻菽千重浪》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学习任务五 体会作者立场
文章 核心新闻事实 主旨 作者立场
《喜看稻菽千重浪》 袁隆平通过不断实践,培育出杂交水稻,引导新的“绿色革命” 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赞扬了袁隆平的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高度评价其突出贡献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面对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张秉贵时刻秉持爱岗敬业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赞扬了张秉贵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赞美张秉贵心有“一团火”的精神
《“探界者”钟扬》 钟扬作为植物学家,在植物学领域,科普宣传、教书育人、科技援藏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无限”的探界者 赞扬了钟扬学习工作拼搏向上的斗志,身先士卒不惧危险的精神,高度评价了钟扬热心科普的境界和教书育人的温暖担当,把他看作生命“先锋者”
03
第三课时
活动1:从《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人物通讯中任选一篇,找出这篇通讯在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方面的精彩之处。
学习任务六 制定评价标准
三篇人物通讯中任选一篇,找出这篇通讯在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方面的精彩之处。
学习任务六 制定评价标准
活动一
评价标准 赏析
新闻价值
报道角度
结构层次
语言表达
篇目:
篇目:《喜看稻菽千重浪》
评价标准 赏析
新闻价值 符合当今时代提倡的劳动精神,肯定树立劳模榜样的社会价值取向,报道的新闻事实中展现出的袁隆平实事求是、勇于追求、积极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学习
报道角度 对于袁隆平这一劳模形象,分别列举了几个不同的典型事例,从工作态度方法、学术精神品格、道德操守准则、个人理想志向等不同角度展现人物形象。同时,在行文过程中辅以作者的立场和他人及社会的评价,使报道角度多元化
结构层次 采取倒金字塔式新闻结构,在通讯一开始就设置了悬念,再将袁隆平的探索历程娓娓道来
语言表达 在语言表达方面,遵循了新闻语言通俗性、简洁性、准确性的特点,列举了大量具体数字以及真实事例,给人以通俗易懂、客观真实之感
学习任务六 制定评价标准
示例
根据你从三篇文章找到的精彩之处,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四个方面,制定一份优秀新闻作品评价标准,要求语言凝练,每条不超过30字。
学习任务六 制定评价标准
活动二
评价角度 评价标准
新闻价值
报道角度
结构层次
语言表达
示例
学习任务六 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角度 评价标准
新闻价值 ①传递正能量;②符合社会利益和群众利益;③符合实际;④影响力大
报道角度 ①有全局观;②以小见大;③新颖;④多角度
结构层次 清晰分明(可具体说说并列式、金字塔式、提要式等结构的优点)
语言表达 简洁、准确、通俗
活动:请你依据优秀新闻作品评价标准,从三篇新闻作品中挑选出一篇,撰写一份推荐书,向全校同学推介好新闻。
学习任务七 撰写优秀新闻作品推荐书
优秀新闻作品推荐书
作品标题 新闻类型
作品内容简介(不超过100字)
推荐理由(不少于150字)
推荐人
学习任务七 撰写优秀新闻作品推荐书
学习任务七 撰写优秀新闻作品推荐书
作品标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 新闻类型 人物通讯
作品内容简介(不超过100字) 以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为线索报道了袁隆平研究的背景、基础,研究中遇到的阻力和舆论压力,力排众议的远见卓识以及研究的阶段成果。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分别从四个方面揭示了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精神品质
推荐理由(不少于150字)推荐理由(不少于150字)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结构形式布局谋篇,使这篇通讯叙述层次清楚,结构巧妙。文章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将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的困难、希望、失望、成功等事件进程,安排得一波三折;叙事能紧紧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层层展开,线索清楚,衔接自然。作者为了写好这则通讯,在宏观上做了仔细的考虑,把袁隆平对科学的追求分成了几个方面,多角度刻画人物,写得既全面又具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作者不是简单地罗列、堆积袁隆平的事迹、成就,而是紧紧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选取了袁隆平研制和推广应用杂交水稻的事迹、成就来写,写出了袁隆平是在怎样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下,经历了哪些磨难,才取得这些成就的,让读者看到袁隆平这位科学家不仅有巨大的成就,更有崇高的理想、执着的追求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使其形象更具普遍的教育和借鉴意义。作为一篇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新闻,本文为我们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刻画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光辉形象,从而弘扬了劳动光荣的理念
推荐人 李念
学习任务七 撰写优秀新闻作品推荐书
作品标题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新闻类型 人物通讯
作品内容简介(不超过100字)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通过记叙张秉贵在百货大楼糖果组柜台前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地为顾客服务的感人事迹,挖掘出“一团火”精神这一体现时代要求的鲜明主题,倡导像火一样温暖人心的新型人际关系
推荐理由(不少于150字)推荐理由(不少于150字) 本文通过记述具体事件,巧妙地展现了人物经历、精神品质等。作品为写出活生生的人,让读者感受人物特点,特地把人放到矛盾冲突中来进行刻画。如在张秉贵遇到“冷顾客”的事件中,不管他如何热情,顾客总是“气呼呼”“绷着脸”甚至冷言冷语,在“热”与“冷”的冲突中,顾客的“冷”反衬出了张秉贵服务的“热”,打动人心。张秉贵热心服务顾客得到了顾客的尊重与爱戴,顾客带来了家乡特产答谢他。这使张秉贵回忆起在旧社会做伙计时受到的欺侮,同样的工作,在新旧社会截然不同的遭遇,揭示了他思想转变的根源,也突出了赞美新时代的主题。巨大的差别,使主题更鲜明,更深入人心。不同的典型事件,为读者勾勒出了完整、生动的劳模形象。作品塑造了一位曾在旧社会饱受欺侮,如今用“一团火”的精神服务大众、赢得人民爱戴的劳模形象。作者饱含深情地歌颂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此外,通过写张秉贵在新旧时代的不同遭遇及其思想的转变,表现了在社会主义中国工作无贵贱、劳动最光荣的主题
推荐人 赵丽
学习任务七 撰写优秀新闻作品推荐书
作品标题 《“探界者”钟扬》 新闻类型 人物通讯
作品内容简介(不超过100字) 《“探界者”钟扬》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从求学、收集种子、科普、关爱学生和探寻生命意义五个层面来记叙钟扬的感人事迹,再现了钟扬“为科学而生,为事业而生,为理想而生”的高大形象,高度赞扬了其奉献精神
推荐理由(不少于150字) 《“探界者”钟扬》以小标题的形式来写人叙事,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使钟扬“探界者”的形象贯穿全文。“‘英雄’少年”一节着重叙述钟扬在专业方面的“探界”——由无线电专业转向植物学研究;“种子达人”一节叙述钟扬为了种子事业将足迹延伸到很多植物学家未曾踏足的区域。这些内容着重表现了钟扬“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探索自己的边界”,用具体事迹来表现抽象精神,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文章多方面、多渠道采集材料,既以全知视角来叙事,又穿插钟扬母亲的回忆、妻子的讲述、学生的谈话,多角度展现钟扬的形象与品质,使人物形象全面而立体。文章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将一位忠于祖国、奉献人民、不断探索追求的杰出科学家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在社会上产生深远影响
推荐人 张杰
04
课后任务
课后任务
为了更好地宣传“劳动最光荣”的思想理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某杂志举办“劳动光荣”征文活动,要求从以下话题中任选一题,写作短论,文质兼美,不超过250个字。
再见